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作者: | 分类:都市 | 字数:56.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五十一章 疍家渔排
蟠禺县,某不知名小岛。
“别想了,那不是我们能碰的!”
另一个人直接打断了同伴的遐想。
查获的走私品拍卖会?
赵文牧顿时感兴趣起来。
这是一个合法渠道,虽然成本要比走私货高不少,但也比正常商品便宜很多!
“老哥,你说的拍卖会是什么时候?”
赵文牧凑了过去。
“我也是来这边进货的,想去拍卖会看看。”
赵文牧笑着给二人递上香烟。
二人看看赵文牧,又看看赵文牧身后把枪明晃晃露在外面的阿彪。
心中顿时了然。
这估计是位大老板。
小广场这边的货物满足不了胃口,想走明路。
想到这里,二人也就毫无隐瞒地说了拍卖会的情况。
“就在今天下午两点半,蟠禺酒店。”
“据说是前几天查获的一批货物,满满两大船呢!都是些手表、电视机什么的,老值钱了!”
赵文牧道过谢,一行人便下岛离去了。
“二哥,船不是下午三点才来接咱们吗?他们怎么现在就回去了?”
上岛之前,船老大就说过了,会在下午三点来接他们。
如果耽误了时间,赶不上船,就只能在岛上露宿了。
“人家是大老板,说不定有自己的船呢!行了,别瞎想了,赶紧挑选东西去!”
兄弟二人转身继续上货去了。
小岛码头上只有一艘快艇。
早上来时停泊了好几艘渔船,这会儿都不见了踪影。
赵文牧等人顺利回到小渔村,把鼓鼓囊囊的背包扔进后备箱,直接去了蟠禺县城。
早上到时,仍然是一片漆黑,这会儿众人才看清县城的面貌。
杂乱。
如同一团野蛮生长的杂草。
确实,到处都在施工。
大到城市主干道、高楼、大桥,小到居民家的围栏、小卖铺、门前台阶,到处都在叮叮当当响着。
钢筋、水泥、红砖、沙土、石灰,是这个城市最常见的组合。
一片杂乱。
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杂乱中,隐藏着规则与秩序的本质。
这杂乱,只是发展与繁荣的前奏。
阿彪对番禺显然十分熟悉。
“赵老板,这边的疍家渔排码头餐食很有特点,你们要不要去体验一下?”
赵文牧曾经吃过避风塘炒蟹,闻言立刻点点头。
“什么是疍家呀?”
荣欣怡好奇地问道。
“疍家,又称艇户,是对闽省、粤省等地方沿海水上渔民的统称。这些渔民以船为家,世代打渔为生,在陆地上没有产业,也没有土地和房子。”
赵文牧解释道。
前世他曾经接触过一个政府项目。
就是为这些疍家人建设安置房。
不过他最后并没有参与进去。
“啊,这也太惨了吧?”
荣欣怡感慨着。
赵静神色也有些不忍。
确实,对于世代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来说,一想到这种一辈子漂泊在海上的生活,就自然而然地觉得很凄惨。
在依附于土地上的人们眼里,没有恒产的人,都是很惨的。
“嗯,他们这种生活确实挺艰难,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几百年来,疍家人就是这么过来的。”
赵文牧宽慰道。
众生皆苦,人要懂得接受现实。
赵静点点头。
“以后政府也会安置他们的,疍家人总会有踏踏实实生活在陆地上那一天。”
赵文牧继续说道。
对于疍家人的安置,其实周总理时期就已经开始做了。
只不过改革开放后,才真正有余力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仓廪足而知礼节。
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有钱了,才好办事儿!
临近码头,远远望见前面是连绵的船屋。
大大小小的渔排错落有致,渔排上有各种小木屋,总体色调偏灰,也有一些看上去更新一些的红顶小房子。
碧海蓝天,微波荡漾,木屋冒着缕缕炊烟,不时有渔船穿梭其中。
仿佛一张静谧而唯美的画卷。
怪不得好莱坞大片里出现香江时,总喜欢来一段渔排追逐战呢!
众人走下车来,痴痴看着。
船上生存的条件其实非常艰苦。
光是排泄物和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就困难重重。
所以,船屋的卫生条件一直很差。
如果不考虑这些,不走近去观察船屋逼仄、潮湿的生存环境,不去细想其中的各种不便,这确实是很优美的景色。
车子开进码头。
与渔排有着相当的距离。
这边停泊了几艘大型船舶,造型有些像那种有着大露台的游艇。
这些,是专门做餐饮的花艇。
也是海上的移动餐厅。
船尾插了一根根黄旗。
好在这些船很大,又停靠在岸边,摇晃程度微不可查。
赵静不至于晕船。
抱着小囡囡,搀着媳妇,走上甲板。
这里摆了七八张桌子,已经有不少人在吃早饭。
不一会儿,疍家最经典的艇仔粥、紫苏炒田螺、疍家糕和疍家腊鸭扎就上来了。
“三哥,你给讲讲这几样吃的呗?”
赵文秋一边嘬着田螺,一边对赵文牧说道。
几个人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慢慢享用美味。
紫苏炒田螺,他们这一群人里面,大多数人都吃不习惯。
只有赵文秋最喜欢这种怪怪的味道。
“好呀!”
赵文牧本就是做餐饮起家,疍家菜他还真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
“首先,疍家人既然漂泊在海上,他们的食物自然以海鲜为主,强调‘不时不食,不鲜不食’,新鲜和原汁原味,是它最大的特点。”
这是合理推理的结果。
新鲜和原汁原味,本就是粤菜的一大特点。
生活在海上的疍家人,说好听点是追求自然,说不好听的,就是没有别的调味品。
所以,疍家菜必然追求新鲜和原汁原味。
“这个艇仔粥,应该是用鱼肉熬制粥底,用滚粥撞熟粥料。”
“将生鱼片、叉烧片、土鱿丝、海蜇放在碗底,把滚烫的粥冲入,碗里食材一烫即熟,混杂的新鲜海鲜与粥完美融合,入口是满满的鲜甜。”
这个粥确实很好喝。
所有人赞不绝口。
太新鲜了。
这是当然,新鲜的食材,当场用滚烫的白米粥烫熟。
能不新鲜吗?
“客人,不是用鱼肉熬汤底哦,是用鱼骨熬的,鱼骨熬出来更鲜香。”
正在烫粥的阿姨纠正道。
有的粥里还会放入油条或者花生,根据客人的喜好来。
赵文牧他们要的是原汁原味的艇仔粥。
“至于这个疍家腊鸭扎,用到的是鸭头、鸭肝、鸭中翅、鸭肠、腊肉,看这样子应该是跟大米一起蒸煮制作的。所以,鸭头、鸭翅融合了腊肉的油脂,又浸透了米饭的清香。油润香滑、回味无穷,确实不错!”
众人一边品尝着腊鸭扎,一边听着赵文牧讲解。
这顿饭真是受益匪浅。
“啪、啪、啪”
鼓掌声从旁边响起。
抬头看去,原来是一位个子不高的中年胖男人。
看穿着打扮,是船上的厨师无疑了。
“客人,你讲得太好了!这段话我们以后可以拿来当宣传语了!”
赵文牧笑笑。
“过奖了过奖了,这边的东西确实好吃!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
几个小姑娘纷纷点头。
胖厨师更高兴了。
脸上都笑出褶子了。
“这些食材为什么大多是一些边角料呢,像什么鸭头、鸭翅一类的?”
荣欣怡十分耿直地问道。
胖厨师闻言没有生气,而是认真解释道:
“疍家人生活条件艰苦,这些边边角角的食材也不能浪费,就会努力琢磨出一些方法来,力求化腐朽为神奇,让这些边角料变成美味。”
荣欣怡闻言肃然起敬。
手里已经啃完正准备扔掉的鸭头,又放回了嘴里。
不能浪费,再啃一遍!
“先生,这疍家糕不知道你了解吗?”
胖厨师看向赵文牧。
“疍家糕我还真不了解,这看起来有点像年糕,入口软滑,又有着浓郁的米浆香气,然后是腊味、虾米的鲜香,层层味觉在舌尖上绽放,让人惊喜连连!”
疍家糕的具体制作过程,赵文牧自然是不了解。
但对它食材、味道的评价,却是十分精准。
“这疍家糕,又叫“撑粉”。说的其实就是疍家糕的制作过程,需要用竹竿不断搅拌米浆,疍家人认为这种搅拌米浆的动作很像划船,于是就有了撑粉这个称呼。”
胖厨师解释道。
“嗯,这样搅拌应该既可以防止焦糊,又能让口感更加顺滑吧!”
赵文牧附和道。
“对对!”
胖厨师接着说道:
“以前疍家糕只有米浆,不添加别的东西。但是这些年生活条件变好以后,人们就开始试着添加一些青菜、虾米、腊肉或者海鱼、香菜,让味道更加丰富。”
“这一碟疍家糕,需要浸泡7、8个小时,还要拿着竹竿用力撑粉一两个小时,等它自然凉透以后,再制作成形,可是很不容易!”
赵文牧点点头。
做餐饮就是这样。
赚的其实是个辛苦钱。
哪怕是老赵家小龙虾馆,十几个人辛苦一年赚到的钱,也远远比不上去小岛上进一车走私货来得多。
吃过这顿早午饭,众人回到蟠禺城区。
了解下午拍卖会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