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有种职业叫造反
作者:我不是西毒 | 分类:历史 | 字数:44.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十章 (二)
今天涨了一百多个读者投资,感谢大家支持!两章连发!陈东和李纲素不相识,但是李纲的坚决抗战的行动,使他十分钦佩。
听说朝廷要解除李纲的职务,并妥协投降,陈东非常愤怒,赶快于二月初五那天,带领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
“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
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
陛下拔纲列卿之中,不一二日为执政,中外相庆,知陛下之能任贤矣。斥时中而不用,知陛下之能去邪矣。然纲任而未专,时中斥而未去,复相邦彦,又相邦昌,自余又皆擢用,何陛下任贤犹未能勿贰,去邪犹未能勿疑乎?
今又闻罢纲职事,臣等惊疑,莫知所以。
纲起自庶官,独任大事。邦彦等疾如仇雠,恐其成功,因用兵小不利,遂得乘闲投隙,归罪于纲。夫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岂可遽以此倾动任事之臣。
窃闻邦彦、时中等尽劝陛下他幸,京城骚动,若非纲为陛下建言,则乘舆播迁,宗庙社稷已为丘墟,生灵已遭鱼肉。
赖聪明不惑,特从其请,宜邦彦等谗嫉无所不至。
陛下若听其言,斥纲不用,宗社存亡,未可知也。
邦彦等执议割地,盖河北实朝廷根本,无三关四镇,是弃河北,朝廷能复都大梁乎?则不知割太原、中山、河间以北之后,邦彦等能使金人不复败盟乎?
一进一退,在纲为甚轻,朝廷为甚重。幸陛下即反前命,复纲旧职,以安中外之心,付种师道以阃外之事。
陛下不信臣言,请遍问诸国人,必皆曰纲可用,邦彦等可斥也。用舍之际,可不审诸!”
东京城的军民听说太学生请愿,不约而同地来到宣德门前,一下子就聚集了几万人。
这时候,李邦彦正好从宫里退朝出来,群众一见到这样的奸贼,一下子眼都红了,纷纷指着李邦彦的鼻子痛骂,有的还从地上捡起瓦片、石头,向李邦彦劈头盖脑地扔去,吓得李邦彦抱头鼠窜,赶快逃进宫去。
宋钦宗在宫里听见群众闹了起来,害怕不以,连忙派个官员传旨说:“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复职。”
这样的答复,群众哪里肯答应,很多人愤怒地冲进朝堂,拼命敲打那里的“登闻鼓”,把鼓面也打破了。
抗议的呼声震天撼地。开封府知府赶来,威胁太学生说:“胁天子可乎?胡不退?”
太学生高声回答说:“以忠义胁天子,不愈于以奸佞胁之乎?”一面说,一面又要把那知府揪住,吓得那知府灰溜溜地逃走。
禁卫军将领王宗濋一看事情闹大了没法收拾,进宫劝宋钦宗答应大家的要求。
宋钦宗没法,只好派人召李纲进宫,并且派耿南仲当众宣布:“已得旨宣纲矣。”内侍朱拱之宣李纲没有按时到达,“众脔而磔之”,并杀内侍数十人。
朝廷见事态严重,于是赶快恢复李纲、种师道的职务。
群众还不放心,这时候,种师道正乘车赶了来。大家掀开车帘,一看果然是种老将军,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才陆续散去。
李纲复出后,出东华门至右掖门安抚军民,运动终于平息下来了。
请愿过程中的“暴力“行为,给太学生的请愿行为,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同时“京师浮浪不逞之徒,乘民杀伤内侍攘中,劫掠内侍十余家,取其金帛”。
陈东及太学生们是反对使用暴力的,事态的发展,出乎陈东等人的预料,也将陈东等人推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太学生的和平请愿却酿成了“以忠义胁天子”,且杀死内侍数十人的“暴乱”。
事后陈东等人难免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当时有人对陈东说:“事势如此,奈何?盖且逃死乎?”陈东笑曰:“均何言之谬邪,吾去,则君等戮矣,顾君等何罪?吾今至是头已在地矣。”
陈东这样不惜自身性命,勇于上书言事,并且敢于承担责任的崇高精神,不得不令人感动!
不过这样的“暴力”也是请愿活动得到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太学生的请愿终于得到胜利。李纲复职后,重新整顿队伍,下令凡是能够英勇杀敌的一律受重赏。
宋军阵容整齐,士气高涨。但是宋钦宗不敢坚决抵抗,仍然派人与金人谈判,妥协退让。宗望看到李纲复职,宋军大振,也有点害怕,遂不坚持输金的数额,其它各项依前约。
有宋钦宗下诏割让三镇,另以枢王代替康王为质,并搜刮东京城中的金银共得金二十万两,银四百万两。
金军在宋朝军民打击下,不等凑足所索要的金币数量,便退师北去。
金人解围退去,朝廷也开始追究“暴乱”的责任(在宋钦宗诏复李纲、种师道时,就令他俩对“乘时恃众,乱行殴打”者“以军法从事”。
李纲在二月二十四日和以后的上书中也不回避,他说道:“取其最不逞者,斩数十人,枭首通衢,以靖群众。”
不过当时被杀的还没有学生,“诏诛士民杀内侍为首者,禁伏阙上。”宋钦宗在下达的诏书中,虽然充分肯定了太学生请愿“本出忠义”,但又严斥到“自今更敢有招摇倡率不从令着,并斩迄闻奏”
太学府的官员看风头伺机行动,主和的几个权臣,也就是陈东上书要求罢斥的那些人,议论要除掉伏阙上书请愿的人,首先从陈东开始。
京兆尹王时雍想把参与请愿的太学生全部下狱,一时人人恐惧。
好在不久朝廷任用杨时为祭酒,杨时体恤太学生的爱国行为,恢复了陈东的职位,并派聂山到太学安抚示谕,事情逐渐安定下来了。
赵桓本人对于太学生的请愿运动,及陈东的处置是极为矛盾的。前述诏书已经充分的表明了宋钦宗的矛盾态度。
靖康元年三月初二,“诏德安府进士张柄、太学生雷观上书论事可喜,并与同进士出身,补迪功郎,除秘书”。
当时的时论看得很清除:“试观二子之书,论事各得陈东十一而已,东以免死为幸,而二子荣遇如此。”通过褒奖张、雷二人表明陈东伏阙上书不可取。
同时,三月初三,构陷学生的干将尚书右丞李棁被罢职;初四,御史孙觌因论“太学生陈东诱众伏阙为乱”而遭贬斥。
后来,其他几个反对太学生最力的蔡懋、李邦彦、王孝迪等人也相继被罢官。
朝中的百官除激励反对的宰执层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等人之外,绝大多数臣僚对于太学生的行为是理解、同情的。
杨时在入住太学前有人就对杨时说:“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它意。”
聂山在二月十八日上书中说:“士庶以积年不舒之怨愤,乘隙相聚,指骂奸党,盖持陛下仁圣,必能与百姓雪去怨气”,“其言皆平昔公议,乃陛下所欲闻,而奸人所甚恶也。”
这已经从肯定太学生伏阙,扩大而到肯定“暴徒”的“暴行”了。
三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说得更彻底:“前日京城围闭,疑有为之内应者,伏阙上书十数万,不期而取其所恶,食其肉,碎其骨,脍其肝而后已。此岂行其私忿也哉,皆为陛下社稷计也!”
当时的舆论除了为太学生以至军民平反的呼声很高之外,为运动的领袖陈东平反的要求也很高。
如二月二十二日,沈长卿就上书对宋钦宗下诏对太学生的严厉驳斥不满,极力论述陈东的“忠义”,不可惩处。
三月二十八日,吴敏为平息诽谤,建议奏补陈东官职,赐给住宅。
宋钦宗便于四月初九下旨,补陈东迪功郎、赐同进士出身、补太学录。
这样,为太学生运动及陈东的平反总算得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
陈东平反后,又奏请诛杀蔡京,而且极力辞官以回家,前后五次上奏疏。不久得以批准回去,又积极参与乡荐。
陈东领导的学生运动,不仅直接达到了所要求的结果,后来也得到了宋廷的肯定,并得到正名,可以说陈东主导的学生运动,得到了完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