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中兴之主
作者:东风烟雨 | 分类:历史 | 字数:72.8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五十五章 公输造
第158章 公输造
舆论依旧继续,不过此时的心学弟子已经没有多少在意,尽管他们还是会去与之辩论,可面对诋毁时却没有丝毫的怒意,还会与那些诋毁者心平气和的交谈。
按照王孙昱说的,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他们之所以没有能够让所有人信服,是因为做得还不够好;如果好到能够让所有人都承认,又或有着足够的权柄,那天下人也都会信服心学。
世人之所以犯错,不是其本性是恶,而是受三毒六贼的侵害,姬昱鼓励他们要多行善事,化解心中三毒,平息心之六贼。
三毒者,贪嗔痴。
六贼者,为六识所沾染的邪气。
在近来,姬昱安排弟子们进行课后作业。
记录下百姓所表现的过错,并提出应当用什么方法将其改正。
心学弟子大多都住在城中,本地的晋生大多都是城里的读书人,有着自己的家室和产业,自然能够遇见很多人。
像养广父和嬴叔虎这样的他国来客,在空余时间也着自己的活计。
养广父闲暇时间会去用手中弓箭去猎杀山林的野兽,剥去皮毛售卖。
嬴叔虎则是驾车技术高超,替一些商贾和行人跑腿押送货物。
鲁生名为公输造,懂得木匠手艺,原本就是生在木匠世家,却因为读书好学而来此,在城中也有施展之地。
故事要从公输造说起。
心学弟子之中,晋国本地的读书人多,外国的读书人也就只有三人。
他们告别了家乡,就是为了能来此学到技艺,养广父是为了能够让天下人改变对楚人的看法、嬴叔虎是为了学到高深的智慧走上仕途帮助秦国富强,而公输造的想法却很简单,就是想要知道真理。
在鲁国,卿大夫们为了一些权力而争斗,公输造觉得这样的国家不适合追求真理,又听闻了有三个鲁生带着伯仁的尸体而归来,公输造问鲁人甲,他们将事情的来由说明之后,公输造便知道了王孙昱正是他所追求苦寻的大贤之人,跟在他身边一定能够知道真理。
于是公输造就带着为数不多的钱财离开了鲁国。
而现在,他就在城北卖家具。
私底下,造请教了许多次姬昱,同样被他的博学所折服。
王孙不仅精通道理,更懂得如何制造。
姬昱用炭笔在纸上画出了几幅家具的图案,公输造也就明白了应当如何制作。
木椅和躺椅、鼓风的风匣、挂衣物的挂衣架。
其中挂衣架在城中最受欢迎。
衣架在春秋时便已经存在,不过多用于搭衣物,并不是如同后世一般挂起。
春秋时期的衣架由两根立柱支撑横杆,立柱又有上下两个横杆,在横杆中间便是横枨,加固的同时又带有装饰的华丽。
这种衣架有着两面浮雕花纹,立柱也有撑足,在其上方两头做成花朵状。
这时的人们只是简单的将衣物披挂在衣架上,又或是将衣物折叠存放,没有后世挂衣架那么方便简捷。
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此时的衣物比起后世的合身性尚有不足,许多贵族所穿都是宽松异常的衣物,自然不需要这等挂衣架,披挂在衣架上也极为方便。
可姬昱所绘画的图中,将夹子(之前就印制而出)和挂衣架结合,能够挂住短衣和常服,对比后世的衣架倒是大上不少,此时的人们也称此挂架为“王孙架”。
靠着制作木具,公输造在城中也有一方立足之地。
他在城北租赁了一间商铺,在城北街道之末,虽然地理位置不行,可街道上也没多少抢活的同行,让公输造在短时间内就赚取了不少的钱财,不仅长久的租下了商铺,还在城北有了一间三人同住的住所。
养广父和嬴叔虎就是住在了公输造分期买下的屋舍内,屋舍是以他的名义买下的,虽说是分期,可另外两人也在为这间房子出力。
在晋国租房还要受房东房客的刁难,所以公输造才会下决心买房。
作为同是外国他乡的三人,合伙同住也没有闹出矛盾,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一日的公输造在家具店一边手工制作商贾定制的木具,一边细心的留意身边事。
作为好学的他,始终谨记着王孙的课后作业,并一直在观察身边的事物。
明日就是月曜日了,他作为最好学的人竟然都没有在这三天里观察到百姓的过错,他一直苦苦反思。
为什么他就找不到这些百姓的过错呢?听闻他的晋人道友们都写了很多,可他就是找不到。
作为鲁人,他崇尚仁义,待人和善,可却一直没能找到一些败坏德行的人。
他做完了订做的衣架之后百无聊赖的看着繁华的街道,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
为什么他们在短短时间都能够找到有过错的人,他却没有找到一些罪大恶极的狂人,世上那么美好,又有什么过错呢?
他偶然间的翻开所记录言行的书简,在其中一眼看到了王孙昱所说的第十人原则。
“是不是众生都有罪过,所以我才看不穿?”
一有此想,他回忆起这几日的见闻。
有郊邑而来难婢在街道上大声喊着卖身葬夫,一旁的国人和庶人都在耻笑,那个时候,他也在耻笑。
有收粟米的商贾在旁投机取巧,用着王孙所造的衡器加重了砝码,让粟米称取的重量比实际的要少得多。
公输造原本就对此发明造物有着详细了解,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手脚,可是那些依靠着卖取粮食获得钱财的庶农们没有别的选择,如果将其揭露,商贾不再收取粮食,到时候他还会受到这些庶农的责怪,所以他没有掺和此事,而是径直离开。
在卖木具时,有客不断的讨价还价,原本只要三钱的木具硬是想要一钱就拿走,公输造和他发生了争吵,最后还将木具销毁。
这样的事,有很多很多,每日都在发生。
可是他却不以为这一切都是过错。
往日不都是如此吗?
长久以来,也没有多少人因此而失去生命又或受到侵害。
可王孙也说过,向来如此,不一定都是对的。
要做到得道,更要突破自身的观念。
回忆过往,公输造发现,他有错、商贾有错、庶农有错、买卖东西有错,这世上并不是没有过错,而是过错一直伴随着人的本身。
奇妙的感触在公输造心中不断蔓延,心灵放空,心情愉悦,整个人就像是被温水冲刷一般由内而外地感受到一股奇妙的感受。
那是思悟。
无比喜悦的公输造朝向上河邑的方向朝拜。
“心学之理,造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