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年纪
作者:朝堂在左 | 分类:悬疑 | 字数:100.9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零六章 故人已经是旧人
齐年北笑着说道:“我也做不了别的事情,就算是我每天花费所有时间去做两三件事情,可是这两三件事情就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
你如何看待做好一件事情呢?我觉得做好一件事情,当然也是要让外人觉得好的,可是首先你就要过自己心里那道坎,如果你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甚至于你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或者是觉得自己的选择有些不应该,那么你做的事情难不成能够让别人相信你?
虽然我知道这么和你讲道理不太合适,但是我觉得这句话就是要这么说的,人这一辈子是有很多的选择的,我觉得哪怕是你去骗人,在骗人之前,也是需要让自己相信这些事情的。
如果你欺骗人的话,连自己都相信不了,那么你就不可能让别人相信你。
要是连你在自己都不能够觉得自己做到这些事情,那么我觉得你就没有什么必要接受现在的事情,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是交给那些拥有准备的人,要是你们连觉得自己成功的想法都没有,那么我觉得你接下来就没有选择去做这些事情了。
哪怕是你只是个内卫,你觉得自己既然你选择做了这些事情,所以就没有什么要做的事情了,可是你难不成觉得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是错的吗?
曾经有过一个普通人写过这样的两首词,其中一首是,星河黯淡,浓墨将天染。一色清河舟子泛,几点残灯两岸。半杯大白难浮,恨风此夜频出。才覆一庭春雪,又催云聚西阇。
另外一首是,冬色山河如画,萧凉江畔孤灯。天幕寒星三两点,青冥残月无形。夜半忽来风雪,银妆一色山城。提笔欲书私话,冷饥难赋深情。我望佳人眸似水,佳人望我窗冰。年少相思犹苦,无人可解悲兴。
我当然知道这两首词其实也就是一般,或者换句话来说,他写的词可能就是在无病呻吟,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某些人对他批评的理由。
有一些人是如此批评他的,那人如是说道:他写得词不配位,看起来是对他词的否定,其实也是对他这个人的否定。
你知道我是怎么回应这句话的吗?”
齐安十分恭敬地说道:“愿闻其详,我很好奇像是大人这样的人,会不会说出来一些惊世骇俗的话,或者是一种让我这种人想不到的话。”
齐年北说道:“我直接说我们当时的对话,他写得词不配位。
我的回答是,偏是姿色一般的女子,连簪花都做不得了么。
至于接下来的话,我就不和你说了,我这个人以前都不怎么注意这些话的。
所以总会说出来一些比较奇怪的话,这些话听起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但是说出来其实是有些不太文雅的,不管怎么说,我都不是那种文雅的家伙,虽然我饱读诗书,但是要是让我当做文雅的人,我恐怕是做不到的。”
齐安已经能够想到齐年北是怎么骂人的,齐年北这个人办案的能力,为人也很幽默风趣,就是嘴不好,用安阳公主私底下和宋衡之间的话是这样耳朵,齐年北哪里都好,就是这么样一个人物,居然长了一张嘴。
宋衡虽然和齐年北交情不错,但是对于这句话深以为然,齐年北要是能够收敛一些自己平日里的话,那么他将来的成就绝对不低,但是宋衡其实也知道,就算是这样下去,齐年北在未来的成就也不会低,只不过可能会惹怒一些不该惹怒的人,但是只要是有人念及有关齐安国的情分,那么都不会有任何问题的,齐安国虽然在现如今的朝中没有人提及,但是并不代表着齐安国这个人在那些大臣的心目中是有不好的,相反,之所以皇帝不愿意让人提及起齐安国,害怕给自己造成一些不太好的影响,虽然已经没有人会再提起当年的事情,但是皇帝自己知道自己心中的事情。
就像是齐年北自己知道的,那件事情是有隐情的,而且还是那种不能够和人明说的隐情,其中牵扯到的事情和人,不要说是齐年北现在不能够惹到的,就算是皇帝自己,恐怕也是不愿动手的。
皇帝自己对于之前的那件事情和现在的事情,都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但是这种看法虽然齐年北明白和理解,但是齐年北其实并不喜欢这件事情,原因很简单,既然知道自己父亲的死因,但是却不清楚仇敌,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而且最关键的事情是这样的,皇帝其实是知道那些幕后的凶手的,甚至于只要是皇帝想,那些人可以被下狱的,但是有句俗话说得好,叫做法不责众。
这些话对于皇帝来说,其实是他最为难的地方,要不是因为这种情况,皇帝早就对这些人下手了,虽然有“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当中“匹夫一怒血流五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的说法,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如此的。
皇帝想要杀死一些人,也是需要付出来一些代价的,虽然这些代价不会被人知道,也不会流传出去,但是皇帝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皇帝是不能够轻易杀死大人的,杀死一些官员,容易引起剩下的官员对于皇帝的行为有所抨击之处,而且还容易引发皇帝天天被朝臣辱骂的情况,要知道那些谏臣对于这些事情还是很有能力做到的,大臣们对于骂架是最有把握的,只要是皇帝不把所有谏臣都杀了,这件事情就会一直下去。
就像是当年的先太子,皇帝本来是不打算给先太子造墓的,就算是太上皇亲自劝说,都是没有用的,直到那些谏臣开口。
皇帝年轻时也是那种杀伐果断的性子,不然当初也不会选择造反的,所以皇帝对于这些谏臣自然是没有什么好脸色的,早期还只是罢官和惩罚,但是对于这些谏臣来说,只要嘴还在,命还在,就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
面对这些谏臣的宁死不屈,皇帝当然是不会同意的,所以皇帝下令杀了一些大臣,但是人都是会死的,天命就是如此,人谁不死呢?只要死得好。大多数大臣和武将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两种死法是名臣名将会选择的死法,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事情才是真正的追求,对于他们来说,要是有昏君的话是一定会拼命死谏的,那些时候其实就没有什么别人所说的忠君爱国了,因为谏言才是忠君爱国。
哪怕皇帝杀了十几个谏臣,甚至于只要有人在朝堂上说起这件事情,皇帝都会下令,但是说到底皇帝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件事情,于是这件事情最后的处理结果也是皇帝向着群臣妥协,谏臣是杀不完的,只要有科举,只要有人进入翰林院,那么就是会有人成为谏臣的,而且要是把所有谏臣都杀死的话,那么皇帝在后世的骂名是不会少的,对于皇帝来说,谋反都是他这辈子永远无法洗刷掉的事情,哪怕是千世百世都是没有办法的。
谋反的骂名是皇帝无法洗刷的,甚至于后世当中有很大的可能会有人只因为皇帝谋反的事情去诽谤他,虽然在那些百姓眼中,皇帝是个好皇帝,而且皇帝的即位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也是很不错的。
但是文臣和后世的史官对于这些事情的记载,是不同于百姓的。
对于文臣和后世的那些史官来说,百姓是可以通过一点小恩小惠收买的。而且皇帝做的事情对于文官来说,是很过分的,因为大多数官员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的,他们对于皇帝的看法是这样的,皇帝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希望皇帝能够无为而治。
庄子当中说过,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故善者势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
可是皇帝的做法是不同的,皇帝除了让内卫分管一些事情之外,剩下的多数事情都是打算亲力亲为,要不是因为皇帝的时间有限,甚至于现如今的那几位宰相能做的事情都不会有太多。
但是就算是这样的皇帝都处理不了那些谏臣,也没办法给齐安国一个真相,对于齐年北来说,他之所以说话的时候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其实就是对于一些往事的逃避。
他不愿意成为他父亲那样的人物,齐安国可是朝中有名的君子,而且是那种大儒都觉得很不错的君子。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就是大多数人对于齐安国的看法。
而宋衡对于齐年北的看法是完全相反的,只不过齐年北和齐安国这对父子还是有些地方不一样的,就比如两个对于其中一些事情的看法还是一样的,对于案件的专心致志和对于案件的追求都是一样的。
就在齐安感慨的时候,齐年北却注意到那个一身黑衣的人在人群中很快地换了一身衣服,随后转头走向街角,齐年北说道:“大安,走了,别在这里想事情,鸟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