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周残阳

作者:高原风轻 | 分类:历史 | 字数:98.9万

第410章 清江放排(1)

书名:大周残阳 作者:高原风轻 字数:2151 更新时间:2024-11-16 19:11:44

0407、清江放排(1)

大将军吴世琮等继续向清江河下游走。

可是,吴世琮及另外两名士兵有伤在身。再加上没有了干粮,又不敢生火。一连好几天,只能靠河里抓鱼而食生鱼片,又要艰难跋涉。两天下来,还是累倒了,几名伤病员更加严重。

沿着清江河又走了两天,终于在岸边发现一处炊烟。锦城距凤城并不远,他们在河里流了一夜,现在又走了两天,虽然带着伤,一天走不了多远。

加上,这两天完全没有了锦城追兵的消息,看来,锦城清兵并没有一路追来。现在,应该进入凤城地界了。

看到炊烟,犹如看到希望。虽说仍有几分担心。但是,几天来躲躲藏藏、忍饥捱饿,还有,身上衣服从来都没认认真真干过。

他们决定赌一把,到小寨里去敲敲门。

小寨很小,也就三五户人家。坐落在清江水旁,此时正是夕阳。几缕炊烟,更显得小寨之宁静与安祥,更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狗吠篱前,鸡鸣树尖。

听得狗叫,柴门前一小孩匆匆跑进柴门,不时,从柴门里走出一位老人,撑着拐杖,慢悠悠来到柴门前:

“你们是谁?到此何干?”

“大爷,我们是过路商人,走差了路,想在此留宿一晚,可否愿意?”

“商人?”

老人上下打量着几位商人模样却衣衫褴褛之人,又看看他们身后的河边。

“商人?商船?可是,你们的船呢?”

“大爷,我们做的小本生意,在上游不远,小船被风浪打翻,船和货物都沉入河底,我等是从河面逃过来的,船和货物都没了。”

吴世琮急中生智,撤了个谎。

“船和货物都没了?”

老人看着几人的样子,相信了吴世琮的解释。虽然还有几分怀疑。可是,还是把几人让进了柴门。刚才那七八岁小孩,站在门后,一双手抱着还想叫吠的狗的脖子,有些胆怯地看着几人。

老人把几人让进屋里,给每人送过来半碗茶水,然后道:

“这条江,好久都没听说有人掉河里了,你们……”

“大爷,我等从下游湖南而来,对此河不太熟悉,本想联系点当地木材生意,就带了点货,正准备回去,不想……”

“湖南?听说此河下游之沅水、长江,来此做木材生意的不少。做木材生意,用船,你们怎么不用本地的筏子,请人放排?”

“放排?”

吴世琮编的这个借口,还是被老人找到了破绽。‘放排’是本地清江水上一种木材运输方式。

凤城、锦城山多,山上多植有一种叫‘十八杉’的杉树,树干笔直、成长期快,是长江中下游乃至历朝历代皇宫建筑所指定的建筑材料。之所以叫它‘十八杉’,正因为其生长快,十八年即可成林成材,此十八杉不仅是皇宫建筑之御用之材,更是本地苗侗民族木楼建筑的重要来源。

‘十八杉’,是本地人一种特殊栽植方式,它的栽植还有一些重要仪式。

此地,一对年轻人恋爱结婚,生下孩子,孩子的父母即会选取一片山,种植上一片杉树。十八年后,孩子长大成人,若是女孩,就把这一片种了十八年、已经成材的杉树砍代下来,做成女孩之嫁妆送给女孩;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十八岁成年,成家立业,就把这片十八年之杉树砍伐下来为他建房。所以,本地人都就这种杉称为‘十八杉’。

当然,一个家庭一对夫妇不仅仅种植这一片杉树,每年栽下的,一年年成林成材,除了给自家小孩留用一部分,多出来的,就成了‘商品’,可以出卖。也才有了本地‘十八杉’外卖而成为历代皇家园林建筑之材。而成批成量运走这些木材,就是靠清江河上的木筏子,也叫‘放排’。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清江放排’。

‘清江放排’,吴世琮听说过,上一次,也看过。可是,一时之间,他所编之谎言还是忘了,做木材生意在清江水上是肯定要‘放排’的。船,特别是小船,根本就做不了这门生意。吴世琮知道自己说露了嘴,更害怕引起老人更多的猜忌,他赶紧解释:

“啊,大爷,我们是初次来,本想联系些木材生意,然后带了些其他的货正准备回去,就因为不太熟悉河流情况,所以才出了事。”

乡村之人本就纯朴,吴世琮这么一解释,又看到几人身上衣服折折皱皱、褴褛不堪,还有湿漉漉的样子,老人不但相信了他们,且马上同情起来。

这家人,就老两口子,和刚才那个小孙子,他们的儿子长年在外做工,很难得回来一次,媳妇在几年前就已经死了。

老人从后院叫来老伴,开始为吴世琮等人准备晚饭。期间,老人还找来了草药,帮着吴世琮等人疗伤。

闲聊中得知,此处已是凤城地界。至于凤城里发生的一切,老人并不知道。不要说几年前吴世琮带兵打下了凤城,赶走了清兵;就连十几年前平西王吴三桂带兵经过此地、衡州称帝,他们都不得而知。他们只知道现在是清朝,是由北方一留有长辫子的人做了皇帝。但是,他们连长辫子的清人都没见过。

吴世琮等人问起此地情况,老人只知,此地往下游五十发里,就是辞兵洲。其他,老人什么也不知道了。

‘辞兵洲’!

吴世琮一下记忆深刻。没有其他选择,就直接奔下游‘辞兵洲’吧。

可是,这五十发里要怎么走?

这两天,吴世琮等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更不知道那天战斗过后,在水里、水上漂流一夜又走了多远。又要怎么才能到达下游五十发里以外、熟悉的辞兵洲。

好心的老人不但好好地招待了吴世琮等人,并留宿了几人一夜。还给他们提出了好的建议——搭乘清江河上的木排。随着‘清江放排’一起,可到下游之‘辞兵洲’。

第二天一早,老人又招待了几人一餐。正在筹谋着找上过江的木排准备启程。

可是,‘清江放排’,哪是说等到就能等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