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药商
作者:京西湖畔 | 分类:其他 | 字数:27.6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4章 行家里手
想做好一个行当,先要成为这个行当的专家。
兄弟俩为了做好药材这门生意,都买了好几本书,丰富自己的中药知识。
两个人都是工科出身,冷不丁学医学,还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着实费了不少的劲。还好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很多植物都熟悉,虽然不知道是药材,但现在一看立马就能记住是什么,也就学得更快一些。
“跑山”的农户采挖野生药材不分时节。
只要山上有,不管什么时候,掘地三尺都要给挖出来,挖出来了就能换钱。
药材的采挖是有季节要求的,农户不分时节的采挖使得有些药材销售的时候被检测含量不够。
以前兄弟俩也没在乎,以为是老家药材的品质本身就不好,看了书才知道是采挖的时节不对,原来当地的很多种药材品质都是上乘的。
品质的差异就是就是价格的差异,有时甚至能够差到一半多。
以白头翁和苍术为例,老家产的都是上好的。但由于采收时节不对,有的就含量不足,卖价降了一大截,这种局面短期内还没有办法改变。
农户只要采挖了能卖了换钱,哪还管什么时候采收含量高。这个农户不采,别的农户就给弄走了,反正是公共资源,谁采算谁的。
天光在熟悉每一种药材,怎么采集,怎么加工,怎么使用,这些知识储备对后面生产出高品质的药材都是有帮助的。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把药材的品质管控好了才能够有更大的市场。
随着国家这几年对中药材质量管理越来越严,各地的药材商要想适应,就必须把自己的产品质量先做好,以前产品质量差还能够想办法卖出去,现在这样的路子越来越窄。
以农残和重金属超标为例,以前有的不良企业还敢通过压价的方式收购,现在遇到这种情况直接退货,他们没有这个胆子。
产地趁鲜加工是国家新近出台的政策,兄弟俩做得正是这个事情。
整个流程,天光和天明不知道私下里各自模拟了多少遍,有时候也会交流某些流程是否有改进的空间,这很重要,是保证药材品质的关键,挑拣、清洗、切制、烘干、包装,这是很多种药材的加工流程,深深地印在了两个人的脑子里。
天光一直以为切制是烘干后面的工序。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他才把这两道工序的次序弄清楚。
两道工序的差异虽然在最终产品的质量上体现不明显,但在成本上的差异却是很大的,无论怎么测算,鲜切都比干切有更大的优势,而且专业书籍上就是要求这样的。之所以一直干切,还是因为很多药材产地不具备鲜切的条件造成的。
随着对中药材产业了解的越来越深入,天光越来越感受到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他意识到,只有把这个责任履行好,才能够保证他们获得更大的利益。现在当地的市场,竞争是无序的,都各顾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科学的规划,这是不能实现良性发展的。
老家所产药材野生资源丰富。
这几年因为当地农户无序采挖,每年的产出量都在下降,很多大货品种得不到休养生息,已经快被采绝了。
更为可惜的是,这样的品种,有的家种不成功,后面野生货找不到,家种货也没有,必然导致当地中药材市场的萧条。
天光不敢想这些。
如果老家这样的中药材大县真的走到了这一步,那就是全县的人,尤其是做药材的这些人的悲哀,坐吃山空,自食其果。
想改变这样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示范作用,关于这个认识,兄弟俩交流了很多次。
很多人喜欢跟风,但鲜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药材种植也是这样的。
当地有合作社,但发展得并不好,有的就是空心,挂个名而已。
有的种植可以,销售不行,有的干脆连种植也做不好,闹腾一阵就偃旗息鼓了。毕竟药材种植是一门儿技术,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有不少人看不到既得利益,挣不到快钱,坚持不下来。
现在的局面,尤其是野生资源采挖的局面,让天光很是担忧。
如果还是这样无序,早晚会走到封山禁采的阶段,到那个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当地所有做药材的就会因为收不到货而断了生计,那就是自己把自己作死了,天光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形,因为他和天明也是其中的一员。
天光开始关注药材种植。
尽管兄弟俩当前还处于收货加工的阶段,但也要考虑种植的问题,只有这样,他们的买卖才是可持续的。
很多上品药材的生长期都是二到四年,这是需要提前谋划的。
一般前一年都不好预测后一年药材的价格,更别提三四年以后了。
有一个道理是相通的。当一个野生品种快消失的时候,必须有家种的补上。市场的需求变化不大,只要能够保证产出量变化不大,价格的波动就不会太厉害,这个理论是适用于所有品种的。
这是一盘大棋。
需要统筹考虑。
不是一个人可以办到的事情,需要一个牵头的人,但更需要参与的人心齐。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人受益。否则就是“半调子”工程,起个头就不了了之了。
这些,天光都已经谋划好了。
来年,如果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就着手让天明去布这样的局,然后让天明去跟主管部门谈,这种有利于当地发展的事情,天光相信主管部门不会拒绝。
“咱们俩得好好研究中医,研究中药材,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天光常常提醒天明。
天明也经常看书,没事也会跑到野外看药材的分布,“那肯定是的,我发现自己现在已经喜欢上这个行当了。”
“你可不能自己给自己下药,这个东西可得遵医嘱,咱们还没有那个本事。”
“我可不敢,咱们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得多学。”
“咱们一定要把药材的品质尽咱们所能做到最好,否则,是丧良心的,这是一个需要带着良心做的事业。”这么多年来,天光经历了太多,尽管他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但对一些现象还是看不惯,只是嘴上不说而已,有些话,也只有在跟自己家人交流,没有顾忌的时候才会说出来。
天光头脑中有一个场景:一个患者拿着方子去抓药,如果药材的品质不过关,不仅治不好病,还有可能致病,那将是他们这些“中药人”最大的罪过,是会被人诅咒的。
曾经家里人喝中药,自己明明看着药材的品相不好,也不能说什么,只要不是变质的,对身体没有伤害,或许医生已经考虑到了。
用良心做好药,用专业做好药。
兄弟俩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出好药材,这或许就是“工匠”精神吧。
两个人做药材的一个定位是不杀生,所以他们不做动物类的药材。曾经,有个农户给天光发了一个制作獾子油的视频,天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跳出去那个阴影。
做人,要有一颗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