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谋
作者:懒淡 | 分类:古言 | 字数:108.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章 素阳
对于这样的处理结果,卫长宁一百万个相信凌王是无辜的。这凌王楚煜虽是有个做贵妃的娘,可这凌王平庸,贵妃犯得着冒这个险吗?这太子还真是狠,连一个根本没有威胁的王爷都要除去,您这是多没有安全感才会这般啊,卫长宁真是忍不住讽刺几句。
这件事又热闹了几天可算是平静下来了,刚从生死关头回来的将军府这几日关门谢客,卫家也不打扰,等他们缓过来了,在登门拜访也不迟。
这天气是越来越热,长宁越发的不喜出门,最多就在自己院子里走走,大部分时间都在折腾她的嫁衣,好在府里有绣娘,不然她是别想出嫁了。是夜,用完饭的长宁缠着青禾给她一碗冰镇绿豆汤,用了一大碗才稍稍罢休。她每次来葵水都回很痛,所以青禾平时也不让她碰这种冷的吃食,要不是看在今儿实在太热的情况下,她也不会拖鞋。
长宁这边倒是舒坦了,可这刚奔波了一路的十几个人可是惨得紧了些。素阳带着人马一路快马加鞭赶到京城,眼看就七月中旬,他至多能待一月,王爷交代的事还要加紧办。
他们是奉王爷命令回来接亲的,自是不用遮遮掩掩,王爷吩咐了可以住京城的院子,素阳索性就带人大大方方的住进了王爷在京城的府邸。他们需要好好的歇一晚上,沿途奔波这几日,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
这镇边王府派人回京接亲的消息第二天一早就在京城传开了,这月余前的趣事又被人拿出来闲谈一番。
得到消息的太子这会儿子倒是气定神闲,丝毫不怕镇边王府找他麻烦,他拿准的就是他们没有证据。
“殿下可要派人去盯着镇边王府?”还是之前的那人,跟在太子身边这多年,对太子的性子也了解一二,但他这话刚出口就后悔了。
果然,太子停住了把玩玉佩的动作,侧眼凌厉的看着他,然后阴恻恻的开口,“随之,安逸日子过多了,规矩都忘了?嗯…?”
这‘嗯’字警告意味十足,这是在提醒他不要揣测他的心思。
“属下不敢,属下越界,请殿下处罚。”随之一直是个好下属,身手了得,就是有时候脑袋不太灵光。就是看在这一点太子才敢放心的用他,看看跪着的随之,“下去领二十鞭,下不为例。”
“属下谢殿下责罚。”说完就快速的消失在书房,这就是做吓人的可悲啊,随之刚走,书房里赫然又出现一人,“把镇边王府盯紧了。”
“是。”话不多说,领完指令便消失。
这是太子的手里强有力的王牌,来无影去无踪的影卫,藏于暗处,替他游走在京城黑暗的地方。对镇边王府,他从来不敢掉以轻心,他自是知晓陆家的强大,所以才想要除去这个威胁。
可他似乎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况且北关不是随便什么人都镇得住的。可现在意气风发的太子殿下显然是想不到这些了。
素阳他们进城没有可以隐瞒,现在自是有心之人都知了。
“小姐,镇边王府这般轻慢您,您就不生气吗?”在青芷眼里,自家小姐是最好的,嫁去王府算是委屈了,现在居然只派几个下属回来接亲,青芷是怎么也气不过的。
长宁好笑的看了看青芷,继续打理自己的头发,终于弄好了,看着还气鼓鼓的青芷,无奈的摇摇头,“镇守边疆的大臣无召不得入京,今天要是回来的是镇边王,明儿他就得小命不保。”
这是实话,青芷被这一说也算是缓过来了,想想也不那么气了。
“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派人进京,本小姐都记他一份好。”如果不派人回京也是说得过去的,毕竟路途遥远,可现在有人回京接亲,这又是另一个说法了,说明她嫁过去是受尊重的,至少在外人眼里是这样。
“这几日青芷你在外边走动小心些。”想来这对卫家的打听是免不了的。
这其中的弯弯绕绕青芷也能想到一二,“是,婢子省得。”
这边镇边王府的素阳安排好王爷交代的事,就换了套衣服,拾掇拾掇了脸出门了,这样就没人认出来了吧,他要亲自去打听打听这卫家和卫家嫡小姐,毕竟是要嫁进王府的人,万不可掉以轻心。
这素阳往来宾楼里一坐,大手笔的点几个菜,跟个纨绔子弟般,自是有不少人前来搭讪。
果不其然,邻桌的几个人瞧了他几眼,上前道:“这位兄台,在下乔勉,这是在下的几位友人,不知可否交个朋友。”
管他真名假名,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在下夏阳,请坐。”
坐下闲谈几句,素阳就发现这果然是几个蜜里泡大的公子哥,不长脑子,三言两语素阳就把话题引到了卫长宁身上。
“这卫家小姐我没见过,可她做的诗是真妙啊!”乔勉说的就好似这诗是他写的似的。
“间入郊园驻隼旟,百花红紫万千株。如何春意多风雨,不惜漫天锦绣铺。”乔勉左手边的那人开口就把诗念了出来。
酒过三巡,素阳也算是了解的差不多了,这京城见过卫家小姐的人好像不多,可这诗却是人人夸赞,想不到这未来王妃还有这般才情。
他也不太懂诗词,可既然这么多人说好,那必然是不差的,忽悠他们把诗写了出来,他便借口告辞了。
素阳没发现的是他走后楼上一人眼里冒着精光,就好像洞悉了他身份一般。至于素阳与那人的渊源那都是后话了。
他又在别的地方闲逛了一番,天色见黑才悄无声息的回了王府。
早上派出去的人回来了几个,还有些人继续暗中观察者,听着他们摸到的消息,心里也大概有了数,果然这地方远了消息传达不够精确和仔细,这里的消息好几成都是没有传到北关的。京城的格局也跟往日不太一样,难怪留守京城的人事先没有打探到赐婚的消息,不是不尽力,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京城比他们想象的要混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