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之拯救崇祯

作者:独坐窗台观风雨 | 分类:历史 | 字数:96.8万

第三百七十章 太原之战后

书名:大明之拯救崇祯 作者:独坐窗台观风雨 字数:2133 更新时间:2025-01-23 02:08:58

大明,此时距离太原之战已经过去了十来天左右了。

自太原之战后,大明便再没有什么战事了,可以说真正的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状态。

但这并不代表崇祯他们可以闲下来了,相反,太原之战论功封赏完毕后,每天几乎是大朝会小朝会不断。

各地的重建,流民的处置都要拿个章程,这些是当年李自成等流贼所造成的。

在之前已经有了个章程,只不过多尔衮他们入关打断了,再加上此次清军入关所造成的新的损失。

这些自然也要算进,而且朝廷在之前已经拨过了一次款,这种种原因自然需要重新评估计计算,然后朝廷再进行拨款。

还有就是律令的推陈出新,废除各种已经不适合的政令,然后根据杨永明的提议推出新的政令等。

可以说这十来天,崇祯以及众大臣们忙的是脚不沾地,一个个恨不得将自己掰成两个来用。

而相比于他们,杨永明则要悠闲的多了,在太原之战后整个人便放松了下来。

这一段时间都是不到日上三杆就不起床,时不时的带着朱媺娖在京城内或者出城四处游玩,和对方增进增进感情可以说是好不惬意。

在这种极致的反差之下,终于惹得大臣们不爽了,其实就是羡慕,反正本着我忙你也不能闲的原则。

最终在一次朝会中,不知道是哪个损色开口提议,让杨永明也参加朝会讨论国家大事。

美名曰,如今正值国家中兴改革之时,而郡王身怀经天纬地之才,在这种时候自当应该多出力。

而且如今朝廷上,多了很多的新兴俊才,他们都是为了想在朝会上看一看郡王本人,见识一下郡王的才华。

更何况朝廷也不应该埋没郡王的才华,因此不管是从任何一个方面,每次朝会讨论国家大事时。

都应当让郡王一同上朝讨论,兴许是崇祯也看不惯永明这个样子,因此大臣刚提出,崇祯便答应了。

而后几乎每次讨论大事之时,崇祯都要让人专门去请杨永明,这搞得杨永明每次到朝堂上时都是一身的怨气。

进入朝堂的第一件事,便是扫一眼朝堂上的大臣,想要找出到底是哪个王八犊子将他害至于此。

只可惜大臣们都是面观鼻鼻观心或者都讨论自己的,根本不理他,这搞得他整个人的怨气都快成实质了。

虽然这样说,但每次该开口时,他还是会开口的,也只是和以往一般,提出一个大概或者大致的方向。

至于其他详细的,自然是交给那些首辅大臣们让他们按照这个时代进行完善,毕竟他也只记得一个大纲罢了。

在期间杨永明提出了要设置大明皇家研究院,用以专门研发新式科技,崇祯自然不会反对。

至于大臣们,不说朝堂上本身很多重臣们就是杨永明推荐,更何况这两年来他们也见识了杨永明的实力,因此也不会反对。

而后大明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中自然云集了大明最好的能工巧匠。

各个领域的大才自然也不会少,如后世耳熟能详的方以智、顾炎武、宋应星等。

还有一些后世不甚了解的,他们大多因为生在这个战乱的时代,最终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且一个个结果凄惨无比。

比如薄珏、孙云球,他们二人不怎么出名,而杨永明也是因为一次偶然知道他们。

他们二人一个是机械制造家,一个光学仪器制造家。

孙云球一生制作的各类光学仪器多达70余种,如存目镜、万花镜、鸳鸯镜、放大镜、幻容镜、夜明镜、千里镜及察微镜等。

其中察微镜就相当是一种复合显微镜,并且其本人着有专着《镜史》,只是可惜后来失传了。

而薄珏要比孙云球要年长,也因此比其更早制造望远镜,曾将千里镜与火炮相结合。

并曾帮助巡抚张国维制作过诸多武器抵御流贼,而且其本人也撰写过诸多着作,但他最终病死于家中。

不过如今有杨永明在,他自然不会再让他们湮灭于平凡之中,让他们的才华埋没掉。

另外大明皇家研究院设立了一名院长,和一名副院长,崇祯原本是想让杨永明担任院长。

但被杨永明拒绝,最终让最为德高望重的薄珏担任院长,而副院长则是让杨永明担任。

这也是没办法,其余人的年龄、资历都差不多,选谁不选谁都不好。

另外院长一职为正一品,副院长则为从一品,可谓是极高了,当然他们只负责管理研究院,更多的是一个虚职。

大明皇家研究院成立之后,杨永明给他们下达的第一个指令,便是制造蒸汽机。

但杨永明并没有直接将手机中的图纸交给他们,而是给他们烧了一壶开水告诉他们蒸气的力量。

然后便没有管让他们自己去想,因为杨永明想培养他们探寻事物背后原因的精神。

而非只是知道怎么制作,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不得不说,华夏上下五千年真正的天才有很多。

但基本上都是在知道一件事情可以这样做之后便不再管,却从来都不去想为什么会这样?

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和西方相比,我们确实不如他们,也正是因为如此。

我们的文明明明要比西方早上那么久,但一直都只是这样罢了,如此长的时间,却没有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蜕变。

而杨永明就是要想办法,让汉人们养成习惯探究事后本质的能力。

————

崇祯十八年八月十四日,转眼近半个月过去,这一日崇祯在批改完奏折后和往日一样,已经是黄昏了。

崇祯看着空无一人的大殿,以及门外的日落,突然感到一阵孤寂,不知为何突然想到了杨永明,他想了想便让人将杨永明喊来。

原本正准备和朱媺娖他们一同吃饭的杨永明,看着眼前的王承恩一时间有些疑惑,不知道他这么晚来这儿干嘛。

没等他开口问,王承恩便笑道:“郡王殿下,陛下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