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宋时

作者:照见红尘 | 分类:历史 | 字数:99.8万

第七十二章 新法利弊

书名:宋时 作者:照见红尘 字数:2275 更新时间:2024-11-16 19:53:50

胜吉十七年十一月初七,柴勐在垂拱殿听了王安石的汇报,想到了自己不顾帝王体面,在内侍省增加织造司、盐铁司与民争利,六年过去了,内库银两也只是增加了七十万两。当然,织造司、盐铁司所得盈利甚丰,可是内宫的开销巨大,大内的翻修扩建要钱,太后娘娘、后宫嫔妃穿着用度要钱,后宫宫女、宦官这几年都有不小的赏赐,这些钱都是来自于织造司、盐铁司。收入多,开销也大,这么算下来,内库能积存到二百万两白银,在历朝历代中也算富裕。

柴勐收敛了心思,对诸位辅臣道,“众位爱卿,胜吉十七年,胜吉变法收获甚丰,一百二十万八禁军、厢军如今裁减至六十万禁军、二十万厢军,一年仅军费一项节省了九百五十万。大周军队数量虽减,而战力尤增,熙河开边,一战尽取二千里疆域;熙河、秦凤、延庆三路抵挡西夏三十万大军,不落败绩,反重伤西夏国主李谅祚。京东东路、京西南路、河北东路、河东南路原本民怨沸腾、战事糜烂之地,仅过一年便较往年增收五百四十万贯,而且百姓富足,再无徭役之苦,此诚诸位相公之功也。”

“全赖陛下洪福齐天,圣筹帷幄。”

“今日,朕决心在大周京畿路及二十八路施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望诸位爱卿同商国是、共襄盛举。”

“臣等遵命!”

众臣俯首听命,文彦博、欧阳修欲言又止,王安石面无表情,秦源则喜上眉梢。柴勐看在眼里,心中便有了计较。

散了朝会,王安石回政事堂坐班,与吕惠卿等僚属商议如何在其余路州推行,而秦源则告了假前往司马光及苏轼的府第。

秦源为吏部尚书时官声不佳,但出使北辽、招抚河湟为他带来极高的声望,加上位居参知政事,司马光和苏轼自然不敢怠慢,各自引入正堂,秦源也不厌其烦分别向其二人解说朝廷的决议和苦衷。司马光和苏轼虽然和文彦博、欧阳修一样是坚定的保守派,但秦源这么一出,让他们对秦源的观感改善了许多,知道秦源并不是随着官家和石相变更祖宗成法的主力干将,而自有他的苦衷。

待秦源离开苏轼府第,苏轼便让管家备好马车前往司马光的府第。苏轼与司马光早已达到了攻守同盟,要为匡扶朝纲,避免百姓遭殃而共同努力。

在司马光府中,苏轼见到了沈括之长子沈冲。

沈冲按父命来京城居住,与诸位师长讨教学习,并已定好明年三月,待沈老夫人半年丧期过后,迎娶司马光的三女司马琴。自从两月前见了司马琴一面后,沈冲来司马府的次数愈加勤快,虽然多半时间是陪同司马光说话,但也能借机会去拜见未来的岳母,顺便见下未婚妻。

此时,司马光正在和沈冲评点胜吉新法,见苏轼进来,也不用刻意招呼,早有下人备好茶点,请苏学士上座。

苏轼与沈冲也早已认识,苏轼对沈括、沈冲都比较熟悉,相对而言,苏轼更喜欢和沈冲交往,因为沈冲根本没有沈括身上那种锱铢必较、精打细算的商人气息,而沈冲虽然比自己小十四岁,但识见非凡,诗书俱佳,是可以谈文论道的知己。

“所以,吾才说,此青苗法放之京东东路等四路可行,在其它路则万万不可。”司马光已和沈冲谈了半天胜吉变法的得失,苏轼一听便明白他们所谈之内容。

苏轼笑着说道,“洪州黄鲁直今日与吾谈起石相,说石相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石相品德优于常人,只是未免偏激些。”洪州黄鲁直,即黄庭坚,系胜吉十六年进士,今年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文章最佳,被选任为国子监教授,苏轼见其文章,认为其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属于难得的佳作。苏轼的评价,自然让黄庭坚名身大涨,震动四方,黄庭坚也感恩苏轼的提携,主动拜入苏轼门下,时人称两人为“苏黄”。

司马光不以为然,“鲁直如此评价,倒有些过誉了,吾与介甫相交多年,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介甫只是不晓事理,性格又多执拗也。”

司马光身为沈括的阅卷师,与欧阳修、沈括、王安石等辅政大臣均有不错的私谊,胜吉十六年,欧阳修极力向柴勐推荐司马光德性淳正,学术通明,柴勐便将司马光擢升为翰林学士,不久,又升任司马光为御史中丞。胜吉十七年年初,欧阳修因身体不适,有意辞去枢密院副使的职事,便向柴勐推荐由司马光接任,柴勐深知司马光的才干,也有此意,但司马光以“不通财务”、“不习军旅”为由,坚决推辞。

司马光和王安石因政见不同,在一些问题上进行激烈的争辩,有时在皇帝主持的议政会议上也毫不相让,但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变法也并不一概反对,尤其当变法只在京东东路等四路施行时,他也并未公开持反对意见。甚至有人要弹劾王安石时,司马光还进行劝解和说服。直到王安石、吕惠卿准备在京畿路及二十八路都施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司马光才对王安石的急功近利表示不满,他认为各县官靠权柄放钱收息,要比平民放贷收息危害更大,王安石及其属僚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光鲜,真正实施起来漏洞丛出。

苏轼说道,“秦相适才去吾府上,所为何事,中丞可有计较?”

“秦相寻你我二人,不正是看重言路清流吗?只可惜,他想要动介甫自然犹如以卵击石,可是想要动存中,又怎么可能!”

听到司马光谈及父亲,沈冲忙起身肃立,同时竖直了耳朵。秦源与父亲沈括有宿怨,沈冲早已知晓,但他以为那只是微末小事,沈家并未放在心上,没料到沈括只是居乡守制,这秦源便伺机报复,且听泰山大人有何高见。

司马光示意自己的爱婿坐下,接着说,“秦相既然能找到你我二人,必然也会联系其它言官,与我二人言明,只是想让吾等抽身事外,两不相帮罢了。”

“那新法之事呢?”

“新法之事,事关国家根基,岂能徇于私情,吾等自然当据实申辨,明日我便修书介甫,言及利害,同时我欲联名上书朝廷,请官家暂缓实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请子瞻签名助势。”

“那是自然。”苏轼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