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汉中祖

作者:拾新 | 分类:历史 | 字数:74.5万

第一百二十三章 归附

书名:汉中祖 作者:拾新 字数:2168 更新时间:2025-01-22 02:09:27

“太平道作乱以来,青州地方多生枝节。地方之吏,亦多困顿,吏治不佳。

但这次于寿光,希德汝不仅护民,更安民,治民。

乃是吾过数郡县以来,所见最优者也!”

熊元拉着刘祈手,又道:“吾上次听汝有言,打算于寿光即临近县地,以招募乡卒,护佑地方,此事我先允你,并同汝一道上书言事。

时以北海国虽平,但如地方匪患,必多生也!

州郡府兵分散,难做有效扼制,以乡邑卒众,正好补此空缺……”

“别驾过赞,于县地处事,下官乃是尽力实为,且愿民众能安生。”刘祈忙回道。

熊元因州府诸事忙碌,加上自胡轸之后,一直未有派出青州刺史,以各从事相辅处事,故需回往,未有往寿光城内停留之意。

在同刘祈道完后,迅速率大部人马,过益国城而归齐国。

刘祈等熊元离开,这次往城内行去,其向周围官吏道:“熊公恪守职责,乃为州府贤官也!”

胡旺等人,纷纷颔首。

这次在朝廷之部后,北海国混乱能迅速平定,最终在一月之内,解决隐患,青州别驾熊元率部及时驰援,功不可没。

当然,含熊元在内,上到州府,下到县地,众人也知道,平叛之事中,寿光令刘祈能献言献策,为战事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至于民间,这段时日来,对刘祈之传闻,早就神乎其神。

尤其在杜乡乡友传颂下,由底层官吏到底层民众,莫不知晓县令刘祈之过往,人莫言之乃是太祖皇帝,以拯救黎民百姓之人!

而随着寿光本地,发出招纳各方无家无地百姓,于寿光安家,以入户籍安置之事后,感恩刘祈大名,不仅仅乐安郡,如旁边经过战乱之北海国,乃至于齐君,也有百姓迁此。

相比于抛弃治下百姓之官吏,人莫不喜欢并敬重如刘祈般,能保护家园之人。

更重要的是,寿光令刘祈于寿光以仁治,不放弃每一个人,其中道德大义,人莫不敬佩。

其中名声,更是早早传到了东来郡。

当刘祈隔日外出县城,于乡地巡视民情,准备冬耕时,远在黄县。

太史慈则于妻子商量将来,其难免谈及上次于寿光之事,他手中正拿着刘祈一早令人送来之书信。

“寿光令乃一等一之好汉,我前番离开时,其即有言,若是我愿意,其愿以我至寿光为官吏。

这次得州府肯定,寿光地方即当招募三千之部,而防止匪寇诸事。

寿光令以信中所言,打算使我为副将,协助孙君处事……”

太史慈家中父母已逝世,同与兄长分家,可太史家本就是本地大族,名望甚高,郡县实也有召太史慈入仕,但太史慈皆以辞之。

这次突然有打算受寿光令所召而入仕,妻子陈氏颇显好奇。

于丈夫解释下,方知其中推崇。

“夫君即是有意,便去时罢!

且于家中,也无多少事情,各有仆从忙碌。

将来夫君入仕,若是能为地方主官,也好护佑家小!”

陈氏非常知书达礼,这般言语,全都是为太史慈考虑。

太史慈年虽弱,不过弱冠,但结婚两年,已然又一儿一女,家庭亦是和睦。

妻子之言语,给了极大鼓励和信心。

在家中安排两日后,太史慈告别了家人,骑着马匹,带着扈从,往寿光而去。

此之一别,及下次归来,他太史慈要名扬州郡!

数日后,当刘祈回到县城官舍,刘直告诉他太史慈到来,已在门外后,刘祈身上的深衣,未做整理,鞋子亦然穿反了,忙出去迎接。

而当刘祈于官舍走来,这般模样后,太史慈心中感动,忙大礼一拜道:“收到县君书信后,慈即从家地赶来。

慈出身卑微,能劳县君看重,更是慈之幸运也!”

太史慈言罢,刘祈已经双手将之扶起,叹道:“子义何必如此自谦!

子义学识丰富,能有治理之能,依我看,将来可为刺史之上,而定地方。

子义箭术超群,武艺高强,乃大德大义之辈,于军中可为领兵大将,决胜千里之外。

祈能同子义同衙为官,更能得子义相助,此诚为我所愿也!”

将太史慈迎入到舍内,且问询太史慈家中事情后,于黄昏,刘祈设小宴,请孙观,业寿等人于席间,以做庆贺。

宴席结束后,刘祈又同太史慈等人交谈许久,大抵是治军等多方面经验。

等到太史慈正式成为县中一员,刘祈终于能松一口气。

转眼到达了十二月,青州之地的旱情,从秋日之雨水,已然得到缓解。

便是在朝廷第三批赈灾之粮下发后,刘祈以粮种而做耕种,以如冬小麦,已有出苗。

“县君,此为户曹昨日刚刚送上来之户册,我县户数,与去岁相比,不减反增。

按照最新之统计,已有两万户,且按照县君之言,多于巨淀湖一带,于县吏安排下,重新耕田,并修房舍。

渔民之属,则在县衙指导下,已开始成队出行,并有专门指导……”

一大早,即于寿光之所,也有些寒冷,业寿便来汇报县中情况。

战乱与灾荒之后,寿光地方想要恢复,可是比昌虑之地的匪寇之患后的恢复,还要艰难。

刘祈一边听着,手中一边处置着记室送来的文书。

于寿光之文书,要比昌虑多上很多。

尤其各方政令,都要在考虑寿光实际后,而因地制宜,做出改变。

一个好的官吏,绝对不是死守规则,而不知变通之人,于律法和朝廷政令之下,结合情况变革才是要点。

尤其是地方整理,更加庞大复杂。

而在治理中,刘祈凭着优秀的管理能力,总能将地方实际,融入进来。

当业寿将情况汇报后,他一心两用,正好将大半公文处理完。

这一切,即于眼皮子底下发生,业寿每望见这一幕,再考虑到自家县令于其中建议,总感觉为一地县令,于之有些屈才。

刘祈抬首赞道:“嗯,寿光民户能增加,君之功劳大也!

而今之引水灌既可需加紧,另有河堤重建,以防明岁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