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且慢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42.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1章 新鲜血脉
李氏这些话,韩大郎是听进去了的,他沉思良久:“嗯,我知道了,随她去吧......”
这话的意思,似乎是不想再过问薛娘子的去留,李氏心里舒坦。到底是多年的夫妻,大郎果然还是肯听她的。
次日辰时,在众人还未醒来的时候,薛娘子已经离开了韩府。
然而将她送走的却不是大母的人,而是一个十分面生的老妪。
趁着晏都冬日里天亮得迟,薛娘子被掩护出去,悄然无息。
大母起身之后也惦记着薛娘子那边,让郑妪过去看,结果却发现人没了。
这让大母焦虑了一番,亲自过去看,发现屋子里的东西收拾得干干净净,好似韩家就没来过这号人。
大母让郑妪到府门前去询问门童,结果门童支支吾吾,府中奴仆说那门童昨日沾了点酒,熬不住就去睡了,一直到现在。
府里没了人,这可是大事,门童擅离职守大母将他罚了。
这些都是其次的,最主要还是孙氏那边,她铁了心思要薛娘子的命,大母十分头疼。
若是她的人将薛娘子送走还好说,至少她心里有个底。
可现在人没了,大母不知道这事该怎么与孙氏说,因为她怀疑人是让孙氏给弄走了,孙氏信不过她,阳奉阴违也不是不可能。
孙氏起身之后也赶了过来,发现人没了就开始怀疑大母伙同韩大郎糊弄她,好保住薛娘子。
两方这般猜疑着,谁也没说出来,可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孙氏询问了薛娘子从前身边伺候的婢女,那婢女也道不出个所以然来,说她昨夜侍奉薛娘子睡下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她熬不住也睡过了头。
谁也不知道薛娘子怎的就这么走了,这成了韩府的一个谜。
孙氏气愤不已,让府里的奴仆去城中走访,势必要寻到这个人。
大母虽然没拦着,但也没表现出特别上心,这边让孙氏对她最初的猜想更肯定了几分。
这个猜想在孙氏心里扎根,与大母之间陷入僵持,成了两人越不过的一条鸿沟。
孙氏打心眼儿里不愿再将大母视作长辈,她觉得没有这么偏袒另一边的婆婆,她又何必去费神讨好?
遣出去的人无功而返,都说没能找到,孙氏不依不饶又让人出去寻。
而王弗苓这边,阿欢裹着斗篷从外头回来,拍了拍身上的积雪就匆匆来到王弗苓房中回禀。
“奴跟着出去之后发现薛娘子乘马车出了城,奴不好继续跟着,到城门处便回来了。”
王弗苓很惊讶,近来边南战乱以至于人心惶惶,晏都虽未被波及,但守城门的却十分警惕。照理说,天还未亮便赶着出门的人一定会被拦着彻查,可怎么就出去了呢?
“城门处没人拦着?她是潜逃,都没人查看么?”
阿欢回想了一下,道:“说来也真是怪异,奴见那马车并未停下,城门的守城士兵问都不问就放她走了。”
“原来如此......”王弗苓却笑了起来:“有点意思,看来韩家还真是卧虎藏龙,轻看不得。”
“可是薛娘子走了,难道咱们就这么放她去?”
“放,为何不放?薛娘子走了,韩家也就乱了。你且看着,韩家是怎么一步步被自己人给蚕食的。”
阿欢十分不解:“奴跟了女郎也有数月,对女郎的一些作为恨不能理解,这是您的根,为何您总想着让韩家不好?”
王弗苓心情好,回了阿欢一句:“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天经地义。”
任凭阿欢怎么想都想不明白韩家与王弗苓有什么恩怨,王弗苓遣了她离去,阿欢仍然在沉思。
寻不到罪魁祸首的孙氏天天咋屋里以泪洗面,哭她自己命苦,孩子傻了,夫君还在榻上躺着昏迷不醒,跟守寡有何区别?
可能真是她哭闹得让人心烦,韩二郎在薛娘子失踪三日之后醒了。
实际上韩二郎的伤也就是比较重的外伤,并没有传闻中所说的什么中毒之类的。也好在他身强体壮,那一箭并未射中要害,只是新伤添旧伤,加之数日作战的操劳让他一直昏迷到现在。
韩二郎的清醒无意是给了孙氏一颗定心丸,他才是二房的顶梁柱,只要他还在,孙氏便不怕。
就算韩厉笙傻了,她可以与韩二郎再生一个,比较两人都还年轻。
晚间,大公听闻二郎醒了的消息,也匆匆回府来见了韩二郎。
两人说话的时候屏退左右,直到夜幕降临,大公才离去。
之后,大公让大母好生照料韩二郎,过两日随他入宫面圣。
大公想的是如今还不到他们硬气的时候,说话最算数的还是庆元帝,他们不得不服软。
故而,大公想带着韩二郎道庆元帝跟前表忠心,且看看庆元帝准备如何对待韩二郎。
韩二郎醒来之后恢复得也很快,两日便能下得了榻,第三日便带着伤进宫面圣。
庆元帝在大殿上大肆夸赞了韩二郎一番,并未评论其功过,也没有提什么赏罚,却说了一些神神鬼鬼的怪事。
继而,庆元帝越过韩二郎的事情,在朝中提起左右二相的安排,说朝中缺一左相,需能人异士来担此重任。
世家大族中皆有自己的门生在朝中为官,一听说左相位置空缺,一个个的互相推拒,顿时喧闹如集市。
大公与韩二郎就这么被众人给忽视了,但他也关心左相之位谁来做。
庆元帝抛出这么一个话题,看着众人争论不休,虽然都是和颜悦色,战火味却一点都不少。
看他们实在争不出什么结果,庆元帝令众人安静:“尔等这般讨论,怕是到明年今日也没结果,孤倒是有个不错的想法,不知诸位爱卿可想一听?”
君上要说话,臣子哪有不听的道理,众人都息声,洗耳恭听。
庆元帝从高座上起身,如平日里唠嗑一般道:“左相之职关乎朝堂命脉,孤希望此人既有能力,又有胆量,还得有些新的想法。孤还记得年轻时走访各个州县,曾遇到不少能人异士,故而孤想从民间寻找这些可用之才,为朝中引入新的血脉,不知诸位可有什么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