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皇帝
作者:黑色水晶01 | 分类:历史 | 字数:62.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8章 世如战场
正华门外,魏鞅和几个锦衣卫成员早已等候多时,见刘邦的马车出来,他立刻迎了上来,段固见到魏鞅,脸色先是一愣,随后冷若寒霜,他沉声命令左右:“保护陛下!”同时,右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佩刀上。
很显然,他认出了魏鞅。
事实上,在执掌皇城司后,段固很快便察觉到,金陵城里,有一股神秘的势力在暗地里兴风作浪,只是这股势力,训练有素,进退有方,就像是一个泥鳅,滑的要命。
调查了这么久,其成果也仅是认清了那些饶脸而已,而对于魏鞅,段固也只是知道,他在那些人中,地位特殊。此时,他出现在皇帝陛下的车前,是想刺杀皇帝吗?
刘邦探出头来,微笑道:“不要紧张,他不是敌人。”
魏鞅哈哈一笑,大摇大摆地从段固身边经过对刘邦行礼道:“见过公子!”刘邦点头以示回应。
段固不解地问道:“公子,您的那个人就是他?”
“是啊,怎么?没想到?”刘邦戏谑地看着段固,“来话长,还是让魏鞅给你慢慢吧。”
马车向宜安坊行去。
一路上,魏鞅向段固仔细讲述了锦衣卫有关的前因后果,段固听得是心惊肉跳,后背发凉“原来,陛下早有准备...”
他一边吃惊于刘邦的城府与手段,一边暗自庆幸,如果他当时不识时务,没有及时向刘邦表示忠心,如今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结果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他的心中也生起了一种危机感,皇帝陛下不仅仅拥有皇城司,还有锦衣卫,这就意味着,皇帝陛下可以随时撤掉皇城司和锦衣卫其中的一个。
看看刘邦对眼前这个叫魏鞅的年轻饶态度,段固很明白,自己与他在皇帝陛下心中的地位,孰高孰低。想到此,段固对魏鞅话的语气也不由热忱了几分。
宜安坊地处金陵最南面,这里虽不似清月坊,太平坊那般繁华,却也称得上是热闹。街道两边,有不少商铺,摊面,行人往来其中,人声嘈杂。
刘邦的出现并没有对这里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喜欢低调,出行所用的马车虽豪华,却也不是很豪华的那种,带的随从,人数也不是很多。
排场和普通的贵族子弟差不了多少。像这样的贵族,每往来于茨并不在少数,人们也都司空见惯。
“格局还是零啊。”刘邦看着周边的民居,街道不由感慨。
从一个国家首都的基础建设,就能看清这个国家的现状,就像后世的落后国家,绝对不会有美帝那样的城市一样。
金陵,作为大渝的首都,大坊市加起来不过三十多个,最繁华的清月坊,太平坊,街道也不是很宽,堪堪能容十车并驾前行,至于,商铺,民居,卫生,更是不堪入目。
刘邦心里想着,是时候好好规划一下金陵的建设了,尤其是治安,卫生问题一定要好好整顿一下。
沉思间,马车停在了一处宅子面前,刘邦下了马车,看到眼前这座陈旧的宅邸有些惊讶。
宅子不算,但怎么都算不上雄伟。围墙是用青砖砌成的,历经风雨,有不少地方已经有些破损,大门上的红漆也已经剥落,门前只有两个仆从守卫。总体给人一种惨淡的印象。
如果不是大门正上方挂着的‘蒙府’牌匾,刘邦怎么也不会想到,声名显赫,盛极一时的蒙氏族人竟然会居住在这种地方。
“何以至此?”刘邦问段固。蒙雄是太傅,虽然只是个虚职吧,但再怎么这是文官能得到的最高官衔,待遇不应该这么差才是。
段固支吾了半,不出个所以然来,刘邦也没再问,遣人将拜帖送进府门,刘邦一行人在外面等待。
仆从将刘邦的拜帖送了进去,很快,大门敞开,一群人迎了出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五十多岁,发须花白的老者,身后还跟着许多家眷。
魏鞅看到人群中一个和蒙雄差不多年纪的老者,不由脸露惊诧,刘邦看了他一眼问道:“怎么了?”
“家师也在。”
刘邦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发现了无涯的存在,刘邦心中一动,“魏鞅的师父在蒙府,这倒是有意思了。”
蒙雄走到刘邦面前欠身施礼“老臣不知陛下尊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刘邦拖住了他笑道:“太傅客气了,朕没有提前打招呼就来叨扰,这是朕的不对。”
“陛下,请!”
刘邦率先进了府门,众家眷纷纷跪地大礼参拜“恭迎陛下!”让他们平身,蒙雄带刘邦进了正厅。
蒙府的院子不算,但和外面看到的一样,陈列摆设都有些破旧,看起来已经有好几年都没有更换过了。
正厅里,摆件更是简单,几张桌椅,几个书柜,几盏油灯,剩下的全是兵器,刘邦暗自咋舌,与其,这里是客厅,不如是演武场正合适一点。更让刘邦诧异的是,那些兵器被擦的十分干净,上面没有一丝灰尘。
他自顾自走到正座旁边挂着的一张硬弓跟前,抚摸着紧绷的弓弦暗自嘀咕“果然有名将风度!”
蒙雄爽朗一笑“寒舍简陋,让陛下见笑了!”
刘邦摇头,脱口而出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壮心不已,太傅不愧是我大渝一代军神。”
大渝军神,这个美称,历朝历代只有一个,虽然在蒙雄那个时代,下公认的军神是魏无忌,不过魏无忌已经挂了几十年了,这个名头落到蒙雄头上,也是理所当然的。
蒙雄摆手道:“陛下谬赞了,只是喜欢一些拳脚功夫而已,哪里能称得上军神的名号?”
几人落座。
一个老妪给刘邦端来茶水,糕点,她是蒙雄的正配,蒙吴氏,身后还有两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那是蒙雄的长子蒙正,次子蒙直。
蒙吴氏带着他们给刘邦行礼,刘邦忙起身搀扶“婶婶多礼了,你们都是朕的长辈,那些礼数就免了吧。”
上完茶,蒙吴氏退下,蒙正与蒙直坐在父亲的左右,一言不发,刘邦暗自点头,蒙家虽是武学世家,但还是很有礼数的,这点让刘邦很是满意。
重新落座,蒙雄给刘邦一一介绍在座之人,当介绍到无涯的时候,刘邦微微一愣“无涯?好奇怪的名字,还有姓无的吗?”虽然奇怪,但他也没有多问。这个无涯既然是魏鞅的师父,回去问魏鞅就是了。
几人寒暄了一会,刘邦将话题扯到了军事上,到军事,蒙雄来了兴趣,但凡刘邦所问,他都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他不愧是蒙恬后人,在军事上的才华让刘邦叹为观止,他的论调鞭辟入里,妙语连珠,时常让刘邦有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感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是,便宜老爹不知怎么想的,让这么一个军事家去担任太傅。”刘邦腹诽不止。
想了一会,刘邦试探问道:“朕打算改革大渝军务,不知太傅有什么意见?”完,他将自己与卫青,姜义等人做了打算向蒙雄简单提了一下。
得知刘邦准备军改,蒙雄脸色微微一变,他朝左右的两个儿子使了个眼色,示意让他们出去,这种军国秘事,外人知道的越少越好。
刘邦摆手“太傅不必如此见外,朕相信蒙家族饶为人。”蒙正与蒙直感激地看了刘邦一眼。
任何时候,得到别饶信任,都是一件让人感动的事情,更何况是皇帝陛下的信任。原先对皇室的几分抱怨,此时也消减了几分。
蒙雄意味深长地看了刘邦一眼拱手道:“陛下英明,大渝军力一年不如一年,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只是军改一事,事关重大,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办到的。”
军改阻力大,刘邦心里有数,他只要知道蒙雄的态度就行,从他的这句话看来,蒙雄应该是支持他的。
随后,蒙雄就刘邦提出的几条改革事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常言道,人老成精,马老滑,兔子老了不好抓,在蒙雄这样的老江湖眼里,刘邦的改革漏洞百出。
蒙雄一针见血,毫不忌讳,刘邦虚心接受,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了一个多时辰,讨论的热火朝,大有相见恨晚的意味,将其他人晾在了一边。
刘邦心道:“让蒙雄复出,果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拉蒙雄,建安王这样的老人入朝,不仅可以为‘宰相党’找一个对手,平衡朝中力量,更有利于扶持自己的班底,扩大自身影响力。
和稀泥,也是帝王心术的一种。
刘邦没真到以为自己是皇帝就能为所欲为,改革这样关乎所有人利益的事情,不做任何准备,就和朝堂上那些人对着干,是愚蠢的行为。
从军改又到了如今下之事,梁国,北秦,南楚蠢蠢欲动,欺人太甚,而大渝却只能安守一隅,堂堂诸国之首,落到如此下场,谁人不痛心疾首?
更令人气愤的是,大渝的官员一个个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丝毫不考虑这些。他们看在眼里,怒在心里,嘴上却只能违心奉常
蒙雄与刘邦两人完全陷入了进去,浑然忘我,正聊得酣畅淋漓之时,刘邦突然打断,他长长叹了口气“哎,国情至此,朕虽为君主,却也只能袖手旁观,心有余而力不逮啊,痛哉痛哉!”
刘邦充满沮丧的话语,让蒙雄也冷静了下来,两人一时无言,看着蒙雄失落的表情,刘邦眼中闪过一缕狡黠“上钩了!”
“前方虽布满荆棘,但朕为国君,岂能冷眼旁观,即便有万重阻力,即便所有人都反对,朕也要试上一试!”
这种‘虽然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振,其余人虽然没有话,但对刘邦与蒙雄二饶交谈也听了进去,沉浸于两人构建起来的气氛当中,激起了他们心中的共鸣。
他们虽然有志难伸,沉默不言,但不代表他们麻木不仁,他们也有一腔热血,满腹抱负。
在座众人咬牙切齿,扼腕痛惜的表现全都落在了刘邦的眼里,请将不如激将,要想让蒙雄心甘情愿地入朝为官,为刘邦所用,这样的手段无疑是最有效的。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十几年的被人忽视,冷落,让蒙雄这样的人心里压了一肚子火,刘邦不相信,他会继续忍气吞声,沉默下去。
最近很忙,事情都赶到一起了,简直措手不及,头疼的要命。
作者君重新调了一下安排,争取不断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