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步步凤华

作者:杏雨黄裳 | 分类:古言 | 字数:119.2万

第375章 甚于防川

书名:步步凤华 作者:杏雨黄裳 字数:2158 更新时间:2024-11-25 23:30:04

采蓝免不住已珠泪滚滚,上来抱着她道:“你现在哪里还有心思为我们考虑这些个,我们到底是宗亲,又是旁支,便是律王……他定也不会轻易对铜陵王府怎样,我却只是担心你。”

凌妆亦反拥住她软软的身子,拍了拍她的背:“生死有命,不用替我担心,倒是唐国公有个嫡亲的侄子叫做张澜的,今科中了武进士,还是个探花郎,相貌我也曾见过,很是不错。后来与卢氏说起来,她以往倒也识得张澜的母亲,是清贵人家出来的,知书达理,张澜的父亲已经过世,这一房全靠他,能出人头地,显然是个知上进的人,你可愿意么?”

王姬的婚事一般都很不如意,菜蓝一直为这个忧心,听到凌妆的话,才知道她招自己进京,真的已经是留意好了,未免捺泪破涕为笑道:“自然是听皇后的。”

唐国公府是宗室女出嫁的首选勋贵之家了,根深蒂固,与凤和朝新封的几个国公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那张澜既然是武探花,相貌自不用忧虑,这下采芷故意嗔道:“皇后只记得姐姐。”

凌妆摊开手,采芷一个蹦跳依在她膝下仰起脸。

“你呀!”凌妆一指戳在她额头,采芷往后倒,慌得菜蓝连忙接住。

这姐妹二人贵为王姬,当时就未曾轻视过她,如今想来,俱是缘分,叹道:“我家表弟连韬在国子监读书,他生性鲁直,与你倒是很像的,若陛下在朝,将来他定是顺顺当当继承临安伯的爵位,兴许在别的地方未能大有作为,待家人定是好的。只可惜,如今的局面,我却不能存了这样的私心……你觉得桃花姚九怎样?”

采芷嘟嘴:“好好的怎么就转到桃花姚九身上去了?”

凌妆凝着她道:“他是律王的至交好友。”

去接姐妹俩的时候,她是一心打算将采芷许配连韬,可现在,为了采芷考虑,连韬又非好人选了。

“就他那烂名声!我才不要呢。”采芷突然对连韬有些好奇,又不好意思追问,腮帮鼓啊鼓,只是瞄着两个姐姐。

采苓知道她的意思,便道:“卫国公世子我是见过的,这临安伯的小公子却是陌生得紧,听说明儿娘娘要到大理寺刑部等衙门去过问刑名,既然要出宫,为何不到国子监走一趟?我们也想去瞧瞧。”

采芷目中一亮。

国子监中少年精英荟萃,有机会亲自去相看,真是再好也不过了。

凌妆点头,也觉得可行,历代贤后年节上都有慰问国子监的举止,去走一遭也是收买人心,再说许多人还未入得自己的眼,一一看过去,说不定能帮采芷也解决了终身,了了一头心事。

翌日,凌妆请律王、鲁王、沘阳王和唐国公商议两位王姬的婚事。

每个人都有些意外。

尤其是律王,目光很是复杂。

两个王姬好歹是鲁王和沘阳王的亲侄女,当凌妆提出将容采蓝许配新科武探花张澜时,他们齐声赞好。

唐国公面色凝重,并不马上应承,只是看着律王。

在这节骨眼上,皇后的任何举止他都会视作玩花样,至于要怎么接招,自然要听主子的。

唐国公的举止一览无遗地暴露出他为律王马前卒的事实,连侄儿的婚事都要看主子的意思,却不知这份忠诚是如何培养起来的。

律王淡声问:“皇后为何会想到将铜陵五王姬许配张澜?”

凌妆坐得高些,平视他道:“我的出身,想是不用赘述,你等都是清楚的,当日在沘阳王府,接触过铜陵王府的两位王姬,五王姬温柔雅惠,有珠玉之容,动必由礼,实可堪为贤臣内助,故常为其终身忧。张澜年少功名有成,就是不生在唐国公府,我今日亦会有此提议。”

律王见她言语间神色坦然,丝毫不隐晦自己的过去,心中竟生出些赞赏,莞尔一笑道:“既是好事,唐国公怎能不允?”

唐国公并无任何别的表示,低头道:“臣遵旨。”

于是采蓝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凌妆唯恐夜长梦多,督促中书省正式颁了上谕,律王是辅政王,亦用了印。

旨意颁下,这事儿就成了板上钉钉,按眼下的局势,若律王登基,于采蓝也已是百利而无一害了。

这一日凌妆会通律王沘阳王等一同到大理寺提了些死刑犯来审问。

可惜都是些江洋大盗,未发现冤案。

凌妆心知刑狱里的那点弯弯绕绕,目前的局势,却没有太多心力去整顿了,不过是借着这些由头替容汐玦祈福拖延时间罢了。

于是勾了些卷宗里的轻犯,来了个小赦,然后就带几位王姬公主一起慰问国子监。

这一遭倒是热闹非凡,不想采芷只为相看连韬,见了面之后,一直玉面绯红,七分愿意的意思。

凌妆却终究顾虑不知大势所趋,不想再连累采芷,没有骤然定下此事。

到了九月十四,钦天监午后又来报了一次明日是戌年戌月戌日戌时同汇的日子,而这样的日子十二年才能碰到一次,乃是月亮最圆的时候。

随即太常寺和礼部亦有官员前来敦请皇后持斋。

因容汐玦的失踪,凌妆听到月圆两字特别难受,今年连中秋亦没有设宴,只是正值望日,官员休沐,又是殷宫持斋茹素礼佛的大日子,没奈何她只能让采苓姐妹等回沘阳王府,细细沐浴之后换了素服入了斋室。

乾宁宫有小佛堂,是皇帝私人礼佛的场所,容汐玦算是道家弟子,故而对宫里佛家的祭祀典仪很不上心。

人在顺心的时候还没什么,一旦出了些问题,各种流言蜚语就如荒原上蔓生的草,怎么止都止不住。

很多人说凤和帝对佛祖不敬,蒙受了灾厄。

第一次听到这种传言,凌妆只有震怒,甚至想彻查流言的来源。

可是很快,军知院就发现这流言已遍布京城的大街小巷。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大殷的百姓中大部分也是笃信佛教,只能疏导不能拥堵。

加之礼部和太常寺盯得紧,凌妆只有装个虔诚模样,以弥补容汐玦在这方面做的不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