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药商
作者:京西湖畔 | 分类:其他 | 字数:27.6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3章 一村一品
找三爷的过程中,天明把关于“一村一品”想法的方案发给了孙县长。
他的思路是从这个药材采收季开始就跟各个自然村的农户谈,提前做准备,来年春就可以实施。
所有的环节都需要县里统筹和协调,这不像收货,不是天明一个人能够推动了的。
一天,天明接到孙县长的电话,让他到县里去一趟。
天明料想着应该是关于种植方案的事情,材料递上去有一个多月了,也该有个动静了。
“这次找你来,是想说说‘一村一品’的事情。”孙县长开门见山,“我征询了农业部门的意见,也跟县长汇报过了,高县长认为方案可行,可以先在你们镇搞试点。”
天明听说搞试点,知道县里对这项工作持谨慎的态度,他理解这样的做法,毕竟全县二百多个自然村,不能盲目拓展项目,以前有过教训。
“那挺好啊,看看我能做些什么?”
“你不也是县里山地中药材种植的带头人吗?现在你们村适合种植药材的山地有百分之六十都利用上了,还是不错的。我给你们镇长打了电话,说你会配合他把山地药材种植往其他十几个村子推广。你们镇明年搞出来一万亩的种植面积问题不大。”孙县长把具体的情况跟天明说了一遍。
“我们镇现在跟着我搞药材种植的大约有两千多亩,发展态势还是挺好的,拓展到您说得这个面积问题应该不大。但我们村的山地条件好,连片,土质也好,种植起来好管理。据我所知,有几个村子就不行,山上全是石头,有的还是蚕场,不适合搞种植。”天明对各个村的情况都很熟悉,哪个村子山地的情况他随口都能说出来。
“蚕场不动,那一直是咱们县传统的支柱型产业,是咱们县的特色产业。”柞蚕养殖是辽南山区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这几年才逐渐出现了蘑菇种植,放蚕的人开始减少,但市场一直很好。
“领导,种植品种县里有要求吗?”
“这个没有,你们根据情况探索适合的品种就行,要不怎么是试点呢。”孙县长笑着看看天明,“需要我出面的地方,尽管说。高县长也说了,县里会大力支持,你小子可得把这个试点搞好了,我还等着你出菜呢。”
天明笑着叹气:“哎,任重而道远啊,需要我立个军令状吗?”
“我看行。我在咱们县里挂职还有一年,想着做出点儿成绩,把‘一村一品’这件事情干好了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我肯定尽我所能。回去我马上跟姜镇长联系,沟通交流一下想法,早做准备。”天明对下一步该怎么弄心里已经有谱了。
从县政府出来,天明拐弯去县里转了一圈儿,买了不少生活用品。又跑去货站拉回了两台加工设备,是前一阶段在网上订购的。
很久没有见过李老了,天明这两年也就是过年过节打个电话。
这次来之前,他给李老打电话,约了见一面。
天明上次从天光所在的城市带回了两盒红茶,这次给李老带来了一盒。
到了小区门口,李老背着手在等着了,满脸笑容:“天明,咱们爷俩可好久没见面啦。”
“可不是吗,要不我怎么这次非得来见见呢。是我的问题,公司的事情太多了,东奔西跑,一直没有闲下来。”天明自我检讨,跟着李老前后进了屋。
“我在电视里见到你好几回,这几年干得不错,听说已经成了县里山地药材种植的带头人,有出息。”李老给天明倒了杯开水,两个人坐到茶几上开始聊起来。
“李老,我看您还是那么精神利索,身体一直都挺好的吧。”
“身体还行,每天也没有什么事情,等着变老呗。我一个人在家还真挺孤单的,孩子还是让过去,可我就是喜欢咱们这的环境和氛围,不想走。”李老也才七十出头,照顾自己没有问题的。
“我也挺喜欢咱们这的。这不,在刘家堡,我们把房子盖起来了,等开春我接您过去瞅瞅,现在我父母也都回来了。”
“那挺好啊。我现在出门太少,就在小区周围转悠,都快憋不住了。儿女也就在国庆节和春节的时候能回来待两天,平时也就电话联系,时间一大把,不知道干什么。”天明听得出来,李老作为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并不是太适应。
“我看要不来年您就去我那长住一段时间得了。前一段时间去我哥那,听他的意思,打算搞一个康养小镇,虽然还只是停留在谋划的阶段,我觉得挺靠谱的。您正好去帮着参谋参谋。”
“康养小镇?就跟咱们县城边儿上那个江南小镇一样吗?”
“我们可没那个实力。听我哥的意思,应该是就地取材打造咱们北方风格的小镇,是一个综合体,到最后能够实现自循环。我反正不懂,我只专注搞我的中药材。”天明当时听天光说得也只是一个大概。
“县里把你们镇作为山地中药材种植的试点了?”天明一愣,心说李老的消息够快的,孙县长刚跟他说,这边就知道了,李老接着说:“挂职来的小孙县长挺务实的,前一阶段到我这来坐了坐,跟我说了他的想法,我觉得挺好。”
“是的,县里做这件事情挺谨慎,我也赞成这样。”
“好好干,以后就看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两个人又聊了不少关于山地环境、种植品种等事情,李老让天明记一个电话,说是省农科院的,是他一个很好的朋友,让天明遇到种植技术方面问题的时候可以给对方打电话。
在李老家待了差不多三个小时,从小区出来的时候快五点了,天明直接往刘家堡赶,家里人还等着吃饭呢。
今天三爷过生日,天明早上出来的时候就跟父亲说了,让他把三爷接回家,好好做几个菜,大家在一起吃顿饭。
天明到家的时候,人都到齐了,母亲和二婶、小姑在后厨忙活,菜也都陆续上桌。天明喊着大家都上桌一起吃,不一会儿,热热闹闹的氛围就起来了。
最高兴的肯定还是三爷,这辈子还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的待遇呢。
天明起了个头,也是压在他心底里一直想说的话。
“三爷,您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对您好吗?”大家都不说话了。
三爷笑了笑,挨个瞅了瞅桌子上的人:“天明这孩子心肠好,可怜我孤老头子呗。”
“三爷,还真不是,其实我是报恩的。才开始我是事情实在太多,现在轻松些了,就让您老享享福。”
“我对你哪有什么恩啊,又穷又没有本事,什么忙也没帮上。”三爷听天明说报恩,觉得不好意思了,他清楚自己没有帮过天明什么。
天明道出了原委:“三爷,按理说,您老人家过生日,我们一个外姓,不应该这么往前凑,但我就是要往前凑了。前两年,在我最难的时候,回到县里,回到村子里,很多人都躲着走,生怕沾上,也只有您敢跟我说说话,把我让屋里吃顿饭。”
“这有什么,人都有难的时候。”三爷虽然岁数大了,但记性不差,这些事情他多少有些印象,可忘得也差不多了,他当时不觉得这是什么事情。
“三爷,您是不知道,那个时候的滋味特别不好受,只有我家里人全力帮助我走出困境,其他的很多人都躲得远远的,生怕我跟他们张口借钱,麻烦他们什么事情。”
母亲见天明说了挺长时间,赶紧招呼大家先吃饭:“快吃快吃,再不吃饭菜都凉了。天明,你说得这些自己心里记着就行了,以后好好对你三爷。”
天明不能再往下说了,跟着大家开始动筷吃起来,这件事情,他的确特别在乎,尤其是三爷丢了这件事,让他更悟出了不少人生的道理。
人挣钱为了什么?是为了好好活着,现在,天明更是坚信这一点。
三爷在天明一家人欢快的气氛中过完了自己七十三岁的生日,他的心里是足够温暖的。作为村子里一个边缘的人,能够受到如此礼遇,他的心里也是感动的。
在天明看来,这就是自己应该做的,辛辛苦苦挣钱不也就是为了温馨的生活。
天明感觉自己渐渐活得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