小户清平人家
作者:东海豆豆 | 分类:古言 | 字数:55.9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0章 收获的日子
“爹!”王鹰上前将他身后拉着的那捆玉米杆提了起来,看着亲爹疲劳不堪的身躯。
王鹰有些心疼:“爹,这几日你就别去地里了,那老些玉米杆不够烧的?”
这还没有当家作主几日的王鹰,态度已和从前大不相同。
“爹,这是秋收结束了,我大舅哥给我在镇上介绍了一个差事,后天我就去报道了!”
“爹,我一会杀只鸡,我让孩他娘做好了,给你送去半只,你别舍不得,偷偷藏起来,看看看这几日,你都……”
说到这里,王鹰心酸不已,自己是不是太不孝了?
“嗳,爹没事!那鸡留着给妮儿补补身子,她还有身孕呢!”
听着儿子关心的话语,王满仓心里热乎乎的,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以后当家作主了,就要看顾好妻儿,别向爹一样,窝囊了一辈子!”
说完,王满仓佝偻着腰,背这手就打算回房休息休息,到底自己是老了,干不动活了,这以后可怎么办呢?往日明亮的眼珠子蒙了上一层雾水。
现在正是秋收时节,李家庙南边的林子颇有面积,野蘑菇们都冒出头来,比如说:松菇、草菇、平菇之类的蘑菇们。
在这原始的农耕时代,动物的粪便就是最好的肥料,肉质饱满的蘑菇颇受大家的喜爱。
这露水刚下,大媳妇、小姑娘的就成群结伴的,背上背着特制的篓子,手里拿着镰刀。
篓子是那种肚子大,收口小的,这样既能多装着蘑菇,又能防止人们弯腰时蘑菇从后背掉下来。
其实一根棍子就可以了,但因为要徒步翻山越岭,这个时节的蛇虫鼠蚁的比较多,所以镰刀还是靠谱些!
哪些蘑菇能吃,哪些蘑菇不能吃,大家都是口口相传,非常有经验。
大家把蘑菇采摘回去,晒干,再卖到城里去,也是一笔可观的费用,这是李家庙村民主要的来源之一。
因为人多,可能一个山头一天可能被轮番扫荡好几遍。
虽然这只是季节性的收入,但由于经济的刺激,让找野蘑菇几乎成了疯狂的地毯式搜索,被“蹂躏”过的山地,寸草不生,几乎就像被用锄头锄过,都可以直接去种菜了。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人去晚了就没蘑菇了。据说有的人家都是全家一起行动找野蘑菇,当天找到的野蘑菇当天就去卖掉,或者说全部存起来,等到了冬日在卖出,价格更可观一些。
而且这玩意就像寻宝一样,很刺激,很有挑战性。寻到了自然开心,充满了满足感,而寻不到就会失望。
这不,山上时不时的就会传来欢呼声,也有那耐心不好的人们低声咒骂,这是被别人的收获所刺激到了。
“今天真是来对地方了,这片林子的蘑菇居然这么多!”一个妇人用镰刀轻轻拨弄开松树底下的一个小松包,里面露出一个个可爱的小雨伞。
“可不是,这几天大家都忙着秋收呢,等过几天你再看,毛都没有一根!”另一个妇女也眼疾手快的捡起地上的蘑菇。
这边一朵两朵,那边一丛一群的,都有些捡不过来了,两个妇女心照不宣的加快了脚步,这要是一会下山给人看见,估计明日再来,连地皮都会被刮走。
等日头高照,两人才惊觉天色不早了,还没有回家做饭呢,两个人急匆匆的不舍的的就下了山。
“估计下次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高个的妇人感叹道。
“得了吧,咱也不能太贪心了!这都晒完了,估计也有个四五斤的!”另一个妇人但是看得开。
“快回家吧,家里的小崽子估计都饿红了眼!”
“对对对,快点回去吧!”
两个人的背篓里,竹篮里满满当当的,到了村口,遇上了其他村民,大家看的啧啧称奇,就立马有人开口询问,她俩自然也不藏私,这村里人都是沾亲带故的,没什么好瞒的。
“就是进了山,往西走个一会,那边不是有个小山坡嘛,就在山坡边缘的那个小林子里。”
大家知道了地方,心满意足的寒暄了一会,就各自回家了。
当然秋天的山林对人们的馈赠不止这些。
像板栗、核桃、笋子,都可以晒干了卖出去。
李家庙靠着这个南山,叫大青岭,村口向西处是徒骇河的分支。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李家庙乃至白桥镇的生活水平都不错。
因为水多,所以大部分都是水田,偶尔有些灌溉不了的地方,人们就种些耐旱的庄稼,例如高粱、红薯、玉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