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悠梦笔记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36.9万

第二十一章 三思而行·命如草芥

书名:悠梦笔记 作者: 字数:3531 更新时间:2025-02-07 02:10:38

入夜,一高一矮两名黑衣人匆匆进入府邸,身姿轻盈矫健,于夜色中隐入明辉堂。

卫国公萧衍与萧致两父子已在堂内等候,两名黑衣人双双上前恭谨一礼,萧致沉声道:

“如何?”

“回国公爷,二爷,冯英已死,未能从他身上寻到有用之物。”

高个黑衣人言罢,神色有懊恼之意,萧致面色淡淡,萧衍亦是波澜不惊,似是这一切早在意料之中。

顿了顿,高个黑衣人继续道:

“不过,我们带回一人。”

……

榆园,夏夜无风。

萧牧服下解毒药丸,仍在昏睡中。

苏攸攸看着榻上这个让她有些许陌生却又熟悉的男子,万分庆幸此次自己和爷爷能及时赶来京城,否则后果当真是不堪设想!

如今算来,与萧牧一别已有五年,当年那个温润少年,面庞依然俊美异常,但已褪去了少年时的文秀之气,多了几分成熟男子的清朗坚毅。

虽是平躺在床上,却不难看出男子身型修长,整个人从床头直抵床尾,这床怕是再短些便要伸不开腿了。而露在薄被外的一只手臂肌肉紧实有力,手指修长,骨节分明,指掌间许是因常年手握兵器而略显粗粝。

苏攸攸无意间又看向他胸前那枚平安扣,若非他依然戴在身上,她几乎已经忘记这个东西。

这是萧牧下山前的那一年,她心血来潮,从陆方那里淘来各种名贵木材家俱边角料,自己亲手打磨制做了一些小玩意,适逢萧牧生辰,便随手从中选了这只看上去做工勉强还算过得去的平安扣,送与他做生辰礼物。

不曾想这么个小破玩意,他竟保留至今。

隔间外,妙竹与墨临在低语着什么,隐约听得几声“太医,皇后,太后”等字样,最后只听墨临长舒一口气道:

“所幸苏神医来了……”

妙竹亦同感叹:

“是啊~”

稍后又道:

“待公子醒来见到苏姑娘,定然欢喜!”

墨临虽神思凝重,听了这话却也毋庸置疑道:

“那还用说!”

片刻后,屋内屋外又归于宁静。

苏攸攸思绪起起伏伏,想起临行前师父的话:

“若非你祖父允了你,为师是断不会让你去京城的。

你此去定要记住,安安分分住在卫国公府,随在你祖父左右,谨守本份,凡事多听多看,三思而行!

你与阿遥交好,为师甚是欣慰,如此在京城倒也有了玩伴不至于孤闷。可阿遥性子跳脱,做事往往欠考虑,你万不可被她带偏了去,你与她不同,她是是萧家的人,卫国公萧衍的嫡长孙女,是国公府的千金,有些事她做得而你却做不得……”

说到此处,师父竟是懊恼地捶着桌面唉声叹气道:

“唉,你听听这话,你听听!为师都说不下去了!……”

“师父……”

“这便是为何为师不想让你去京城——

既不能随心自在,那又是何苦来哉!”

苏攸攸哑然失笑,这显然有些夸张了,虽不知师父为何这般抵触她去京城,但仍是向他几番保证加宽慰,最终师父只得再叹,又似自语:

“罢了,你祖父既允了,想来他老人家亦是心中有数,便由你们去吧。”

萧牧此番中毒究竟何人所为?这背后究竟牵涉了怎样的波云诡谲?想来这些非是她一个远居山林的外人所能猜度。

正如师父所言,祖父与她只管尽医者本份,旁的一概与己无关,不沾染任何是非。

……

不知过了多久,周妈妈手拿一件外衫走过来,为苏攸攸披在身上,轻声道:

“姑娘,夜深了,早些回房歇息吧。老爷子说过,萧公子没那么快醒来。”

苏攸攸遂应了一声,向隔间瞧了一眼,有人影动了动,随即听到妙竹轻声道:

“苏姑娘一路辛劳,早些歇息吧,这里有我们守着呢!”

苏攸攸待欲起身,只听墨临一声兴奋低语:

“回来了,他们回来了!”

妙竹喜道:

“是砚寻和落宣!”

话落,不过片刻,两道黑影便闪现在苏攸攸眼前,一高一矮,高的挺拔壮硕,虽神色复杂,但那眉目疏朗、淳厚和善的少年模样依稀可辨,正是砚寻,只是肤色呈麦色,不若当年那么白皙。

另一个纤瘦轻盈,面色莹白如雪,寒意凛然,冷艳更盛当年,不是落宣又是谁!

只见二人风尘仆仆,满面倦容,衣衫上还有几处泥污与破损,他们却是浑不在意,一进来就直奔榻上沉睡的萧牧,扑通一声跪在榻前,落宣垂首默然不语,砚寻红着眼睛道:

“主子,我等无能,未能活捉冯英!”

说着,抬手抹了把眼睛,继而切齿道:

“此次公子若遭遇不测,不管那幕后指使之人是谁,哪怕他是天王老子,我誓死也定要将其碎尸万段……”

妙竹看不下去,呸道:

“胡说什么呢,你才遭遇不测!还不快起来……”

妙竹捅了捅他,原本要说的是:还不快起来见过苏姑娘!

结果话没说完,砚寻便甩手打断她道:

“不!我不起来,我还有话要说!”

看着榻上沉睡之人,砚寻深吸一口气,肃然道:

“公子放心,且等我两日,再有两日,砚寻定当为公子寻得解药……”

妙竹不禁扶额,显然他还不知世子夫人已将苏神医带回来的事,遂歉意地瞧了一眼苏攸攸,苏攸攸微微一笑表示不打紧。

墨临却是踢了他一脚,斥道:

“放心个屁!再等两日,黄花菜都凉了!”

砚寻一怔,面色一白,待要追问,一直默然垂首的落宣突然抬起头,看向苏攸攸及她身后的周妈妈,冷艳苍白的脸上瞬间有了那么一丝动容,忽地起身一礼:

“落宣见过苏姑娘!”

落宣突如其来的一个大动作,让砚寻一惊,这才发现这屋里除他们四个外,竟还有两人,妙竹向他后脑勺猛拍一记:

“愣着干嘛,还不快见过苏姑娘!”

砚寻反应过来,看向立在眼前的少女极其身后的周妈妈,确认是苏姑娘本人没错,忙不迭向苏攸攸一礼:

“砚寻见过苏姑娘!周妈妈好!”

砚寻憨笑着,激动不已,还欣喜地嘀咕着:

“如此说来,世子夫人真的把苏神医带回来了!”

墨临看着他不解道:

“你们适才不是去了明辉堂见过国公爷了吗?”

“自然见过,二爷也在。”

“那你们怎的不知苏神医已为公子制了解毒药丸之事?”

听到这话,砚寻与落宣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

“解毒药丸?”

砚寻瞪着一双本不甚大的狭长双目,目光炯炯地看向苏攸攸,喜道:

“如此说来神医知晓解毒之法?那太好了!太好了!”

墨临斜睨着他那欣喜若狂的样子,半晌,砚寻才察觉到除了落宣,众人都在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遂道:

“适才在明辉堂,这些事国公爷只字未提,我又哪里能知晓!”

“你不会问啊,你不问,难不成还等着国公爷巴巴地告知你吗?”

砚寻听墨临这么一说,不自然地摸了摸后脑勺,嗫嚅道:

“这不是,这不是,办事不力,一直没敢问嘛!”

顿了顿,又看向床榻,疑惑道:

“为何公子仍是昏睡不醒?”

妙竹道:

“公子所中之毒非同一般,哪里就那么快醒来!”

砚寻将信将疑,似是仍在恍惚中不肯接受现状,直至众人围坐在一起,妙竹将世子夫人带神医一行何时归来,神医如何为公子与大少爷问诊,以及忘忧之毒如何刁钻又如何才能得解等等,逐一向砚寻与落宣解释了一番,砚寻的心才落了地,最后叹道:

“幸得苏神医博学多闻,识得此毒并知晓解毒之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众人唏嘘一阵,墨临遂问起追踪冯太医一事。

原本苏攸攸要随周妈妈回房歇息,但经他们这么一闹,此时也没了困意,索性一起坐下来听听,还特地让周妈妈去小厨房端了两碟点心来。

砚寻拿起一块点心一口吃进去,也不避讳苏攸攸与周妈妈,开始讲述道:

“冯英那老小子……”

说到此处突然顿住,品着嘴里的点心余香,好奇道:

“咦,这点心不像是府里厨子做的,哪个酒楼买的?”

一想又觉得不对,京城各大酒楼的点心他可是都尝过的,印象中也没有这般口味的。遂灵光一闪,看向苏攸攸与周妈妈,兴奋又期待地道:

“难道是……”

周妈妈与苏攸攸笑而不语,妙竹知他意有所指,便直言答道:

“是丰伯做的!”

“丰伯果真也来了,那太好了!”

砚寻甚为激动,当年在洛明山,属他与丰伯最为亲厚,时常讨教轻功与厨艺。几年过去了,他随萧牧南征北战,经历过各种艰难困境,而这一身厨艺也常有用武之地,这让他对洛明山的那段时光念念不忘,如今得知洛明山主仆几人都来了,他怎能不高兴?

妙竹也笑道:

“是啊,以后咱们可有口福了!”

墨临却白了他们一眼道:

“来者是客,你们怎能让客人下厨!”

妙竹嫌弃道:

“有种到时候你别吃!”

一句话墨临便偃旗息鼓。

随后大家催促砚寻继续说下去,砚寻也敛了神色,言归正传继续道:

“冯英那老小子,那日给公子下毒后,定然是当晚便拖家带口连夜跑路了,我与落宣马不停蹄追了两日,直到临近洛阳城方才追到。”

妙竹忍不住道:

“既是追到了,为何不先拿下那老匹夫?据我所知,冯家上下并无习武之人,抓一个冯英于你们而言并非难事吧?”

墨临也疑惑地看着砚寻与落宣两人。

砚寻正端起茶杯饮茶,落宣开口道:

“盯着冯英的不止我们,还有旁人。”

砚寻一口喝尽杯中茶,点点头道:

“我们追到冯家踪迹时,察觉还有人在暗中盯着他们,推测当是来自千山门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