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
作者:山村户口 | 分类:都市 | 字数:75.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八十七章 杨主任的想法
又到了双河村一年一度的年末总结大会。
去年,双河村收入低于三万的家庭彻底清零,最高收入高达五十万。当然,江宁和他外公家除外。
支书又定下了1989年的目标,家庭年收入不得低于五万。
低于五万的,属于贫困户,需要注意了。
别的地方,万元户都还属于富裕家庭,而在双河村,竟然是贫困户。这让一些外地人听后,纷纷表示离谱。
其实,这也正常,毕竟仅仅是矿泉水厂的分红,每家都能拿到万元以上。
加上江宁增加了地租,即便村民们啥都不干,躺着也能收入两万元左右。而如今双河村几乎家家都有年轻人做生意,一年挣个三两万的,根本不在话下。
有些人在广东混得好的,挣个二三十万都不奇怪。
去港岛混的那家伙,自然也是最靓的仔,年利润高达五十多万。这也让村里其他年轻人起了心思。
不出意外的话,去港岛发展的年轻人会更多。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的目标,也是给全国做榜样……”村长发言道。
自从他提出新农村的概念后,很多地方都在盯着双河村,都想看看,新农村建设到底走向何妨。
前两个月,就连央视拍摄组都来了。
双河村再一次登上央视新闻,各种官媒更是争先报道。
而双河村也不负众望,目前,村里越来越多别墅正在建设中。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素质,都在急速提升。
为了搞精神文明建设,村长还经常组织村民进行学习。
来过双河村的人都会发现,这个崭新的村子,完完全全走在了国内农村的前列,一骑绝尘。其他农村和双河村比起来,简直天差地别。
随后,到了杨主任发言,主要讲了他们村援助的双河镇的情况。
“哪怕我们在那边建立了葡萄园,办了酿酒厂,他们那边也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我想,那些劳动力如果利用起来,结果会完全不一样。”杨主任开口道。
其实,他已经和江宁聊过这个问题,心里也有了打算。
很多家庭都是好几口人,甚至十几口人,而搞葡萄园,办酒厂,只能保证每家一两个就业名额。
也就是说,一两个人工作,养全家。
这种情况,想要脱贫,短时间内很难实现。
见杨主任看向他,江宁只好站起来,说道:“这问题,杨主任和我聊过。我的意见,就是让他们那边组织人过来,尤其是年轻人,到我们镇来就业,统一管理。
我们这有多少岗位空缺,就让他们那边来多少人,做到精准就业……”
不管说得好不好,大家都很给面子地鼓掌。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好办法。
现在响石镇的最低工资50元,平均工资80元以上。这种薪水标准,很多城市都比不了,更别说一些落后的农村。
于是,这事就拍定下来。
不过,还需要杨主任做协调工作,跟宁夏双河镇那边进行沟通。在来之前,最好是让他们那边先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能避免不少麻烦。
……
宁夏双河镇的陈镇长接到杨主任的电话,听到了双河村的计划,顿时大喜,再三感谢。
很快,他召集领导干部们,将计划公布。
过了年,组织一千名年轻人南下就业。到时候,他们镇也会派出两名干部,跟着南下,专门帮忙处理相关的问题。
虽然是背井离乡,但外面的收入高呀!
只要家里有一个人外出,一个月就能挣七八十元回来,足够他们这里的开销了。
“双河村对咱们是真不错,这是全方位扶贫呀!”
“可不?还是杨主任惦记咱们,回去还不忘给我们争取机会。”
……
不久后,老百姓们也得知了消息,很多人跑去问各个村的村长。
都想把家里的年轻人送出去打工,而年轻人自己也希望出去走走,挣不挣钱无所谓,就想出去看看世界,长长见识。
“都安静一下,镇里来通知了。是有这么一回事,杨主任回去后,看我们这里穷,就争取了这么个机会。
不过,暂时名额有限,大家先报名,然后会有一个简单的考试,通过的人才能派过去。没通过的,也不要气馁,镇长说了,后面还会有机会。”大泉村的村长跟村民们大声宣布。
一时间,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报了名。
“六娃,你报什么名?你家进酒厂的名额不是给你了吗?”报名登记的村干部瞪眼睛说道。
村长又喊:“注意,已经有工作岗位安排的,就不要凑热闹了。”
最后,他又宣布一个消息,从今年开始,针对孤寡老人、孤儿、寡妇家庭等,可以领100元。
“我们村有三家是符合条件的,大良家的,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孩子,家里不容易,一会过来登记。”村长说道。
至于另外两户,都是孤寡老人,属于五保户,本来就是有点政府补贴的。如今,人家双河村又给100元。
秦寡妇大喜,也很感动。
她家顶梁柱三年前进山出了意外,就留下他们孤儿寡母的。自从搬出来,孩子可以去学校读书,她也有一份工作,日子慢慢好起来。
没想到,现在还有一份贫困金可以拿。
“村长,我晓得。”她连忙回应。
两天后,他们对报名的年轻人进行了考核,挑出最优秀的一千人,开始集中进行培训,给他们讲解,到那边后要怎么做。
他们镇会在响石镇建立一个联系处,有困难的话,就找联系处的干部。
不能乱跑等等,既然送他们外出,那就要对他们的安全负责。
以后,每年只有过年才会组织大家一起回来。
“阿爸!镇里说了,年初十我们就出发。我们村的,都进罐头厂。”一个小伙子跑回家后,高兴地跟家里人分享好消息。
“罐头厂,好呀!”
目前,罐头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高端产品。像他们这种偏远的地区,吃个罐头都难。去罐头厂上班,自然是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