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微妙笔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99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2章 家书
京城,竹音馆内。吴时鹭送走与她商讨合作事宜的中间人后,拿起一块点心往嘴里塞。
之前没有任何经商经验的吴时鹭听完那人的介绍后,有些心动。但是幕后合作人的身份不明,让她难以放下戒备之心。
实际合作人还在来京的路上,茶馆选址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委托给他人。而这个委托对象又忙于其他事业,无法亲自和她商谈具体事宜,只能派出其他人来讲解合作内容。
如果介绍人不是李绛薇,吴时鹭再心动,也会放弃这项合作。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选址已经确定,正准备装潢。如果我要合作……只需要投钱进去请人吗?”
听起来宛若一场骗局……吴时鹭决定还是自己亲自去他们准备的店面看一看。不过横亘在她面前的除了合作者的身份外,还有家中的阻碍。
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而吴家又是书香门第,排斥家中子弟经商。倘若在长辈面前提起自己开店的想法,父亲还未开口,估计爷爷就该一顿训斥了。
吴时鹭忽然觉得嘴里的点心,和从前比起来,要淡了些许。
“怎么京城就没有山鱼阁呢?”
从包厢离开,走下楼梯时,听到两个外地口音的人正交谈着。
“我还想着写封家书寄回去呢!家里头还不知道我已经到京城了!”
“听说离这最近的山鱼阁在上阳。要不,你走官家的路子?”
两人的朴素干净,不像是从南边逃难过来的人,一身素色直裰倒像是读书人。
“不成不成!官家的路子太耗费银子了!家中供我读书已是不易,能节俭些还是多节俭些吧。要不是你说这竹音馆常有学子在此交流读书,我……我才不来这……”
吴时鹭恍然间想起,今年开春有春闱,这些恐怕是上京赶考的学子。
每三年都会有怀揣梦想的学子入京考学,或为光宗耀祖,或为名利。有些人如愿以偿金榜题名,有些人名落孙山败兴而归。
吴时鹭不禁想起即将离家数学的好友。
安远伯府的潇湘院内,李绛芸点算着装入箱中的书本,在寂静的房间中,即便是很轻的声响也格外清晰。
“五、六、七……齐了!”
丫鬟们想搭把手帮忙,都被李绛芸婉言相拒。桓岳书塾与京城相距甚远,若是遗漏了书本、笔记将会相当麻烦。还是独自一人收拾东西,要妥当的多。
点算完成,李绛芸抹去额头上的薄汗站起,长长呼出一口浊气。
“总算收拾的差不多了……”
刚盖上箱子,准备落锁时,李绛芸的手上动作一滞,而后转身往书柜上抽出一本不算厚的书本。书还很新,封面上还规整的印着“白笏记”三字。
李绛芸小心翼翼的将这本书放入箱子,这才满意的锁好。
后天就该离开安远伯府了。
想到这,李绛芸的心底涌起道不明的惆怅。她
环顾整个房间,睁大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像是想将整间屋子都印在脑海中一般……
纵使对家中有再多留念,事已至此也不可能放弃学业了。
“姑娘!”琴言撩开门帘,走了进来,“姑娘,过来搬东西的小厮到了!”
与去时不同,李绛芸多带了不少书。只能提前让人将行李送到李凡浠那,节省时间。
“就这一箱,你让他们抬出去吧。”
“这次去桓岳书塾,还要带上斩月吗?”
“问问姐姐吧。要是那个高茂还纠缠不清,就把斩月留在那。”
“那我去问?”
李绛芸摇摇头,道:“还是我亲自走一趟吧。”
在高茂的纠缠下,晴雪院现在总要留一个守在院门附近。今日值守的是梨悦,她坐在院子内的石椅上做着针黹女红。听到脚步声,才抬头。
“五姑娘!”梨悦放下手中的活计,“我去通报一声。”
“不用,你忙你的。对了,斩月呢?”
“在小厨房吃东西吧。”
斩月像是知道李绛芸要来一样,突然间从小厨房冲了出来,一边叫唤一边往李绛芸这跑。李绛芸蹲下身,双手抱住斩月一抬,秀眉微皱。
“是不是又胖了?”
斩月挣脱李绛芸的怀抱,而后绕着石桌不停跑着,就像是要给李绛芸展示自己的灵活身姿一样。
“五姑娘的这只白鹅真有灵性。”
梨悦惊叹着:“别的地方的鹅哪有这么听话的?就像是能听懂话一样。”
“是啊,不然也不会养它。”
李绛芸带着笑来到屋里,正好看见坐在榻上倚着矮几看书的姐姐。
李绛薇之前一直忙着写稿子,难得去一趟晴雪院,都见她伏在书桌前奋力书写着。能见到姐姐悠闲的看书,实属不易。
“妹妹?”李绛薇惊叹道:“你怎么突然过来了?东西收拾好了?衣裳有没有带够?书本有没有点算好?是后天出发吗?明天打算做什么?”
李绛薇一次性问了一大堆的问题,让李绛芸不知道从何答起。
“东西不收拾齐整,我敢来吗?”
李绛薇这才松了口气。
“我打算住到师父的旅店,后日一早天一亮就出发。要是宿在伯府,再一大早过去,有些太费时间了。今日将行李先送过去,明日中午家中肯定要聚一块吃顿饭。就想着今晚上过来单独看看姐姐。”
李绛芸笑着,边说边坐到李绛薇的身侧。李绛薇伸出手,将李绛芸握住。
“姐姐的手,好冰。”
“对啊,所以才想着让你暖暖。”
姐妹两一时无话,两人互相对视,周围只有风吹动书页的细小声音。
“姐姐......”
“嗯......”
“二哥参加秋闱了。”
“嗯......嗯?”
“听师父说,二哥要参加今年的春伟。我会向二哥看齐,一举拿下春考,三年后也参加春闱!到了书塾后我会给姐姐寄家书的!”
“嗯!好。”
此时的李绛薇还不知道,文锦书肆那边已经开始给《万家言》制版。让她更没想到的是,《万家言》在后世成为研究下江水灾的重要文献。
而《万家言》也成为李绛薇成功寄出的“家书”,一封跨越三百年时光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