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祖
作者:拾新 | 分类:历史 | 字数:74.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十九章 荣归(下)
盖县,杜乡,清水亭。
开年后,兖州东部和徐州中北部,皆是大好晴日。
时冬将尽,二月已至,清水亭同样暖阳高照。
树梢上,柳枝生出新牙,坡底边野菜,亦是争相绽放包蕾,即同时下刘家小院一般热闹。
刘祈率乡人,即将归家之消息,前日许岸让人回来送信后,乡邻闻讯,无不于此张罗起来。
各寻山货,准备宴席,以做庆贺。如许岸之父老许,更是率长子,另有乡亭猎户,专门去往山中狩猎,打算多弄些肉食。
再看今日之刘家小院,早失了大半年前破落之态。
前番刘祈托人送回钱财,又得闻刘祈舍身救得大部杜乡人性命,甚至携众人斩获军功……一件件事,紧接传回,人莫不赞叹感激。
以清水亭众人为主,不仅多加接济照料刘幼娘与刘纪生活,更是将小院翻新了一遍。
可以说,过去的冬日,是刘家兄妹,几年来,过得最温暖之寒冬。
“二兄二兄,大兄怎么还未归来?许二兄来信,不是说今日吗?”
便是清晨寒意未散,刘幼娘小脸冻得红扑扑。
她像昨日般,起了早,帮着二兄刘纪,听话地招待着来帮忙的乡人间,不断抬头望向前方大道。
刘纪半年来,长高不少。
以兄长离家,他学着独立处事,亦是大有成熟。
想到兄长即将归来,全家顿时像多了主心骨,他嘴上不如小妹刘幼娘话多,然于心中,也是欣喜不已。
尤以大兄于冀州来回所为,于乡人不离不弃,仁义礼智,早成了他和乡中少年们眼中之大丈夫!
他转首顺着刘幼娘方才视线看了眼,本只是随意望了眼,以县城路途遥远,也没期待大兄一早能归。
然此一望,他目光瞬间凝固,时常僵硬的脸上,露出几分笑容:“小妹,你视线好,且看看,那是否是兄长随乡人之大队人马?”
刘幼娘一双漂亮的眸子,微微一侧,当即欢呼起来:“好多人好多人,当是大兄归来!
怎得陈家兄长去探信,未来回来说道!”
乡人们闻之,亦是喜悦连连。
“刘家小娘子好眼神,那肯定是刘家大朗,最前面那走路姿势,不正是许家那小子吗?
老许,快看你家老二回来了!”
“回来好!能活着回来就好!我等家人能回来,可都是小刘亭长之功劳,不敢忘不敢忘!”
一听说刘祈率众回来,清水亭众人,莫不拖家带口来到路边相迎。
刘幼娘更是拉着二兄刘纪胳膊,往人群最前方而去。
大道路畔。
刘祈骑在马上,正同亭里少年陈就说着话,多是聊聊清水亭这半年发生之事。
陈就乃是亭中亭吏,在刘祈率众往前线后,他接手刘祈手中事务,以督管清水亭治安问题。
可以说,因杜乡位置平淡无奇,加上县令王彭,后由召集各地亭卒防守,整个盖县所受黄巾军影响,如他离开时,亦然不大。
唯一之变,在于北方战事下,从琅琊郡、东海郡,途径盖县之行商,要比往常少上许多。
另外,便是郡县之内,素有德望,且赠剑以举刘祈为清水亭亭长之马傅,从去岁冬十二月至今,身体一向不太好。其子马季,已然辞官,归家侍奉。
上次马傅离职,亦有身体原因。
知晓此中讯息,刘祈打算归家,将行礼放下后,即往拜见。
忽得,他有所感应,抬头看去,正见一众乡人奔来,为首者,那熟悉的两道身影,可不正是二弟刘纪和小妹刘幼娘。
回归乡亭第一眼,即能看到这一世,血脉相连的两名至亲,其中心情,便不是言语所能表达。
他随即下马,快步向前走去。
正前方,刘幼娘见到大兄,观之比离开时,更高更胖,心中所喜,忙大叫道:“大兄,幼娘想你了!你可算回来了!”
刘祈看向,过年虚岁已接近十岁的小妹,道:“大兄也想你和阿纪,半年不见,你二人皆变了模样,为兄都快认不出来!”
刘纪也快步近前,一礼道:“纪喜大兄平安归来!”
一众乡人紧随其后,莫不呼之。
刘祈脸上带着笑意,一一礼拜。
等回到家舍,予弟妹嘱托,让许案帮忙礼事,他即有黄三等人陪同,先一步往马家看望马傅。
原本于县中时,为马傅这位大恩人所准备之礼,本不像于王彭那般寒酸。
乃是刘祈专门让方真托关系,于商贾中购买的几根三百年高句丽人参,正有补养作用,除此之外,还有锦绣之物。
有这次拿回之钱财,除分发给乡卒和阵亡乡人家庭外,刘祈也留下了一些。还有小部,他打算交由方真保管,亦是请方真所在的方氏,将来好为他处事。
刘祈不晓得,在他离开后,许案在老父亲好奇目光中,终是忍不住,将刘祈已被认作县长之事道出,再有其他同行乡人补充,一时间,聚此的清水亭人,莫不敬仰。
清水亭出的最大官,也是刘祈祖父,而今,于许多人看去,刘家祖坟当是又冒青烟!
“了不得!了不得!我等清水亭,要出大人物了!”
待刘祈来到马家大院,隅中刚至。
其人递上名刺不久,马傅之子,自阳都令上归来的马季,亲做相迎。
若是几个月前,刘祈便为其父所举之亭长,还不需马季如此大礼。
然以王彭来信,马傅父子,早一步知道,刘祈以军功,加上另有造化,已为朝中下发文书,委任为昌虑县长。
加上刘祈为乡卒所做,经过传扬,在盖县名气甚大,尤其市井男儿,莫不赞之,继而传入家户之内,此中名声下,也当得他马季亲自相迎。
今次刘祈归来,亦算是荣誉归来!
一看刘祈,马季便觉刘祈气质之大变。
于刘祈一礼间,他回礼道:“我与刘君曾有一面之缘,竟不想今日相见,刘君以功绩,已与我同朝为官。
且不需这些虚礼,快请入舍。
阿翁方才知晓刘君到来,精神便振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