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瓦房之上

作者:一缕梅目 | 分类:其他 | 字数:98.9万

第107章 秦家的大事业和秦妈妈的小幸福

书名:瓦房之上 作者:一缕梅目 字数:2554 更新时间:2024-11-25 23:30:51

很巧的是,秦瓦凡和白榆当天晚上回到家时,几日未见的秦爸爸刚好也踏进家门,赶上了一家人在这个假期里难得一聚的晚餐。

吃完晚饭,因为心里有事,秦瓦凡便开始殷勤地给自己的父亲沏茶。

“怎么样?你们上次那个项目进展得顺不顺利啊?”

秦爸爸一看儿子笑嘻嘻地献殷勤,就知道要和他聊事情。他也刚好想知道儿子的事情的进展,毕竟,儿子已经成长为有家室的男人了,他要当爷爷,儿子也要当父亲,得尽快帮他自立起来才是。

“嗯,还行,不过就是现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些问题需要跟您讨教一下。嘿嘿。”

秦瓦凡避重就轻地说道。过去的那个项目他不想说太多,反正老爷子关心的是眼前和未来,过去已经被调整掉了,就不必说出来让他担心了。

“呵呵,说吧,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了?”

秦爸爸想抽根烟,看见儿媳妇挺着个肚子站在儿子身后正热心地听着,就又反手夹在耳根上了。

“我们想搞一个集体婚礼的活动,这也刚好符合弘扬社会新风尚的政策,想找县团委的人,但没接触过,不知道该怎么找他们合适,您不是常要和政府里的人往来吗?您也熟悉他们,给指指路?”

秦瓦凡笑望着自己的父亲,满眼虔诚的请教意味。

“啊呀,老秦,这可是你儿子第一次这么来向你请教啊,你可得指好路来啊!你那些酒肉朋友一大堆,帮着引荐一下人总可以吧?”

秦妈妈收拾完厨房,一出客厅就听见儿子的话,立刻帮腔。她刚刚看儿子一吃完饭就过去茶几上给他父亲沏茶献殷勤,不像平时一样洗碗擦桌子的,就知道这小子有事,也不言语,自己快速地将厨房活都干完,站了出来。家庭事务,她得了解,尤其这还关系到儿子做事的,好歹她还是儿子弄这事的总管呢,更不能不清不楚的。

秦爸爸听得老伴的话,抬头望了她一眼,看不出什么情绪来——没情绪就说明有情绪,准是嫌老伴插嘴了。

“阿妈,阿爸,也不是说非要你们找人引荐,就是爸您告诉我怎么找他们,当中需要注意点什么,该怎么说比较好,就行了,以后总不能都靠你们帮着找人引荐吧?”

秦瓦凡一看父亲的脸色,赶紧阐明自己的意思。他可不希望父母亲因为自己的问题而起争执。再说,在他看来,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根本没必要弄得大家都那么紧张。

“嗯,好吧,我找王老四,他好像有个哥们是县团委的。你到时候问问他,让他带带路就好了。”

秦爸爸低头想了想说道。

“爸,我真的不是要您去麻烦别人,您就告诉我怎么找他们就好了,我是先假期里去找他们熟悉一下,私底下先通通气还是说他们上班的时候直接带了材料过去就可以?”

秦瓦凡强调道。他可不希望自己这刚刚才开始,前途未卜的新业务去让父亲欠下什么人情。

“这我说不好,我对县团委那帮人不熟悉,摸不清,不过我们这边有什么事都还是要找熟悉的人好说话,吃饭喝酒也是少不了的。”

秦爸爸脸上依然是看不出神色。这些年在工地接项目,他已经学会了压住自己的心思,哪怕在家里,越是想事情、谈事情的时候,越是脸上神色萧索,看不出什么真正的情绪波动来。

“我给你找赵老四,你赵叔,你还是到时候问他吧,他有熟人,好说话。”

秦爸爸见儿子张嘴还想争辩什么,挥了挥手,不容置疑地说道。

“哦,好。那,我和赵叔怎么说,有需要注意的吗?”

秦瓦凡问道。

他知道父亲说的那位赵老四赵叔,和父亲一样,也是接工程做施工的,有时候会把他自己接的项目干不完的包给父亲干,人称赵老板。赵老四对这个称呼似乎很满意,应得满脸是笑的脆响。

这位赵老板来秦家找过秦爸爸几次,秦瓦凡也见过,秦爸爸教儿子要称赵老板,但当时的赵老四却出人意料地摆手拒绝,笑呵呵地对着秦瓦凡说称赵叔就好。

秦瓦凡觉得赵老四面色和善,平易近人,也就很高兴地称了他一声亲热的赵叔,他是真觉得赵老四像叔叔般亲了。

是啊,赵叔的脸虽然也有着秦坊人特有的海风黑,但不油腻,有点像发面发起来的黑麦面包,松软松软的,一双半圆眼闪着和气生财的光,薄厚适宜的嘴唇一看就是能说会道的主,一看就让人有交往和说话的安全感。

不像自己的父亲,一张棱形脸如同悬崖里的一面石板,从高颧骨到下颔,略带起伏地削了下来,线条感十足,虽也爱说爱笑的很爽朗,但还是不如人家赵叔那么左右逢源地讨喜。

不过现在遇到事情要找他了,不知这位赵叔是否还是一如既往地亲热好说话呢?秦瓦凡虽然刚从大学门出来就进了中学门,但到底还是见过一些人情世故的,对人性在利益面前的一些显露也不是完全的蒙昧。

“你不用担心,对你赵叔你可以放开来问,有什么就问什么。”

秦爸爸笑了笑说道。

“是,老四那人还是不赖的。”

秦妈妈接了个茬,像给儿子再强调一遍来让他更重视一样——这是儿子的大事,关系到孙儿未来的幸福,她也得关心着才是。再说,她这个总管呢,也总得起点作用,不是吗?

同时,她手里又开始了她给未来孙儿的织毛衣事业了。

这细致活儿,可指望不上赵红这些年轻人了,属于她们老一辈人的手艺了,在她们那个时代,是生而为女孩出嫁前必须要学会的活儿,否则就要被村里村外的人笑话了。

现在时代不同了,七五年后出生的那帮孩子们都以不会家乡手工艺为荣。

她们小时候爱玩,觉得新鲜有意思,还会几个小姑娘聚在一起没事做的时候,给织一个半截手指的小手套什么的,但根本就是学着打发时间,寻点乐趣,一上学后,就忙着上学和课后的做饭洗衣的家务活。

再有时间就打闹嬉戏啊,和小知己说悄悄话啊,根本懒得干织毛衣这种费时又费眼的细活儿了。她们的家长们也觉得这些活儿过时了,没必要像从前的时代一样非逼着女孩儿们学会不可。

赵红是阴历七九年生,阳历八零年生的的新时代闺女,当然更没想过要干这活儿了——她觉得,打个毛衣费时费劲的,不如去买的好看又省事。

但秦妈妈还是想给孙儿尽一份奶奶的心,她也觉得自己打的毛衣虽然不一定能比商店里的小孩儿衣服样式好看,但肯定是要更耐穿些。又刚好闲着,于是便觉得无论如何,赶在孙儿出生之前,要打出三套来备着的。

不过,儿媳妇的预产期在四月初,那会天气早暖得要热起来了,不过刚出生的孩儿还是能穿上的,只是她用细毛线打得薄一些就好。

想到那刚出生的小娇娃,肉粉粉地穿上自己打的这红的粉的鲜嫩的小毛衣、小毛鞋,哎呀,那个喜爱呀,让她心里一阵阵地抑制不住地暖热起来,脸上也始终都是迷迷笑着,好像整个人简直要痴迷在这些手指间舞动的毛线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