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AK47到三国种田开始
作者:托孩 | 分类:科幻 | 字数:38.4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9章 称王策
赵泰一句军师让戏志才抿了抿嘴。
尽管嘴上不说,但显露的好感度已经暴露了他的情绪变化。
好感度:74
“太守就如此笃定忠有才干,可为太守筹谋?”
赵泰笑着摇了摇头,伸手从兜里拿出折叠整齐的纸张。
“凭志才一面之词本官自是不能肯定,但颖川士子多才能之辈,再加上这篇策论如何不能称志才一句军师。”
他打开纸张,上面的字都写满了,而开头的几个字却很有意思。
《忧患论》
这可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那个忧患,写的是常山郡将要发生,将要面对的局势论述。
只不过写得很浅显,像是写了一个开头把人吸引住,之后就断章了一样。
断章这种事,古人早就玩得很溜了,毕竟这样做能引起别人的足够重视,戏志才他就做到了。
“论述所言常山将有内忧,含糊的点出了本官要对世家下手的猜测,后又说常山将有倾覆之危,但这太浅显了,志才不如将之完善一下如何?”
能看出这些对戏志才不难,田丰沮授也看出来过,只是他们不认同赵泰的行为走了而已。
戏志才没走,并且投效的意图很强烈,凭这一点赵泰看重他,那简直一点问题都没有。
谁又会拒绝一个有才能,还不跟自己做对的人呢。
“太守想听那自无不可,但忠有一策不知太守是否认同,若是认同忠再细说不迟。”
就是你要接受我的策论,那认你为主出谋划策没问题,要是不接受,我就不跟你玩了。
嗯,简单点就是这种意思。
看来戏志才这是早有准备,就像是诸葛亮准备了隆中对一样。
诸葛亮是口述的,戏志才这是直接写了一篇策论。
“请太守一观。”
戏志才打开那满是补丁的包裹,里面除了一套破旧的衣物跟草鞋,还有一册简牍,看上去还挺新,比他身上穿的衣服都新。
简牍被细心的用麻绳绑着,戏志才将之双手托举置于赵泰面前,但戏志才此时却是无喜无悲,就像这不是他耗费精力准备的。
别人精心准备的东西,赵泰也不能表现得太随意,同样用双手接过他才打开。
就是这小小的举动让戏志才的好感度又上升了两点,脸上无喜无悲的表情还挺像那么回事。
“《称王策》!”
上来就搞这个?跟他原本的打算严重背离啊。
“兵出常山,据两州之地以为王。”
两州在策论里说的是幽冀两州,戏志才这胃口到是不小,同样的把赵泰胃口也给撑大了。
但现在他的胃口真没那么大,现在跟以后区别还是很大的,再是心怀天下他现在也不敢想。
“常山世家若除,天下必兴兵来伐,被动防守只会徒耗钱粮兵力,再是繁荣也会被拖垮致残,难有发展时机。”
策论上直接肯定了赵泰会伐灭世家,跟之前的忧患论说得含糊不清相比,这里可就是来真的了。
并且就上面这些说得有理有据,要是赵泰保持之前的思想不变,据常山坐看天下风云那才是自食恶果。
灭了常山的世家就得罪了天下世家,那常山周围的州郡必定视赵泰为死敌,再联手封锁常山的进出,真这样常山就只能自给自足了。
跟被独立没区别,按赵泰之前想的据常山而守,花点时间培养人才。
但别人可不会给他留时间,都被围了肯定会不分日夜的来打,枪跟炸药是强,可也不是没有办法。
人一旦被逼急了什么招都能想出来,何况是天下世家一致对外,那创造力可容不得任何人小看。
赵泰把《称王策》细细看了一遍,上面陈述了赵泰要面对的局势,也说了他很多的优势。
不过看完后赵泰有些不解,因为有两条木片上是黑的,像是之前写了什么,后来被划掉了。
“策论很好,让泰有拨云见日之感,但军师可否告知这里被涂掉的是什么?”
“太守可愿据两州之后称王?”
戏志才答非所问,一再确定赵泰会不会采纳他的策论,这对他,对赵泰未来怎么走很重要。
要是赵泰不采纳,那走向必定会滑向别的地方,戏志才可不想跟着赵泰走他不可预测,或是要重新计划的方向,那跟他来投赵泰的初衷不符。
“为何不呢,而且军师会知道我要据两州之地,或是据中原之地都极为简单。”
他还是想刺激一下戏志才,让他知道自己不是没有志向,只想缩在常山不出,不出去只是因为他不想,是有限制而已。
“这称王策,不如志才改一改,弄一个称帝策如何?”
赵泰能说出称帝的话,没能让戏志才意外震动,那都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东西,听了就震动岂不成了庸才。
不过赵泰在说出他的意图后,戏志才却摇了摇头。
“非是不能称帝,而是以如今之现状还不允许,答案就在被糊掉的内容上。”
“既然太守同意忠之策论,那军师之职不知可还做数。”
糊掉的内容先放一边,因为赵泰知道戏志才这么问,那只要他给出肯定的回答,戏志才就算是到手了。
“自然做数,军师一职非志才莫属。”
“属下戏志才,拜见主公。”
戏志才虽然还寸功未立,但赵泰却已经把他看作自己的左膀右臂,比田豫,高艾他们还重要的人物。
谋士分为两种,一种是能力强战略眼光也强的,一种是两种都有,并且能总揽全局的谋主。
出谋划策为谋士,更高一层可谋天下的为谋主。
“今得志才相助,似高祖得子房,如虎添翼也。”
把戏志才对标张良,赵泰是一点都不客气,戏志才只道言重,谦虚几句后又回到了正题。
“主公今据常山又不容世家,此必失天下人才大半,这是主公一直未出兵而只据常山的原因。”
“那糊掉的地方,写的是如何让主公收除世家之外的人才为己所用,但自来了常山,闻大考后上面的方法便可以作废了。”
“未写称帝论,而是称王论的原由只因两个字,人才。”
“不过现在看来,主公已经解决了。”
解决了你还不改称帝论,反而坚持称王,不过赵泰知道戏志才还没说完,这肯定是有理由的。
“主公应知晓自绝于世家,还要将其伐灭,大半人才与主公对立,人才缺失严重,如此一来能为主公所用的当为少数,若是全部来投的话能保持两州之地运转已是极限了。”
按这个时代读过书的人量化一下,就以一万为例,赵泰自绝于世家就将失去九成可以为他所用的人,剩下一成再除去三分不愿意跟他干的,那就只剩七分,甚至是五分。
不过赵泰相信,他要真在得罪世家后往外出兵,剩下的一成至少有八分会倒向他这边,那是针发枪跟炸药给他的底气。
但在戏志才没来,或是没有大考之前赵泰连一分都没考虑过,他是准备全部人才自己培养然后才打出去的。
他想的方向是往极端方向,最坏的方向考虑,可没有戏志才想的那么全面。
“志才又怎知除世家之外的人能为我所用,在大考之前我可从未去考虑过这个问题,这才一直据常山不出。”
“属下之所以会认为主公不会被天下共弃,是因为人心,苦世家久矣之人可不在少数,何况主公不止施政贤明,就连兵锋都是如此强大,要得这天下者非主公莫属。”
“朝廷已经腐坏难医,天下将乱已成必然之定局,不瞒主公,属下来投之前只听闻炸药之强,却也未太过在意,可自从主公借兵去幽州平乱后,属下就生出必须来投效的念头,如此兵锋何人能挡啊。”
当然还有一句话戏志才没说,要是赵泰残暴不仁的话,再强大他也不会来。
相比残暴不仁,对世家有杀心这种事已经算不上什么大事了。
尽管戏志才觉得不开罪世家更好,可他也知道即使把世家全部得罪,赵泰要取天下也不难,无非就是多些阻力而已。
嗯,这么强大的阻力在戏志才看来也就是而已,真的不能再多了。
“那在志才看来,我等何时出兵最合适。”
“秋收之后,主公所出的粮种属下已探听过,就红薯而言,其产量恐怕只会比主公所说的更多,如此兵精粮足自能纵横捭阖。”
收粮之后出兵到也跟赵泰想的差不多,尽管那时候别人也会因为秋收恢复元气,但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他们恢复元气,又何尝不是为赵泰攻下城池后提供了方便呢。
毕竟打下地盘是要治理的,百姓手里要是没粮,他又没多余的粮食赈济,再能打他们也会乱起来。
“不过在秋收之前,主公却不可向世家动手了,出兵前不可让世家察觉到主公的意图,激起其反抗之心,待秋收之后主公如何做属下都不做阻拦。”
他把一切都规划好,但赵泰却是在此时说了一件事。
让戏志才愣在当场,然后苦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