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罗剑仙
作者:愤怒的大肠 | 分类:仙侠 | 字数:121.4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三十七章 行者三昧坐禅经
杨岱睁开眼睛,心中隐隐犹有极大疑惑,正欲开口,解空老和尚又领着他进了寺西侧的罗汉堂。
杨岱看着身边的无数尊罗汉像,诸尊罗汉神态各异,或盘腿踞坐、或仰卧酣睡;或垂手低头、或拈花微笑……
不少罗汉面相慈祥,栩栩如生,更有几尊面容威严、气势凛冽,给人一种不可冒犯的感觉。
杨岱见此雕刻佳艺,不由暗自赞叹工匠的巧夺天工之能。
杨岱慢慢走至一尊罗汉前,在此罗汉像前略一驻足,杨岱身表气机一动。
竟隐隐察觉罗汉像与自己有某种联系,似乎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就好像自己在抚摸它一样。
再观这罗汉自大神情,杨岱始对佛宗方便面的心境修行有所了悟于心。
这罗汉身边被六个童子围着,这六童子有的捂着罗汉的嘴巴,有的用布条绑住罗汉的手臂,有的将香插入罗汉鼻孔之中……
稚憨天真之态油然而现,让人不禁莞尔。
“大和尚有童稚心,方能得道。”
杨岱呵呵一笑,旋即收敛心神,朝这位罗汉拜了三拜。
“杨居士,这名叫六戏弥勒,指的是蒙蔽其眼、耳、鼻、舌、身、意,不受外邪侵扰,方能一心向道。”
杨岱猛然停住脚步,就在庭院里默默立着。
瓦蓝的天空上,几缕白云自在随心地漂浮;烂陀寺不知何处传来一阵钟声,敲响着,便带走了几许尘埃。
不知过了多久,杨岱才回过神来,轻声吟诵道:
“观自在菩萨,行者三昧惟聋则不闻声,惟盲则不见色,惟喑则不音言,惟垢则不染,故能舍弃一切外物,得见五蕴皆空,证得大自在。”
旁边的解空老和尚见身旁的少年已通门窍,合什一礼道:
“阿弥陀佛,看来居士已悟行者三昧坐禅经,善哉!”
“曾经道门龙虎山的张老天师问菩提院的龙树圣僧,后佛学东渐,经朝廷焚寺毁宗之苦,日渐衰败,又自道家返取其粹,如此生理循环,便是若至乎?”
杨岱此时似乎意游身外,面皮上泛起一丝似笑非笑的神情,嘴唇微微动着,继续念道:
“人徒知伪得真,不知其所以来,亦无所所求,亦无所思虑,故曰空空,空空亦空。”
“既空,何来妄执?既妄执,何来坚持?”
杨岱越念越是深邃,声音飘渺缥缈,让人不知不觉陷入其中。
而当杨岱话音落下,他忽然嘿嘿笑了起来,笑的像个孩子。
很多年后,烂陀寺的六戏弥勒像成了佛门修行人朝圣之所。
之所以如此,全是因为有个叫杨岱的先生曾经在这尊佛像前驻足沉思良久。
然后呵呵笑了数声,入烂陀寺禅房不食不饮,闭关三日,再出关时,已有所得,并参悟出一句偈语:
“行者空空亦空,不见其形,不闻其声,不识其貌,不触其象,不知其义,乃是若至。”
佛门认为修行的万法源头
它是什么
他是救济
对吧
所以这个词叫济公
济公这个词有秘密
所以说济了吗
济公
济了谁
济公
到底济的谁
济公
那济你了吗
济公
济我了吗
济公
济他了吗
济公
难济天下之苦哟
这便是杨岱的答案。
清晨,晨光微熹,做早课的和尚们饥肠浪漉漉,好生思念稀粥和包子。
解空和自己的爱徒一休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素面,一边担心在禅房内的杨岱。
“师父,你说杨居士会不会饿死啊。”
一休一边吸溜面食,一边抬头,满是同情的问道,一副关怀备至的样子。
闻听此言,解空老和尚抓紧吃面,含糊不清的说道:
“先把咱们的肚子填饱再说,给杨居士留上一点不就得了?”
一休连忙点头称是,又加夹起一坨面往嘴里塞,也就在这时,禅房门吱呀一声被人从里面推开。
杨岱眨眨有些发粘的眼睛,有些惘然地看着围上来的众僧。僧人们齐齐合什一礼,口宣佛号道:
“南无阿弥陀佛。”
杨岱愣了半晌,忽然醒过神来,连忙还礼。
解空大师也勿忙自禅房中赶来,小心携着他手,更小心地对他微微一笑,轻声问道:
“杨居士?”
杨岱双眼平视前方,忽然发觉烂陀寺内的树林像被朝霞镀上了一层赤红,微微雾化的目光似乎能够仔细看到每颗树叶上的纹路。
杨岱心中一惊,但面上却没显露分毫,他只是轻轻嗯了一声,便不再开口。
他略略摆头稍减脑中昏眩,心道自己修行大成,不由哈哈大笑,哪料这最后一声笑竟似被什么堵住一般,怎么都发不出来。
“呃!”
他咳嗽一声,突然整个身子直直向后倒去,坚若精石的后脑在烂陀寺石阶上一磕,登时晕厥,青石板竟被砸出一个凹陷来
“杨居士!”
众和尚慌乱成一团。
片刻之后,杨岱被扶至偏殿休息,解空老和尚亲自守候在床榻前。
“闭关三日,哪料得竟是饿晕了?”
一休端来温热水盆,拿着干净毛巾替杨岱擦拭脸颊和四肢,口中嘀咕着。
解空和尚接过一休递过来的温水,拧着毛巾,忍不住轻笑了声,对他呵道:
“休得无礼,没想到杨居士竟然得悟行者三昧坐禅经了。”
行者三昧坐禅经为佛门修心之法之一,在这部功法里讲究的是“以心为镜”。
将人生百态、世间万象都尽收眼底,从而让自己能够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
所谓的“心如止水”不单单只是指心中没有七情六欲的意思,还包括了一种心灵上的升华。
就像很多人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无欲无求,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他们却又总觉得自己缺点什么。
缺少某些东西会使他们无法真正地去领悟人性的本质——对于那些真正地大智慧者来说,任何东西都只是表相罢了,唯独自身才最重要。
因此,当人在修炼过程中遇到瓶颈的时候,就需要借助外力来突破。
然后,就会出现那句话:圣人曰:前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而这个所谓的上下而求索,并非只是字面上理解的“上下”。
它更多地体现在一种对人生的观察与探寻上。
这部功法讲究“以心为镜”。
那么,修行之人首先必须具备一颗澄净如琉璃般通透的心。
否则就算你修成了这部功法,也依旧难免被困囿在“上下求索”的窠臼中。
一休诧异道:
“看来杨居士的空字诀已臻化境,只差临门一脚就能圆满了。”
“我们烂陀寺历代高僧中,能达到这种程度的寥寥无几,除了你,便只剩下已经圆寂的几位高僧了吧?”
解空的话让一休思考了起来,他在佛法方面参无可参,如已入炼虚合道,距离道境圆满,踏入知微不远了,却迟迟不敢踏进。
两人说话间,杨岱悠悠转醒。
“杨居士,您终于醒了,可是吓坏老衲了,刚才还以为你要去了呢!”
解空老和尚急忙上前,握住杨岱的手,关切地问道。
“多谢大师挂怀,在下无恙,只是太累睡着罢了。”
杨岱挣扎着坐起身体,揉着眉心,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