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夫人不好惹
作者:绚兰蝴蝶 | 分类:其他 | 字数:71.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49章 护着你
虽离开了岷州,但是,并没有找出岷州韩慎所藏匿的火雷究竟在何处。
宋铭几经思量,只能先顺着运河继续去到毕州。
韩慎身边明显有人在替他出谋划策,否则仅凭他,怎么可能与他相抗衡。
不管怎么说,李姝媺暂时不会杀他,他也有胆子继续与这韩慎以及他身边的人较量一场。
便是为着这些可怜的百姓,也算是积了功德。这么些年,他手上沾染了太多人的鲜血,若是可能,希望能通过此举,抵消一些罪孽,改变那场噩梦中那个可怕的下场,他所犯下的罪行,由他自己来承担,只要能换得她和孩子平安一世,让他拿命相换,他也愿意。
没有了她在身边,船上显得格外冷清,她说喜欢这张大床,等他回京以后,就写信给无忧无垢,让她们替他寻个能工巧匠,替她打造一张她喜欢的床榻。
他在梦中已经见过沈遇,与他相处了五年的光景。可是心中仍然遗憾,现在的沈遇没有见过他,也许这辈子也不会再见到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长得什么样子,没有得到他一丝一毫的爱,想到此处,心头的窒闷又起。
他的心疾,可是又严重了?
沈露华骑马顶着烈日与大队人马重新踏上官道,去往上京的方向。
沈岳心中不爽,一路上叫着宋铭的名字骂骂咧咧,大家谁也没有吭声,只无忧无垢听不下去,无垢开口怼他:“你别骂了,我家少爷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沈岳嘁了一声,“你们两个做奴婢的,跟那摇尾巴的狗一样,主人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还能分出个好赖人来?”
“放屁!”无垢火冒三丈,撸了袖子想上去揍他,被无忧拉住,只得又怼回去:“你当初跟在温大人屁股后头耍威风的时候怎么不骂我家少爷,现在鼻子插两根葱,装什么象?”
沈岳见她提起自己当年在锦衣卫的事情,那时候确实是仗着势逞了不少的威风,有些心虚,又拉不下面子,“你个婢子竟敢骂起了本少爷?谁给你的胆子?你活得不耐烦了是不是?趁早滚蛋!二姐,你要她们跟着来干什么?叫她们快滚!”
沈露华昨夜一宿没睡着,此时昏昏沉沉,听见他们吵吵,脑子已经麻木,大叫一声,“都给我闭嘴行不行?”
沈岳见她那样子,不敢再说话,抿紧了嘴巴,决定什么也不说了。
无垢却是不服,明明看他们两人已经和好,为什么突然又闹掰了,少爷明明是那么喜欢她,怎么能舍得她离开。
“夫人,你知不知道,三年前,你离开的时候,少爷看了你留下的那封信,当场吐血昏倒了?”
无垢的声音很大,连田皓也听见了,朝着她们看过来。
沈露华错愕地看向无垢。
无垢又接着说:“夫人,你杀了徐睿,太后和徐家人得知你和沈家人全部出逃的消息,派出数千精兵追杀。少爷他醒来后,第一时间不是派人去追你,而是让人堵截了太后和徐家派出的人。”
“少爷昏迷的时候,钟大人已经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派人传令在平州围堵你们,是少爷说你怀有身孕,怕你有事,让他撤回了命令。”
“夫人,你回京以后,少爷确实对你做出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那还不是因为这三年,你伤他伤得太深?如果他对你说了什么绝情的话,那一定是有原因。”
“……你说的,都是真的?”沈露华不敢相信。
无忧证实道:“夫人,无垢说的一点也不假,那天晚上我们被你用药迷晕,醒后不见你踪影,偷偷看了那封信,吓得跪在房里,等着少爷醒来,他醒了以后,看到那封信,吐了好大一口血,就晕倒在地上。”
沈露华回想当时的情况,关琅在船上配备了不少骑兵,就是担心沿途会有追杀,甚至在平州上岸时,几个重要关口,均没有任何阻拦的痕迹。
沈岳也道:“二姐,她这么一说,我也想起了来了,关大哥一路都说不对劲呢,直接谭叔派的兵来接上我们,他还在说太奇怪,要是照她这么说,倒还真有这个可能。”
无垢听不得沈岳开口,又怼他:“什么叫有这个可能?这就是事实。”
沈露华听到这里,已经再等不及了,调转了马头,大声喊道:“九叔,琼花婶婶,我想去找他,不管他要不要我跟着,我想去找他,可以吗?”
田皓岂能说不?“丫头,有九叔在,天涯海角,你想去哪里都可以,九叔护着你。”
琼花微笑点头,“孩子,我这趟来,已经向你祖母保证,护你平安,你说去哪里,我自然奉陪到底。”
众人重新调了头,朝着毕州方向,前进。
宋铭一路顺流而下,不过短短三日,便到达了毕州码头。
如果按照行程计算,此时走陆路的韩慎一行人,应该也只是刚到毕州不久。
韩慎该是早早在毕州布好了局在等着他吧。
温鹤真的是怕了,上岸以后,非常小心,派了人四处查问。可与上两回不同的是,这一次,并没有毕州的官员前来接应。
一个也没有。
宋铭骑马从码头去往毕州城内,终于得到确切消息,那些官员没有来,那是因为,三天前,他们已经全部离奇死亡。
官员的死亡,则意味着,即使宋铭找到朝廷分拨给毕州的赈灾粮,也很难快速的分派下去。
温鹤弄清楚这一事实,跳脚大骂,这群狗东西他们就不是人!
宋铭并没有什么情绪激荡,先找到赈灾粮才是要紧事,查清楚州府衙门附近都是安全的,既没有火雷,也没有陷井,方才将人安顿入驻。
这些官员的死因自然不用查,全是韩慎做的。
宋铭让温鹤去查了这些官员的家眷,将其全部集中到州府衙门里,从府衙账在拨款,发放抚恤,先安抚他们的情绪。
这些当官的,家属当中,大多是有学识的读书人,认识字,其中不乏一些青壮年。
于是,便从中选了一些出来,迅速安排起了他们的职务,虽然与原来那些常年在职的不能比拟,倒也能顶得上一些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