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我为大宋守国门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85.4万

第374章 满盘皆输

书名:我为大宋守国门 作者: 字数:2098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9:02

赵构问哪两个?

岳诚拍拍手,属下从后面押出三个人,分别是秦桧、兀术和粘罕,这三个人,岳诚让赵构抓了交给他,赵构没做到,反而是岳诚派人亲自捉到的,不算赵构的功劳,当然要重新拟定条件。

对此,赵构只能同意。

刚才写了半天,写的正是重新拟定的条约,吹干了交给赵构,赵构低头一看,心里闪过一万匹草泥马,果然泥腿子出身没文化,写的这是什么,这少一撇,那少一捺,缺斤少两,字体也很难看。

简体字赵构不认识,连蒙带猜,看了半晌才看明白。

重新拟定的有两条,第一,赵氏嫡系子孙到大名府游学,十年内不得返回,第二,重新册封满朝文武,册封权交给岳诚。

此时赵构有个儿子叫赵旉,才两岁半,上学还早着呢,更不要说去外地游学了,摆明了就是让他把儿子送到大名府当人质,免得他在江南偷偷摸摸的搞小动作。

赵构舍不得年幼的儿子,皱眉道:“为何突然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

岳诚微笑:“苛刻吗,当年太祖皇帝拿下南唐,将国君李煜父子软禁在京师三年,直到李煜死了,南唐彻底平定才放人,我也可以让你去大名府住一下,你愿意吗?”

不远处的棕熊忽然人立而起,嘶声咆哮,城头的士卒纷纷变色,赵构也吓一跳,心里有些害怕,稍稍犹豫了片刻,就同意了把儿子当做人质送交大名府。

再看第二个条件,宋国的文武百官是赵构册封的,此时居然要重新册封,不让赵构干涉,那他还是宋国的皇帝吗,这一条他也不愿意,非常影响他在大臣心中的威信。

于是他提出:“你想册封谁,草拟个名单,我可以悄悄的帮你。”

岳诚揉着下巴,放声大笑。

这笑声饱含嘲弄,似乎在讥笑这个皇帝委曲求全的软弱态度,赵构被他笑的有些尴尬,几次想发火,都忍住了。

最终岳诚用扇子指指身后的十五万大军,居高临下的说道:“你没资格跟我谈条件,同意就点头,不同意我打进建康府,按住你的脑袋让你点头,自己选吧!”

如此蛮横,简直……欺人太甚啊!

赵构气炸了肺。

可他又能怎么样呢?

或许麾下的武将愿意拼死一战,比如岳飞韩世忠,哪怕兵力不够,他们也有这个胆量,但他赵构没有,他可不想冒着重现靖康之耻的风险,打这场毫无把握的战争,还是和谈吧,受点委屈就受点委屈。

赵构忍受着屈辱,点了点头,同意了。

双方重新拟定和谈条约,把之前的两条删掉,加上刚刚议定的两条,还是五条,最后在双方大臣的注视下,分别将玉玺盖上印记,这次城下之盟算是议定了。

第二天城门大开,岳诚的十万兵马进驻建康府,头一件事就是解除他们的武装,把御营禁军和皇城司的兵马全部赶出去,让他们在城外等着,城内不得留下一兵一卒,不然就屠城。

之前那么多条件都同意了,这时大军进入城内,敢不同意吗,赵构一声令下,把自己的兵马赶到城外,整座城池成了岳诚手中的玩物,想怎样就怎样。

这时赵构还担心建康府的百姓,在愤怒之中会做出什么傻事,激怒相州军,特意吩咐属下去看着点,结果去了一看,相州军正在沿街发粮食和铜钱。

铜钱和粮食用麻布小袋装着,一个一贯钱,或者一斤口粮,运气好的还能捡到一些奇异的水果。

相州军走过大街的时候,往道路两旁扔钱,扔粮食和水果,百姓们都疯了,纷纷聚集在街道两侧哄抢,远在乡下的百姓,听说了这个消息,也跑到建康府来了,热闹的像过年一样。

韩世忠和杨时出于好奇,也跑出来看了看,据他们俩粗略估算,这一天下来,至少扔出去20万贯钱和五万石粮食,而且相州军与民秋毫无犯,甚至还帮助一些民众修缮了家宅和庙宇。

老百姓最实在,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把谁当青天大老爷,赵构当政的时候,不断增加赋税,逼出了太湖反贼连续一年的起义,轮到岳诚进城,直接发钱发粮食。

这一对比,把赵构衬托成了昏君,民心开始转向大岳国。

韩世忠叹道:“这岳三郎果然有些手段,逼的陛下不敢开战,顺便还当了一次好人,把民心收拢了,将来若是剪除赵宋皇室,由他们亲自执政,民间也不会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杨时无奈的点点头:“不如开战,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是满盘皆输。”

“你想慷慨赴死,陛下可不想。”

“……”

杨时无言以对。

发了一天铜钱和粮食,岳诚亲自带兵穿过午门,进驻万德殿,万德殿广场站满了相州军,相州军举起兵器,高喊大岳国万岁,声振寰宇,前来上朝的臣子,全都低着头往前走,装作没听见,亡国之臣也不过如此了。

万德殿上。

岳诚大步流星的走上龙塌,毫不犹豫的坐下,侧面有个较小的龙塌,是赵构的位置,岳诚一来,他连自己的皇位都不能坐,自降一等,低头称臣,这是条约里早就商量好的。

真到执行的时候,底下的文臣武将均是一脸激愤,赵构倒是脸色坦然,没什么不高兴的。

进驻建康府是一件大事,需要写一篇檄文,标榜自己的仁义之师,岳诚和身边的几个将领,吟诗作赋都不行,这活儿,还得让水秀士柳沅出面,好在他早就传信给大名府,交代过了,柳沅写了一篇华丽的檄文,送到建康府。

此时蓝珪接过檄文,大声宣读了一遍,歌颂大岳国的成就。

读完之后,黄潜善带头鼓掌,称赞道:“好文采!”

虽然文采真的很好,但也轮不到大宋的宰相来称赞,脸呢,要不要了?其余的臣子均是脸色悻悻,没有跟着鼓掌,掌声稀稀拉拉,黄潜善李邦彦等人看上去有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