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崛起1522
作者:猪林弃闲 | 分类:历史 | 字数:78.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1章 出门看看
事情告一段落,李子园掏出球表一看,嚯!凌晨4点了,自己把两个主官留下加班到这个时候,不知道他们还要不要睡,毕竟离起床点不远了。
见李子园起身准备撤退,俞大猷道:“首长,我军进行近战格斗训练时还好,若是远攻训练,则只能攻击而无法互相对抗。”
嗯?李子园眉头挑起,这是要干嘛?试试板甲能不能硬扛弹丸,还是看看准头是否足够?
俞大猷见李子园那样的表情,就知道他肯定想到不好的地方去了,连忙解释:“末将是想,能否制造一种类似烟火但装填方式更似火枪的弹药。”
“哦!这个想法不错,我会吩咐火药工坊去研制你说的这种弹药。”
俞大猷的想法还真是独特,至少李子园这个来自后世看过“哈利波特对轰”的都没有想过要弄一款火药让将士们体验一下与火枪对阵。
就是不知道他们体验过后会在战场上真正遭遇时感到害怕,还是爆发血性,跟敌人比谁的意志力更顽强。
过了两天,黄启明带着那6艘专属的花蛤系列运输船又开始了与南部家的大宗贸易。他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来回跑上几趟,尽量多拉些竹子回来,无论是用于铺路还是建房,都比没有的强。
自然,还有北望岛如今急需的牛马,这些大牲口真的是多多益善,就怕他们只卖少量马,舍不得卖牛。
用于交易的货物除了降了价的棉布,还有一些从大明带来的生活物资,当然,黄启明不会放过倾销的机会。
冬春之交的时候,胆大的渔民出海碰运气,发现大量集群的小鱼,捞起来相当容易。而且这些鱼基本处于繁殖期,其内的鱼籽风干处理后易于保存,味道也不错。
这些东西在北望岛自然是卖不上什么价格,当地居民有更好的选择。这也是李子园能得到如此廉价火药的原因。拿出去恐怕也不会值钱,但量大啊!
结果就是,黄启明的船舱里塞入了大把的熏鱼、腌鱼。这些鱼经过简单的去头去内脏处理,可食用部分占比颇大。说来好笑,按照标准的腌法,制作单位重量的腌鲱鱼,盐的成本比卖成肥料价的鱼还高,几乎与去头去内脏后的鱼肉部分相当。
这样的价格必定不能持久,因为这样便宜的肥料拿去肥田效果也相当赞。
以后怎样黄启明倒不操心,反正这批即将倾销的鱼,倭人估计是抵挡不了的。
刚打发走黄启明的李子园还没喘口气,张翰上门拜访了。
“东家,黑港的第一批煤运到折冲了,您有什么安排吗?”
李子园摇摇头,这边又不缺燃料,往返运输又浪费人力,还是先放放吧。刚准备开口,他突然想到了蜂窝煤,便道:“既然送到了,我们去看看!”
北望岛上的林木资源虽然丰富,但烧煤多少还是更符合自己一个现代人的理念。当然了,主要是这么大一个煤矿,若是产的煤都工业用了,不符合自己一个资本家的形象。
说走就走,不过李子园出行可不能跟手底下的某个人几些人一样,骑上马当天就到。跑这么远,亲卫排不说全带上,带一半也是要的。偏偏仍然缺马,道路也没修通,全员骑马或者全程马车过去是不成了,不过先坐马车到清水屯还是可以的。
车轮滚滚,机械厂出产的马车好像又经过了一次改进,如今坐起来感觉更稳了,九个壮汉坐在里面居然没有弹簧触底的感觉。
出了城门,李子园看向窗外,充作侦骑的亲卫策马从马车旁奔过,他要到前方探查情况,好为后方提供反应时间。毕竟,大家的盔甲还在其他马车里,全副武装的话弹簧吃不消。
“咦?”李子园惊疑道,“那边的麦子怎么长这么高了?”
“东家,那一片是试种的冬小麦。”车里唯一瘦弱的开口了,“去年试种了3000亩的冬小麦,开春后大部分都能返青,只需要补种少许,不过下官想测试下冬小麦的实际产量,便要求农户暂时先不要补种。”
李子园微微点头道:“看来我们这里真的算不上太冷。冬小麦应该快收获了吧?”
“再有一个多月应该差不多。”
李子园心里默算,应该是在农历的六月多了,那个时候刚好是兴云城、新港镇附近雨水最少的时节,希望收获的时候产量能高些,磨的面能更筋道些。
兴云城外的“绕城高速”还没有修,李子园的马车只能穿城而过。
兴云的城墙已经包砖完毕,城内的主干道为同款竹筋混凝土路,看上去相当结实,足够这个时代的马车来回跑好几年不带修的。
如今城内比较像样的建筑物,一是李府,带城墙的那种,周长两公里,面积相当大,位于城中心点的东偏北。二是北望岛政府,与李府隔一条东西向的大街相对。
兴云城虽叫城,但它的规模委实不能与大明的城镇相比,因此它如今的级别也就是个“县”,算是县城。
至于南边的折冲,同样挂着“城”的名,行政级别当然比不上兴云,就降一层算个“镇”吧,镇城,嗯嗯。
马车从城中匆匆而过,李子园注意到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工地正在建设,应该是李子园许给将士们的屋舍了。
按照要求,这些房屋要建到两层,占地面积都不需要大,也大不了,需要靠向上索要空间保证军士家属的居住面积。房屋的材料应是砖石为主,木材为辅。
有一个比较好的消息是,随着各地砖瓦轮窑的建立,砖瓦产量大幅提高,如今已经不需要靠赶工的红砖瓦来顶活儿,青砖青瓦搭建的房屋看上去更加古朴,有历史厚重感。外观上不敢跟大明的屋舍作比较,但至少超出新港镇早期的房屋一大截。
从东门出,这一段路原先为碎石铺就,两个月前黄启明带来竹子后继续开工,如今有一半已经铺上了水泥,李子园正在行的这段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