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作者:皎皎秦时月 | 分类:穿越 | 字数:192.6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5章 五年之期
第677章 五年之期(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兄弟两人自然困惑。
“陛下,为什么此事不能声张?”
“我秦国一向虎狼之师名声在外,众将士大多都对先帝有报恩之心,安分守己,至于这叛将之事,本就容易激发众将士情绪。”
嬴政一手提拔上来的将士,大多在看到大秦帝国相对安稳的情况下,一定会想着为了帝国军人的荣耀和面子去把任嚣捉拿下来,还有甚者,拿下巴蜀以南的地区。
“帝国的军人上下,都对先帝心存敬意,朕一直都知道,有些将士年老之后,不留在家里,跑去骊山附近定居,为的是要守护皇陵。这些将士们生来就是为了向先帝尽忠,其心昭昭。”
“朕知道他们一直都对任嚣叛逃的事情十分在意,想让朕尽快平了这叛逆。只是朕好不容易安排了一批文吏前往各地驻军处安抚镇压,若是听到这个消息,一些将军一定会趁机请求朕捉拿叛逆,拿下黔中,朕好不容易废除军功爵制,万万不能因为这件事前功尽弃。”
王猛听了,不由得感叹:
“陛下志存高远,为的是秦国的千秋大计,臣佩服。”
一直沉默不语的王刚,他的年纪算是三人之中最大的了,一向寡言少语。
王刚宽了宽袖,一脸沉重的问扶苏:
“陛下,臣从前都在咸阳城之外为吏,处理政务。臣深知陛下推行的新政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可是臣心中一直有个疑惑。陛下轻徭薄赋,废除庶民黔首之称,为的是保证水能载舟。只是陛下,臣亦然听闻,因为陛下推行这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陛下府库空缺,三军收鼓,将士屯田,实在是降低士卒的战斗力。”
“大家都知道陛下这些举动,为的都是日后一鸣惊人,威扩四海。只是臣不免好奇,陛下打算一直安排这些政策多久呢,又或者,这些政策又能坚持多久呢。”
王刚面色虔诚,好似扶苏是一座石刻。
“为什么问这个呢。朕自然是要看到新政成效显着,然后再加以调整。”
“陛下,臣自幼以来,只听过亡国亡家,却没有听过亡民之说。陛下安民为的是保国,臣只是希望陛下不要颠倒了次序,为了安民却忽视了保国。”
“此话何意?”
“陛下想要做成的事情,从前多少人做过,可是多少人都失败了。陛下想要富民,确实合乎当今天下形势,缓和秦国的危机,可是陛下可否想过,富民也要有个限度。更何况,即便陛下下达了这样的政策,难道天下人就真的人人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吗?”
“自古以来,人心都是两面,善恶并存。咋们华夏人类看似衣着长袍,吃着熟食,不用生水,使用豕侧,可是咋们却和山泽大地里的禽兽没有什么两样,为了利益照旧会明争暗斗。臣知道陛下已经执政两年,过往为太子更是十二载,这该知道的都知道,可是臣今日还是想要冒着触怒陛下的风险,劝谏陛下。”
“治理国家政策,切忌违背人性。陛下想着要通过削弱国家实力,以缓和国中上下敌对冲突,方法确实没有错,可是陛下,过度宽容的社会环境下更容易酝酿祸患。陛下倒是十年过去了,依旧一腔热血,臣快要进入老年,倒也十分羡慕陛下时至今日还有这份心气。可是臣担心陛下对天下百姓的善念反而会被人利用。”
“所以臣请陛下再三斟酌一下,这些过度宽容开放的政策,是否有朝一日也该紧一紧。人吃撑了,确实要松松腰带,可是人不可能一直都是吃撑的,治国这种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还请陛下斟酌。”
王猛也道:
“陛下,我兄长说的实在是肺腑之言。陛下您可谓君子了,可难道天下人人都是君子吗,陛下想着要维持社会安定,可是有人却想要趁机捣乱,尤其是陛下如今的政策,轻徭薄赋,陛下您不去收缴这些百姓的余粮,那些豪强地主就会趁机搜刮。以至于庶民之苦始终未被终结,百姓却怨恨的是您。”
王刚续道:
“道理正是如此。天下人皆知周天子,可是周天子虽有心却不能救民于水火。”
“朕明白这个道理,诸侯附庸天子,大夫附庸诸侯;诸侯会效忠天子,大夫会效忠诸侯,可是大夫却不会效忠天子。”
“那么陛下以为,陛下的政策能推行多久呢。”
二世叹了口气:
“朕亲政初期,重在官吏调度,如今朝中才清明安定起来,前前厚厚已经用了两年的时间。朕以为还需要再来五年。”
“朕认为治理国家理想目标就是人人家中都有余粮,以备不时之需。如果真的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到时候庶民之怨必定被平息。若是朕下达的指令都能按部就班的执行,朕相信五年之后,天下人一定都会对朕心悦诚服。可要做到这些,只有朕一个人是万万不行的,还要多靠诸位了。”
王傲、王刚两人听了这个期限,两人不约而同都松了口气。
“臣等愿为陛下鞠躬尽瘁,完成此项大任。”
这件事,颇有些‘吉化经济’的调子,但是对于帝国来说,或许会有出奇的效果。
扶苏想到这里,捻了捻胡须,
“你们二人今日倒是提醒朕了,朕改日临朝时,要与诸臣对赌,就以这五年为期,看天下是否能在朕为帝期间实行大治,群臣吏民是否都能对朕心悦诚服。若是此事成,一则向天下吏民证明朕是有为之君,提高朕在四海的威信,二则,到时候群臣上下也该知道朝着什么方向走,也可团结一致。”
“实在是可以啊!陛下!以臣对朝中诸臣的观察来看,陛下若是定下这五年之期,朝中众臣必定精神为之一振。臣私以为,陛下实在是远见,但是很多人未必能体会陛下的心意。但若是陛下提了这五年之期,朝中很多人定会如拨云见雾,知道箭头应该对准哪只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