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第一太子

作者:夜星月语 | 分类:历史 | 字数:203.9万

第122章 科举考生

书名:大明第一太子 作者:夜星月语 字数:2175 更新时间:2025-01-22 02:07:12

刘伯温是真的心疼这个往日的门生,甚至有些责怪自己没有教好他。

杨宪此时倒是春风得意,也证明了无论多聪明的人,当他被欲望蒙蔽了心智的时候,也就不过如此了。

李善长的余光扫了一眼只比自己慢了不到半个身子的杨宪,没有说什么,打起精神对着面前英武的少年躬身行礼:“老臣参见殿下。”

一旁的杨宪也是躬身行礼:“多日不见殿下了,殿下千秋。”

朱标笑着伸手一扶说道:“二位卿家免礼吧,今日本宫是来问问科举大考的事情。”

杨宪开口接道:“太子殿下如此关心科举,想必那些士子们知道了也会感激涕零。

李善长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科举是为国家广纳贤才,也是为朝廷培育新的官员,日后这些人都是要为天家效力的,有殿下关照自然是他们的幸运。”

朱标抬步向前走了起来,李善长和杨宪紧忙跟上,朱标看着远处对身后问道:“各地方的士子可都到了?”

杨宪微微低头回答道:“各地方的士子能到的都应该已经到了,毕竟开考之日已经不远了,还没来的就应该是放弃了。”

朱标点点头:“他们都在何处,籍贯什么的都统计完了么?”

这个杨宪就不知道了,李善长回道:“朝廷安排登记过了,但不确定是否有遗漏下的。”

朱标眉头一皱:“士子们是如何安置的?朝廷没有统一的安排吗?”

李善长刚说了一个“这”字就被杨宪打断了:“据臣所知,朝廷并没有安排统一的食宿给士子们,所以李相国才会不确定士子们的统计情况。”

朱标的眉头一皱:“这可不好,士子们都是远道而来,怎么朝廷连基本的食宿都没有安排,若是有些寒门子弟付不起食宿如何是好!”

李善长马上躬身说道:“这确实是老臣的疏忽了,请殿下治罪。”

朱标也不好说什么:“宰辅政务繁忙,本宫也可以理解,但此事做的确实不够细致,以后当引以为戒!”

等李善长应诺后,朱标对杨宪吩咐道:“立刻去安排士子们统一的食宿,若是一时找不到地方,那就先安顿在大些的客栈,务必保证士子们的有良好的状态参加科举大考。”

杨宪立刻应诺,这时李善长开口道:“若想尽快安排好,就需要些银子,到户部支取还需要一套中书省的手续。未免有些浪费时间,不如请太子殿下支应一下。”

朱标一愣然后点头说道:“如此亦可,杨宪那你就去东宫取些银子,然后去安排此事吧。”

杨宪应诺后看了一眼李善长,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然后就跟着一个太监去东宫了。

他总不能说不需要太子殿下和户部支银子,这点小钱,臣自己垫上就是了。

他一年才多少俸禄,如此大气的拿出这么多钱,不易于是告诉圣上我贪赃了。

朱标看着杨宪远去的背影说道:“拿自己的银子给即将科举的士子们安排食宿可是大忌。”

李善长躬身说道:“此事若是臣或者其他皇子做了,那都免不了承受圣上的雷霆之怒,唯有殿下做了,圣上只会高兴,而不会有半点责罚。”

朱标摇摇头:“承蒙父皇恩德宠爱,那就更应尽职守矩,岂能恃宠而骄,本宫今晚会去向父皇亲请罪。”

李善长也没有说什么,圣上让太子跟着他一起负责科举的大考,为的就是给太子积赞羽翼,如今难得有机会让太子给士子们施恩,自然不可轻易放过。

李善长看着面色沉稳的朱标心中点头,就按照圣上的这个宠爱,太子少年得意飞扬跋扈也不足为奇。

但是太子做事却沉稳果决,进退有据,刚才他说出要让太子出钱,太子若是谨慎,那就应该拒绝,但是太子果断的答应了。

这也可以理解为太子知道皇帝不会责怪他,所以应下了,但是他还是直言晚上回去会亲自请罪,这就是懂得规矩,这样一来圣上只会更高兴。

实在是难得啊,就看杨宪就知道了,他才走到哪里就已经开始飘飘然了,真是妄活了四十多年,跟太子殿下比起来可真是天壤之别。

朱标领着人往李善长的官衙走去,周围都是东宫的人,忠心是不用担心的,能到他的身边那都是朱元璋亲自安排的。

朱标有些惋惜的说道:“杨宪看样子有些暴露本性了,怎么说话做事反而比不上原来了,当年在扬州时还是一名干吏能臣,而今………”

李善长开口安慰道:“殿下何必为这种人惋惜,杨宪心胸狭窄就是一名酷吏,他没有那个宰辅天下的气度。往后一届一届的科举将会为殿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朱标点点头也懒得再纠结杨宪:“此次科举父皇定下了多少进士的名额?”

李善长开口回答道:“因为是开国第一次科举,圣上开恩扩大了招收的名额,共招收三百名进士。”

李善长又想了想说道:“他们再经过殿试后就会定下名次,录取为我大明的新科进士,一甲三十六人,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其余人赐进士及第。二甲六十四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二百名赐同进士出身,而且圣上恩典了往后两年都还有会试,若有会试不过者,明年都还有机会。”

朱标点点头,三百人到不算多但也不少了,何况明年还有恩科,但大明现在莫说区区三百名进士了,就是三千名都吃得下,实在是各处都缺人手啊。

李善长看着朱标的脸色就知道他有些嫌少了:“殿下,自隋唐开科举以来,到如今也就有过十万出头的进士罢了,而且其中十万都是宋朝时期的进士。”

朱标点点头宋朝重文,每科取士都在八九百人,也难怪出现了如此之多的进士。

李善长说道:“我大明现在人口紧缺,人才也是如此。老臣之所以没有建议圣上多赐下名额,就是因为怕其中有滥竽充数之人啊。

朱标应道:“确实如此,就这前三百人恐怕都有能力不足者。”

俩人谈论着这届新科进士的事情,一路回到了李善长办公的官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