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
作者:山村户口 | 分类:都市 | 字数:75.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零五章 学校讲座
多年以后,刘师傅和小张都大发了一笔,小张也成为了千万富翁,实现人生的财务自由。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江宁一连两天,扫荡了几乎半个首都,秉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哪怕刘师傅不太确定的古董,他也照收不误。
总之,这两三天,古玩圈子因为江宁的介入,直接炸锅。
这也让古玩市场火爆起来,各种古玩的价格一夜上涨了很多。
资本的力量,就是这么可怕。
期间,江宁还走访了几所高校,像首都农大等。
首都农大的校长亲自出来迎接。
现在只要有点消息渠道的人都知道,江宁是一根很粗的大腿,到处撒钱。而他们这些高校,现在的发展资金也不多。
不是每一所高校都能像清华、北大那样,每年有花不完的拨款、经费。
哪怕是首都的大学,也有穷富之分。被重点照顾的,也就那么三五所而已。
农大这种学校,只要没倒闭,活着就好。
不过,首都农大其实还算过得不错的。毕竟这是高层多位大老亲自点名,要重点发展的高校之一。
就连校名都是叶帅题写的。
“江老板,欢迎,欢迎呀!上次我们还见过面的。”
“牛校长您好!”江宁握手道。
一时半会,他还真每回忆起,什么时候见过面。
“走,我带你参观一下我们学校。”牛校长高兴道。
能不高兴吗?
仅仅是去年,江宁就向全国的农业大学捐资近亿元,他们学校也得到了差不多一千万。这可是大金主呀!
全国,也只有这位老板那么重视农业。
人家是真金白银砸进去的,不是随便做做秀的那种。
何况,他还知道江宁在首都投了一个超级大项目,投资额能吓死个人。这种老板,无论去到哪家高校,都是会受到热烈欢迎的。
其实牛校长还有个想法,那就是让江宁当个荣誉校长,进一步拉近关系。
荣誉校长是学校请全国性的名人出任,一般是名义的校长,不参和实际管理,只是借助“名人效应”,扩大学校知名度。
在他看来,江宁就很适合。
“好,那就麻烦牛校长了。”
一边走,牛校长一边介绍他们的学校,尤其是历史,以及学校开展的研究项目等等。
他很清楚,江宁最看重就是农业研究。这几年,他往里面砸了很多钱。因此,在介绍的时候,也就着重讲了学校这方面的成绩。
江宁听得频频点头,就喜欢农大这种接地气的学校。
“江老板,我们学校想安排一场讲座,不知道可不可以。”牛校长跟江宁商量。
毕竟在农业这一块,江宁也可为是大老级的人物了。学校不少师生都听说过他的传奇,视为偶像。
江宁要是能在学校开一场讲座,恐怕会场都要被挤爆。
江宁想了想:“也行吧!”
虽然他不想出风头,但不好拒绝,人家校长都这么跟你商量了。
见江宁答应,牛校长立即转身跟身边的一位主任吩咐,让人赶紧将学校会堂布置一下,然后将消息传到各个班级。
当消息传到各个班级、宿舍,很多学生都震惊了。
江宁来他们学校了?
“在哪里?有人看到吗?”
“没看到,但辅导员也说了,消息肯定是真的。”
“肯定真呀!现在学生会堂已经在布置,我刚路过的时候看到,还以为是谁要来讲课呢!没想到是他。”
“我得早点去占个位置,不然没位置。”
“帮我占一个。”
……
一时间,很多学生都跑出来,寻找江宁的踪迹。而此时,江宁已经跟着牛校长进入学校的一座研究室。
里面正在研究无土栽培等前沿农业技术。
而在江宁眼中,里面的设备等,都还不算高端。
其实,无土栽培放在后世,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玩意。
说白了,它就是以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轻质材料做育苗基质固定植株,让植物根系直接接触营养液,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
选用苗盘是分格室的,播种一格一粒,成苗一室一株,成苗的根系与基质互相缠绕在一起,根坨呈上大下小的塞子形,一般叫穴盘无土育苗。
这种技术,在耕地面积少的地方可以发展、推广,比如沙漠国等。
毕竟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而且可以随时调节。在光照、温度适宜而没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滩、荒岛,只要有一定量的澹水供应,便可进行。
“这西红柿是我们无土栽培出来的新品种,它果色更好,不容易爆裂,果体更大。”一位研究专家介绍道。
“那味道呢?”江宁问道。
后世的那些番茄更好看,但番茄味都没有了。
“味道寡澹了一些,但能提高产量。”眼前的研究专家倒也坦诚,没有畏避缺点。
其实,在这年代,只要能提高产量,味道变差一点算什么?填饱肚子才是重点。因此,农业研究方面都是朝着高产量去的,其他的缺点,可以暂时忽视。
第三百零五章 学校讲座
吃不死人就行。
“那看来还得继续努力,虽然说两全其美的方法很难实现,但只要花精力下去,我相信还是能办到的。
只要你们研究室能搞出来味道好,产量高的产品和技术。我可以帮你们推到其他国家,比如沙漠国,无土栽培就很适合他们。
但人家有钱,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比较高。所以,你们懂的。”江宁说道。
此话一出,研究室里的人全都激动起来。
这要是能推到外国去,先不说能赚多少钱,起码这面子是有了。
一时间,大家精神倍增,恨不得立即投入研究。
“像番茄、洋葱等,都是那边比较热衷的食物,你们可以重点搞这方面的培育。”江宁补充道。
就连身边的牛校长,也动了心思,准备以后多往这个研究室投入资源。
技术出国,这是他们都很期盼的事情。毕竟在目前,咱们国家的技术基本上就是代表着落后,领先世界的并不多。
只要搞出来一项,足够吹牛了。
“陈教授,明天我们学校开个会,增加你们研究室的研究资金。你们大胆、放手去研究。”牛校长说道。
接着,江宁又看了水培的蔬菜。
通常来说,无土栽培的类型主要有水培、岩棉培和基质培三大类。
水培一般都是生产叶菜。
很多人觉得,土培蔬菜容易受污染,沾有泥土,清洗起来不方便,而水培叶菜类比土培叶菜质量好,洁净、鲜嫩、口感好、品质上乘。
另一位教授告诉江宁,土培叶菜倒茬作业繁琐,需要整地作畦,定植施肥,浇水等作业,而无土栽培换茬很简单,只需将幼苗植入定植孔中即可。
例如生菜,一年365天天天可以播种、定植、采收,不间断地连续生产。所以水培方式便于茬口安排,适合于计划性、合同性生产。
江宁没有反驳,无土栽培的优点肯定也不能忽视。
这种技术真要是没前途的话,后世就不会全世界都在研究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无土栽培,全是科技与狠活。
毕竟栽培的都是用化学药品,也难怪人家会这么想。
江宁看了下他们的营养液槽,还提出了点修改建议。
营养液槽是贮存营养液的设备,一般用砖和水泥砌成水槽置于地下。因这种营养液槽容量大,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营养液的温度变化不大。
“施工的时候,加入点防渗材料,并于液槽内壁涂上除水材料,就不漏水,不渗水和不返水了。”江宁说道。
从这些建议可看出,江宁在这方面确实是有研究的,而且还相当不俗。这让原本还有点想卖弄的教授停止了他的想法。
别到时候,小丑竟然是自己。
“我听说,有人还搞出了雾培技术。”陈教授在旁边说道。
雾培又称气雾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它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为小雾滴状,直接喷射到植物根系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
在目前,是比水培更高大上的技术。
它是所有无土栽培技术中根系水气矛盾解决得最好的一种形式,同时它也易于自动化控制和进行立体栽培,提高温室空间的利用率。
毕竟雾培的话,可以直接挂在空中生长,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而且,它还有效解决水培中根系缺氧问题。
普通水培中,植物根系需要浸没在营养液中来保证植株的营养吸收。由于营养液中溶解氧浓度低,而根系不断的耗氧,根系供氧状况不断恶化,从而导致植物缺氧烂根,影响植物的生长。
与水培不同,雾培模式下,植物的根系直接裸露在空气中,根系与空气直接接触,营养液有规律的间隔从雾化喷头中喷出,不断溶解空气中的氧气,供给植物根系呼吸,促进根系呼吸代谢。
这样可以让作物生长得更快。
但江宁知道,这种技术吐槽点也很多。
其中最让很多人诟病的就是它的营运成本高。
气雾栽培属于设施栽培,前期建造设施和采购设备需投入大量资金,后期运行费用也较高。
而且,全程几乎都要维持供电。
没有点资金,根本玩不转。
我就想种点菜而已,被你搞得好像吃不起了。
此外,它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不然就很容易造成喷雾不均匀,喷雾过大过小对植物都不好,严重的还会堵塞喷头等等。
“我知道,但那种技术的成本很高,全程供电,不适合我们国家大规模搞。起码不适合我们国家目前的国情。我在我家乡镇也有搞,但都是小规模的。”江宁微微摇头道。
“当然了,你们也可以研究,要是能把成本降低,确实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欧美等发达国家,就专注搞这个。
他跟着牛校长又逛了几个研究项目,最后看中了其中一项技术,已经技术已经有点成熟。于是,他向该团队发出邀请。
江宁用两百万人民币把技术买下来。
而且,他还将向学校加捐五百万人民币。
一番操作下来,学校直接将技术双手奉上,非常顺利。
其实,这笔技术转让费,已经是他们学校破天荒的一笔。以前,他们学校搞出来的技术,好多都是被免费拿走的。
这年头,像江宁这样花钱买的,还真不多见,尤其是农业领域,技术几乎都不怎么值钱。
游览完之后,校长先带江宁区用餐。
等用餐完毕,才前往已经布置好的学生会堂。
此时,学生会堂人头涌涌,密密麻麻全是人。其中,不乏一些老师、教授也来听。
江宁的出现,让会堂差点被掌声掀翻,大家都非常热情,甚至有点狂热。就像后世追星族遇到偶像明星一样。
江宁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自然不会怯场。而且,他是有真材实料的,满脑子都是现代农业的干货。
那些先进的农业理念,足以让所有来听讲座的人都有所收获,教授都不例外。
有人还当场做起笔记。
这场讲座,江宁讲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要不是校长怕江宁累着,及时结束,说不定江宁还走不开了。
最后,江宁婉拒了牛校长荣誉校长的想法。
他表示,以后还会继续支持农大,荣誉校长就没必要了。
江宁离开首都的时候,还不忘带走一批生物学、农业的研究人员。
至于清华、北大的那些专家、教授,江宁可不敢要。
后世,那些不让烧吉杆,扬言每个农民家都有几十万存款,农业暴利等之类的专家,很多都出自这两所高校,也是奇怪了。
他们专跟自己人过不去。或者说,人家压根瞧不起农民,没把农民当自己人。
江宁要的,都是那些少说话,多干事的研究专家。
此外,还有一些养殖方面的专家,也被江宁用高薪拉走一批。这些人,在首都其实发挥不了他们的实力。可因为是首都的原因,还是很多人削尖脑袋往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