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晋末多少事

作者:然籇 | 分类:历史 | 字数:368.7万

第1302章 请设关中书院

书名:晋末多少事 作者:然籇 字数:2266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9:48

顾家少家主,什么时候这么卑微过?

但是既然已经卑微了,那就索性卑微到底。

面子都丢了,那就不要脸面了!

顾昌直接拱了拱手说道:

“余请都督协助,在吴郡也开设书院,有教无类、培养贤才,使吴郡亦可沐清音!”

“关中书院?”这一次, 杜英也有些不淡定了。

顾昌咬牙说道:

“没错,关中书院之制,余仰慕已久——”

“打住打住!”杜英赶忙伸手。

这家伙还是挺讨喜的,就是废话太多了点儿,三言两语就直接跑偏到拍马屁上了,估计以后看他写的公文也有的头疼, 得从一堆排比废话之中找重点。

“请设关中书院!”声音坚定, 掷地有声,顾昌直直的看着杜英, 大有一副今天都督不答应,昌,唯有死谏尔!

杜英哭笑不得,关中书院作为杜英推行关中新政的肇始,自然在世家们的眼中,几乎就等于关中新政的象征。

只要某一个地方开办了书院,开始招募寒门和平民子弟读书,那么接着便是工坊、市集林立而起,招募周围流民、培养专业的工人,再接下来,便是“分田分地真忙”了。

在关中,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问题,大批大批的流民无处可去, 大片大片的荒地亟待开垦。

但是在南方,世家基本上都已经把田地和山林湖泊都划分干净了。

那关中新政要来把田地分给百姓, 分的岂不都是世家的地?

所以作为土地兼并达到极致的代表, 世家对于关中新政的抵触,是情理之中的, 而对于作为关中新政象征的关中书院的抵制,更是不言而喻。

只要一开头,这种新政的思想传播过来,那自然是一发不可收拾。

读书育人,本来就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吸取知识、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研究方向,而不应该牵扯进来太多的ZZ需求,甚至干脆直接给打上了ZZ的标签,当学生从关中书院走出去的时候,在世家们的眼中,就已经是关中新政的代名词。

这样只会激化自己治下阶层的分化和矛盾。

不过既然是在乱世,不同阶级之间激烈的冲突总是不可避免。

所以杜英在关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

只要没有世家,统一所有人的出身,这不就得了么?

如此一来,就算是日后又因为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贡献不同而导致重新划分了阶级,但大家都是从书院走出来的,都秉行着关中新政,那就不会在最根本的理念上和这个时代最重视的出身上相互攻讦和嘲讽。

掰着手指头算一算,都能互相称一句师兄师弟,谁还能放开手脚攻击对方的出身和师承?

但这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江左,目前显然是行不通的。

如果杜英直接不管不顾,在吴郡设立书院,教导关中新政,那么也不啻于在激化江左的矛盾,尤其是关中新政和世家制度之间的矛盾。

他暂时还是处于尽量和江左世家,既包括王谢各家,也包括吴郡世家之间寻求合作的状态。

而关中书院的进入,固然会得到吴郡世家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的支持,但是也无疑会引起王谢各家、其余吴地世家乃至于整个南方世家的集体反抗。

这种反抗和对立显然是现在的关中不期望看到的,因为在杜英和都督府所达成的共识之中,“先北后南”,才是最合适的、也是一直在奉行的战略。

别看如今杜英亲自在京口,但实际上关中的重点从来都放在河北上,而杜英在京口的主要意义,还是宣告关中在争夺正统、问鼎天下这件事上的存在。

勤王重任,我们是要承担的。

但是真正出力,既没有这个心思,也没有这个力气,关中真正的重兵,都囤积在河东和河洛,否则也不至于从牙缝之中一点点挤出来兵马向广陵、京口方向派遣。

君不见,如今南下京口的,其实都是关中新招募、编练的新军,虽然编练制度令人耳目一新,可是新兵就是新兵,和那些真正在抗胡一线成长起来的关中老卒以及本来就是胡人的氐羌士卒,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而杜英要稳住江南的局势,既让关中在江左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存在感,又不能让关中完全涉足其中,牵扯到关中太多的精力。

就怕这个泥淖,一脚踩进来之后就拔不出去了。

至少现在,杜英既没有底气,也没有手腕,能够自信满满的认为他能够直接把世家制度连根拔起,既然如此,那索性就离得远远的为好。

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这也是杜英初来乍到的时候,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初衷。

而现在,顾昌的请求,显然直接把杜英摆在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上。

吴郡世家诚恳的请求开设书院,这已经不是在寻求合作了,就差直接把“以后就给杜哥混了”这一行字写在脑门上。

吴郡世家现在的实力,不足够让他们去战场上杀敌或者直接把王谢世家踹下去,所以主动接受关中新政,可以说是一份分量很足的投名状了。

杜英当真是答应也不是,拒绝也不是,一时唯有沉默。

这大概就是好心办坏事的典型了。

然而他的沉默,落在顾昌的眼中,简直就是在无声的拒绝。

顾昌顿时急了眼,余已经把投效之意说得如此清楚了,怎么都督还能不说话?

他不相信都督没有听懂,也不相信都督能够拒绝吴郡世家这么强大的助力,尤其是在吴郡世家现在已经和都督府建立了姻亲关系,大家有了信任基础的情况下。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都督的的胃口太大,对于只是开设书院这一件事并不满意。

难怪都督来到京口之后,就一直没有露面。

显然这位杜都督比想象之中的还要高傲,在他看来,那些被各家派来打探风声的世家子弟,根本就不配他出面相见。

顾昌这一路行来,见过关中骑兵的快意驰骋,见过京口城防的森然威严,也见过杜英亲卫的令行禁止,还见过那些关中吏员们忙碌起来的一丝不苟,所以他很清楚关中到底是怎样一个强悍的团体。

人家来的人虽然不多,却足够精悍。

也的确有这个骄傲的资格。

因而顾昌霎时间觉得很庆幸,自己会选择亲自出面来见杜英。

这才获得了都督屈尊降贵见一面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