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霸主
作者:破壳鸭 | 分类:历史 | 字数:242.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36章 《小重山》
是夜!
黄盖按照周瑜的吩咐,将制定好的计划如数写入信中,与杨戈船挂红灯笼为号。
将所有事情全部处理完之后,黄盖将信件再次递给狗子。
“这次就靠你了!我江东的命运如何也都靠你了,你一定要将这封信安全的送到杨平南手中。”黄盖拍了拍心腹狗子的肩膀。
“将军放心!我一定会安全的将信送到。”狗子抱拳一礼。
“去吧!江边已经有船在接应你了。”黄盖点点头。
看着狗子远去的身影,黄盖眼中带着几次期许。
如今万事俱备,只等杨戈的回信。只要对面回信同意黄盖受降,到时候必定会给他来个火烧沙头镇。
——
第二天一早,杨戈便收到了黄盖的信件。
“看看!大伙看看,鱼儿要上钩了。”杨戈将信件展开,供众人观看。
“主公!这明明就是黄盖带人来降,怎么叫上钩了?”颜良大笑着说道。
“是啊,主公!莫不是你不想给我们酒吧!”典韦也起哄道。
杨戈摇摇头:“他黄盖想什么时候来投不都可以,为什么要以红灯笼为号?”
“这……可能是他在江东现在被人盯着吧。”太史慈猜想道。
“有可能!现在周瑜和孙权联手,定然会将原本的孙策势力盯上。”田丰点头赞同太史慈的看法。
“有可能是因为……”
杨戈没有理会众人的猜想,反正这里绝大多数人,应该说是几乎所有人都希望黄盖是真心来投,毕竟这可是关乎他们双倍的酒水啊。
走到沙盘前方,杨戈点在曲阿和沙头镇的两处。
“天气晴朗,西南风起之时,就是黄盖挂红灯笼之日。”杨戈轻声说了一句。
众人也都听到,但是却没往心里去,毕竟他们都是认为黄盖是真心投效的。
贾诩听闻杨戈说话,走到他的身边:“主公,你为何断定是西南风?”
杨戈微微一笑:“因为曲阿就在我们西南方。对付我们最好的办法莫过于……”
“火攻!”贾诩突然说道。
“没错!文和不愧是文和,我只说了这么一点的信息你就已经猜到。他们想要对付我们的大船就只能用火攻,而火攻的条件必然就是晴天加上吹起西南风。西南风向,只要对面运送火油和柴火过来,必然会将战船和大营全部引燃,这就是他们的目的。”杨戈自信满满的说道。
“并不是我猜到的,而是上次主公已经说了。江东必定会用火攻来烧我们的战船。”贾诩笑着说道。
杨戈尴尬一笑:“原来我已经说了啊!可是我都说了他们还是不信我,送酒的选题被他们葬送了。”
“我可是压了主公胜的!”贾诩阴恻恻的一笑。
“还有我!”甘宁也跟着凑了过来。
“既然已经知道了,那我就准备回信了。至于结果如何,这一封回去之后就会见分晓。到底他是真心来投,还是作苦肉计引我们上钩,届时就会水落石出。”
说着杨戈便只在回信上写了四个大字。
“恭候大驾!”
“就这么简单?”黄忠惊讶的问道。
杨戈点点头:“这就是他想要看到的回信,这四个字足够了。”
“主公这有点太少了,你在写一点!”颜良也是满脸不情愿。
“是啊,主公!你这样写可有作弊的嫌疑。”田丰笑着说道。
杨戈无奈,一脸嫌弃的看着众人,随即奋笔疾书,一首诗词跃然纸上。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词正是岳飞的《小重山》,其中意境正是形容知己难寻的场景。
杨戈用他来回入信中那是在恰当不过,既表示了对黄盖的重视,有又对他来投的期盼。
“妙!妙!妙!”郭嘉又开始发挥迷弟的特性,围着桌案不住的赞叹。
贾诩也是细细研读,连连点头。
“主公能在片刻之间就写出如此诗句,真是让我等佩服。”田丰满眼的崇拜之色。
“我这么写可以了吧!”杨戈白了他一眼。刚才说有作弊嫌疑的是他,现在又变成佩服了。
“足矣!足矣!”田丰嘿嘿一笑。
“来人!将这封信送与过来之人,告诉他我们会按照信中的约定行事。等到黄将军过来,我们必定大摆宴席,犒劳一同过来的将士。”杨戈说着将信递了出去。
“是,主公!”来人接过信件,抱拳出去。
杨戈走到营门前,撩开门前的帘子看着远处的江水。
“相信用不了多久对面就要有动作了,诸位也有事情要做了。”
听到杨戈的话,众人神色一震,屋内的交谈声音顿时小了很多。
“主公,我们终于要对江东动手了吗?”甘宁兴奋的问道。
杨戈点点头:“不管黄盖投降与否,我们接下来都会有所行动。汾河水师与渤海水师也已经就位,是时候让江东知道我们的水军之威了。”
“主公!为何要选在这时?”曹操不明白杨戈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动手。
“如今北固山以东的一个船坞已经建造完毕,船工正在建造三百料的小型船只。这个消息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对岸知道,到时候无论这黄盖是降还是不降,他们都会采取行动。此处没有结冰期,我们该早做准备。”
“是,主公!”众人齐声喝道。
杨戈这是在给自己打个提前亮,同时也是针对黄盖的后手。
现在就让这些人准备着,如果黄盖是真的投效,可以让军中士卒一直保持训练。如果黄盖是假的投效,火攻不成必定会士气大降。届时一举渡过长江,将江东占领也未尝不可。
如今修筑船坞的物资、材料和工匠在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淮阴之地的土豆也都起了出来,足够灾民应付到今年的秋天。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幽州军又可以蓄势待发,亮出锐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