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宋当山贼
作者:把桌子放下 | 分类:历史 | 字数:11.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9章 画个大饼,心生明悟
“是这样,在下家中原本是经商的,而且颇有门路。只要能将作坊做大做强,别说一年1500贯的利润,就是翻倍,不,翻十倍也不在话下。”
“嘶…”
“不过我只是一介布衣,仅凭一己之力想要做大生意困难重重,所以…”
郭碌一心搞钱,听到一年能搞那么多钱,哪还管得了那么多。
当即催促道:“你但说无妨,只要合乎法理,本官定为你做主。”
“如果先生能够和我合作,你出面子我出钱必然可以轻易把坊子做大,用不了多久石泉县的绢帛生意还不是我俩说了算么?到时候我们五五开,我有信心每年献上一万贯的分红。”
听到如此惊人的收益,郭碌先是本能的狂喜。
随后又眼珠子一转,嘿嘿笑道:“嘿…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既然本官出面就能做的事情,为什么要选择你这个毫无根基的新户呢?”
这得寸进尺的嘴脸,实在叫人心生厌烦。
但赵斌心中突然又生出一股奇怪的明悟。
对方就像一只被贪婪蒙蔽了心智的硕鼠,不顾一切地搜寻着能吃进嘴里的猎物。除此之外,就只剩下那耀眼的背景…
面对这样的人,也许他并不需要那么委屈自己进行周旋。
只有满足对方的需求的话才有用,其他的其实都是无用功。
赵斌若有所思,突然问道:“大人,你不也是新户么?”
“大胆!你居然敢如此和大人说话!来人呐!”
一旁随从闻言勃然变色,呼来门外护卫。
但赵斌却理都未理他,只是淡定地看着郭禄。
郭碌的脸色,先是阴沉了下来,死死盯着赵斌。
见他真的不为所动之后,突然露出一个笑容,伸手让冲进来的护卫暂时别动,看着赵斌说道:
“贤侄这是什么意思?”
果然,这才是和郭禄交流的正确打开方式,用金钱为饵直入主题。
赵斌暗暗吐槽,嘴里的话也变得直白指起来:“学生只是相信互利互惠,能让我俩能一起发财。”
“哦?财从哪来?”
赵斌笑了下,像头即将抓到猎物的狐狸,意有所指地抛出了一个更大的大饼:
“本地的那些真正赚钱生意和好处,其实早被乡绅土豪瓜分,而且他们彼此关系错综复杂,不会允许外人进入分好处。而你我,其实都算是外人,所以…”
郭禄眼睛一亮,激动地说道:“你的意思是,我在暗你在明,合作一起将那些人手中的产业和利益抠出来?”
赵斌并未回答,而且矜持地笑了笑,道:“此事非一朝一夕,不如大人先选择是一年1500贯好,还是一年一万贯好?”
“哈哈哈…好!好一个能说会道的后生,本官开始有些相信你有这能力了。既如此,作坊的事就按你说的来,若是一年真有那个数,我会很期待我们在其他方面的合作的。”
妥了。
郭禄全然不知道,赵斌压根就是在利用他的贪婪吊他胃口而已。
反而自以为找到了个能利用来更好盘剥好处的工具人。
当即屏退左右拉着赵斌一阵讨价还价。
做戏做全套。
赵斌也毫不客气,与他据理力争,以自己有门路高价贩卖绢布为由,坚持要一半分成。
两人互不相让,那锱铢必较的贪婪模样,哪像一方父母官和子民?
挣到最后,郭碌以今后将郭家的门路介绍给赵斌为由,终于将分成定在四六开。
他六,赵斌四。
这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场注定没有结果的官匪勾结。
出了县衙,赵斌的眼神变得冰冷。
因为他很清楚,那郭碌是只喂不饱的财狼。
寻常人收了好处,多少要点脸面,肯定会给赵斌一个实惠。
而这贪得无厌的家伙,不仅要翻倍才肯卖他纺织机,还试图狠狠盘剥他的家产。
脸皮之厚和贪婪的嘴脸简直让人不堪入目。
这样的人毫无底线。
别看两人达成协议,但假以时日他如果看到赵斌手头越来越多的产业,胃口肯定也会越来越大,想办法将他吞得连渣都不剩。
偏偏郭县尉背后又有着金州杨家作为靠山,寻常路子根本动他不得。
所以赵斌根本没打算和他合作。
“哼。我的钱,可没那么好拿。”
想到购买三台立式纺织机的价格,赵斌心中疼得直抽抽。
一台最普通的立式纺织机,也有两三百个零件组成。
按照工时大概需要专业匠人打造两、三个月。
算上成本、工时也就200来贯。
可这郭碌倒好。
三台半新不旧的纺织机,居然要了赵斌1200贯!
好在,赵斌可用代为支付月例的方式,从官坊中带走一户会制造纺织机的匠人。
只需等作坊办起,就可以以此为起点,缓缓将生意做大!
到时候,有刀郎寨的力量在暗中保驾护航,再不用看人脸色?
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做大做强,哪能不巴结当地官员?
除非…自己或者可以信任的合作者也成为地方官员…
但这太难了,当前根本不现实。
赵斌花了一天半的时间,用真金白银从郭县尉手中获得签署的文书,从城东的官坊中打包了三架纺织机。
连同一户姓姜的匠人一大家子,全给带到了赵家庄中。
说来可笑,这姓姜的师傅一家,是石泉县中唯二会制造纺织机的匠人。
可在官老爷的眼中,区区官坊中的杂户,和贱籍并无多大区别。
根本不受重视。
当得知有人要雇佣他离开官坊的时候,姜师傅一秒钟的迟疑都没有就答应了。
因为不同于民间自由的手工艺人,像他这样的官坊杂户,很多时候是一辈子都无法脱离这个身份的。
就连京城中的匠作监都曾有人被逼的造反杀官,他们这样偏远小县城的杂户待遇可想而知了。
以前吏治清明的时候还好,凭借着过人的手艺,姜师傅作为匠头待遇还不错。
可近些年来,情况每日愈下。
对他来说,能离开官坊不啻于找了条活路。
当然,最主要是赵斌给出的待遇也很让人心动,每月5贯底薪,一石米,还有劳作的提成。
这待遇,不算民间匠人的顶流,更无法和京畿之地相比,但在石泉县也已经算得上高薪,足可以养活他一家七口人。
有了姜师傅的加入,建立作坊的事情自然不再需要赵斌亲力亲为。
他留下500贯钱财给小武,让其配合姜师傅置办原料、维护和打造新的纺织机,然后准备搞事情了。
没办法,太穷了。
当初徐况送给他作为谢礼的一万多两银子,短短半个多月就花完了。
如今只剩下300贯,还不够寨子和农庄雇工们一个月的薪酬。
眼看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赵斌必须得想办法搞钱。
至于对象,当然是那个黑了他1500贯的郭县尉咯。
第二天上午,小武装作不经意地走进一间酒楼,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上了二楼。
寒冬腊月,没了偶尔路过的商队,最近城中酒楼的生意越来越清冷。
今日倒是运气不错,楼上坐着几位大吃大喝的豪爽客人。
清一色的健壮汉子。
小武微微一笑,凑到其中一座边上,低声朝为首的书生说道:
“二哥,我向刘押司打听清楚了,姓郭的果然要有动静。明天一早,他会派人运送一批物资和生辰税去往金州,搭上兴元府来的押送官船,走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