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有种职业叫造反
作者:我不是西毒 | 分类:历史 | 字数:44.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十章 靖康元年
直到大局已定,张军看到了手中的战报之后,才发现被俘虏的宋军将领中,有好几个历史名将,刘延庆,刘光世,王渊,韩世忠,随便一个都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物。
刘延庆就不说了,和童贯一起平方腊,为人虽然贪生怕死,也没有指挥才能,部下军纪涣散。
可人家出身好呀!军将世家,还有他命也好啊!中兴南宋的四大名将,一个是他的儿子刘光世,一个是他的手下韩世忠,他一个人就占了两个,想不是历史名人都不行。
刘光世向来对金军十分畏惧,对朝廷阳奉阴违,与金人作战时,抗命不前,临阵脱逃是常事,但他却十分的聪明,军纪松驰,令很多人来投,跟着他混,朝廷对他很恼火,却又不得不仰仗他,谁让他手下兵多将广啊!
刘光世一次次的打败仗,又一次次的抗命不遵,可朝廷又不得不一次次的满足他的条件,给他各种物资,还不断的升他的官。
张军虽然不喜欢这对父子,但又不得不佩服人家的本事,毕竟不是谁都能在南宋混的开,不仅名利双收,还能得善终,历史留名。
同为中兴四将之一的岳飞,虽然名留青史,留下了忠臣良将,精忠报国的美名,但下场却是为皇帝所不容,惨死风波亭中,还连累了儿子岳云也跟着他一起遇害,妻儿老小尽皆发配三千里,受尽折磨。
韩世忠那就更不用说了,和岳飞一样都是抗金名将,名气或许没有岳飞那么大,但人家在坚持本心的情况下,懂得进退,最后也能善终,比起岳飞的宁折不弯,又要好了不知道多少。
至于王渊,也是不可多得的一员名将,有勇有谋,为人轻财仗义,只可惜最后被人冤死。
刘延庆和刘光世父子,张军并不怎么看重,杀了也就杀了,但韩世忠和王渊,若是能争取过来,为他所用的话,那就太好了。
至于岳飞,张军鞭长莫及,而且想让他加入造反的队伍,恐怕会比登天还难,张军心里其实挺担心,有一天会与岳飞在战场上相见,那是他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一一二五年结束了,一一二六年到来了,杭州城并没有受到战争太多的影响,人民依旧在爆竹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百姓们的脸上,露出了对来年充满了希望的笑容。
只有那些有亲人在义军队伍中的人们,脸上才会有那么一点担心的神情,他们多少知道一些外面的情况,知道朝廷派了大军,正在和义军交战。
这一个春节,生活在大宋京城开封的老百姓,感受不到一丝新年的喜庆,人人都在担心着,城外的金军会不会打进开封城内,宋金两军的局势,到底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了,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充满了恐惧。
太上皇带着一帮朝中的大臣,已经跑路了的事情,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已经传的城中人尽皆知了。
好在种师道带领十万西军,顺利的抵达了开封城外,并且在和金军交战中打了个胜仗,抵抗住了金军的进攻,逼着金军退出了开封城下,让开封城的百姓们松了一口气。
可是金军并没有离开开封多远,而是退到了西北远郊孟阳安营扎寨,武力强逼大宋议和。
并且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要求大宋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支付五百万两黄金,五千万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还要求亲王将相赴金营做为人质。
新皇帝赵桓答应了金军的全部条件,连一点讨价还价的意思都没有。
这个时候,赵桓只要金军肯撤离大宋,提什么样的条件,他都会同意,那怕是要他的老婆儿女,也不会拒绝。
说起来赵桓也够倒霉的,谁让他摊上了一个十分不靠谱的父皇呢?
他的父皇害怕金军,想要逃跑,可是身为皇帝,这个时候怎么能逃跑呢?
而是他又想让太子监国,指挥朝廷抗金,太常少卿李纲便说道:“太子监国十分不妥,指挥大臣将帅抗金,名不正,言不顺,陛下不如直接退位,让太子继位,率领群臣抗金。”
太子监国,上面还有一个皇帝压着,做什么都要请示皇帝,又没有权力给下面的人升官,当然指挥不动大家了,大家心里也不会乐意效死命,李纲即是为他人考虑,也是在为自己考虑。
赵佶心里有点不乐意,又说:“不如让开封知府来指挥抗金,守住开封城。”
“知府才是多大的官啊!怎么可能担得起这个重任,又怎么指挥得动朝中的大臣,还有军中的将帅,以及各地的勤王之师?”李纲又反对道。
左思右想了一夜之后,赵佶又对李纲说:“朕并非是贪图皇位,就依卿家之言,朕把皇位传给太子了。”
太子赵桓一听,吓坏了,面无人色的昏过去了。
醒来之后,哭着喊着的说:“儿臣什么都不懂,儿臣不想当皇帝,也不想当太子。”
赵桓也不傻,满朝都是父皇培植的奸臣,他当了皇帝也没用,指挥不动啊!
而且,他也很怕金军啊!
可是,赵佶绝意要退位逃跑,那能管儿子乐意不乐意啊!
而是他又让他的女人,太子赵桓的母妃去劝,结果太子赵桓,又在他的母妃面前哭晕了过去。
金军都打下滑州了,赵佶心里着急啊!而是命人把哭晕了的太子赵桓,抬着坐上了龙椅,强行脱了自己的龙袍,给穿在了太子赵桓的身上,完成了皇位的更替。
这在历史上,绝对是唯一的一个,以这种方式登上了皇位的皇帝。
这之后,赵佶便带着身边的宠臣们,出了开封城,调了五万西军精锐,护送着他们直往江南而去。
北方太过危险了,虽然南方也不怎么太平,前有方腊起兵造反,现在又有一个叫张军的,把杭州给占了。
但赵佶虽然害怕金军,并且怕得要命,可他并不惧怕张军这样的义军,而且他的童太师童枢密,不是正在杭州平叛吗?
不得不说,赵佶对童贯剿灭叛匪,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赵桓被逼无奈的坐上了皇帝的位子,也就只能认命了,可是金人实在太历害了,打是打不过的,所以只能求和了。
金军主动要求议和,赵桓那里还有不愿意的,只要金军提出的条件,他连考虑都不考虑一下,便全盘答应了下来。
至于答应金军的什么条件,只要金军肯撤退回关外,什么都好说,能不能兑现,是以后才考虑的问题。
这一年,便是靖康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