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破茧
作者:此人卓尔不凡 | 分类:历史 | 字数:29.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四十章 杂学和农业的发展
沈不凡连忙道:“夫子,学生对礼法研习浅薄,向夫子讨教出自真心实意。其实纵观历朝历代,也和夫子一样推崇西周,却又和夫子不同”。
这话让杨望年辩不了真假,好奇道:“有何不同之处”?
“殷商无道,纣王残暴,周文王取而代之乃顺应天命。后,周公大封七十一国,属国税收财富、政策制定、官员认命、军队权属完全以诸侯为主。前两项因地制宜是好事,后两张导致诸侯权力太大,初期尚可,后来却有混战的隐患”。
秦夫子和杨望年在思考时,杨挽素道:“沈公子,这些可与礼法有关”?
沈不凡颔首对她道:“自然有关系,却不是最主要的关系”,对在思考的杨望年道:“杨夫子,可记得在李府初次见面时,学生问夫子何以王朝不长久”?
杨望年点头道:“那是当然,此问包罗太多,非三言两语可说的清。春秋管子、战国驺忌子、北宋王临川等人变法,莫不是期望从探索中寻得天道”,顿了顿,又继续道:“纵使有人身败名裂,遗害国本,在杨某眼中依然当得起圣贤之称”!
秦夫子颔首赞同道:“不错,诸位先贤以身试法,莫不先存身死族灭的准备,此等气魄,纵然失败当亦受人敬仰”!
沈不凡道:“在沈某看来,先前所说的西周也好,后来的诸朝也罢,无论哪朝哪代不改变一样东西,任何变法最多只是延长王朝寿命,最终仍不免灰飞烟灭”!
这话惊世骇俗,饶是对沈不凡熟悉的秦夫子都惊异莫名,更不用说杨望年父女。
杨望年回过神来,怒斥道:“小子狂妄,莫非又是你先前所说的奇淫技巧”?胡宗师考教那日,这沈不凡就妄言先贤,推崇杂学,今日还敢如此放言!还说今日是来赔礼道歉的,实则是挑衅,气得他花白胡子都快翘起来了!
见杨望年处于暴走的边缘,杨挽素站起来温言道:“爹爹,理不辨不明,何不让沈公子把话说完”?她博学多才,只是碍于女子之身,少有展露的时候,听沈不凡说起宏大命题来也来了兴致,想听听他的话!
秦夫子也道:“敬斋兄,素儿此话不错,此题无解,兴许拙言有些见地呢”?
杨望年见此按耐住火气,道:“致知,你倒是对他颇有信心”!
秦夫子喝了口茶,避而不答!
沈不凡道:“我们观各朝代,有无变法,最后到了末期都是民乱四起,烽火满地,只因百姓活不下去了”,思索片刻道:“百姓但凡有一口吃的,绝不会走暴动起义的路,不信我们看看,历史上可有大户人家如赤农这般高频率地参与?他们家业大,人口多,生活富裕,绝不希望社会混乱。唯有一无所有的赤农,才希望在混乱中杀出一片希望”!
杨望年道:“此乃常识,勿需长篇大论”!
沈不凡被噎了一下,道:“夫子教训的是。王朝初期,经过战乱人口稀少,田地荒芜,稍微修生养息,百姓就能吃饱肚子。后来,皇族宗室人员繁多,不但不事业,反而拥有大量好田好地,不用缴税,而百姓多有困苦,但有天灾便卖儿卖女,流离失所。官身也不用纳税,大置产业,税赋也加在百姓头上,更是雪上加霜,活不下去了终于起来反抗,朝廷也就衰落了”!这个问题就是后代总结的土地兼并的问题,杨望年和秦夫子多少知道些,只是平日不好讨论,也就没有系统!
杨望年道:“你年纪轻轻,知道这些倒也尚可,不错,正因为如此,才有历代贤明改革不辍”!
沈不凡道:“夫子,今日我们四人不是外人,学生就尽吐其言了”!
杨望年和秦夫子听到这话还好,杨挽素觉得有些异样,不过她聪慧纯正,没有多想,一双美眸望着说话的沈不凡。
沈不凡继续道:“先贤们改革失败,就在于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他们有皇亲国戚,有高官巨贾,有寻常士绅,天下大势皆握在他们手里,先贤焉有不败之理”!见大家没有说话,道:“真让大家一体纳粮,那么……”后面的话就不好说了。
秦夫子担忧道:“拙言,这番话今日在这里说说就好,万万不可再与旁的人提起,否则祸患无穷”!
沈不凡知道恩师担心,安慰道:“今日说此,是弟子给杨夫子赔礼道歉的诚意,想来夫子不会怪罪。至于他人,弟子绝不提起”!
秦夫子听了点点头,杨望年皱着眉道:“此事乃大忌,确不可浪言”,又道:“事因后果,有识之士早已知晓,拙言今日说出来也不算得甚么”,沈不凡一番话,高见没有多少,诚意还是有的,所以言辞之间温和了不少,又道:“这解决之道无人可得,既如此又有何用”?
沈不凡闻言,站了起来,拱手对杨望年道:“夫子,这就是今日学生来此的目的”!
听到这话,三人大惊失色。杨望年不自禁道:“天道高远,凡人窥之不得,触之不及,拙言不可狂妄”!
沈不凡不答反笑,道:“所以学生如今推崇杂学”。
秦夫子奇道:“拙言,这与杂学有何关联”!
沈不凡不自觉地背起手,来回渡了两步,组织好语言道:“恩师,倘若一亩地能产粮至少千斤,如何”?
“亩产至少千斤?那百姓自然安居乐业了,只是这假设不现实”,秦夫子说道。
沈不凡也不辩驳,继续道:“若亩产千斤以上,则可以养活大批人口,不需人人守着田地过日子,释放出来的人口可以从事各种生产,甚至可以大量从商,商业发展起来,物资流通,促进生产,即使没了田地的农民也有活计,不至于走投无路。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是关键。最早之所以重农抑商,就在于农业薄弱,如果没有足够的人种田而去从商,就没有足够的粮食,就会出乱子。至于后来说商人无义,利益至上,学生以为有失公允”!有些话,沈不凡觉得自己说得很委婉了。
沈不凡对杨望年道:“夫子一生推崇礼法,如果农业发展起来了,大家就都能吃饱饭了,也有活计作,有余钱供孩子上学,读书识字了也就自然知礼守法了”!
这话说得杨望年没有反驳,问道:“这与杂学又有何干系”?
沈不凡对他们的提问听而不答,只是围绕着农业来,因为农业是他们最熟悉的,把根源放在农业上来举例说明才容易懂。众人此时却有些糊涂了。
沈不凡背着手,继续边走边道:“战国前期亩产栗堪堪200斤,战国后期也就在240斤左右,汉时已有280斤,人口也随之多了起来,至我乾朝如今也就340斤,一切的原因就在于亩产提高了,这其中的关键,学生以为可以称为杂学”!
这话杨望年就不答应了,道:“此乃农学,与杂学无关”!
沈不凡也不生气,说道:“夫子,若杂学研制出某样器械代替牛耕地和人耕地,一天能耕百亩,农业是不是就飞速发展了,众多农民也就可以解放出来做别的营生了”!
杨望年驳道:“日耕百亩?你倒是敢说”!
“那亩产千斤呢”?
“不也一样是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