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作者:水下野鱼 | 分类:都市 | 字数:164.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85章 工业转移计划
“美国的汽车工会,的确是个麻烦。”雷盛利点点头说道,虽然美的集团在美国没有工厂,但也是有一些研发机构的,内部也有不少员工,这些员工背后也有工会,只不过他们都是中高薪阶层,且数量不多,因此,工会与美的也没什么大的矛盾,顶多一些小事情上可能会交流一下。
可美国的汽车工业工会,那可是影响这上百万人,整个美国的汽车工业的,甚至因为数量足够多,还能影响到美国大选。加上几十年来与美国汽车公司的对抗,让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能力,多次靠着罢工挫败美国汽车公司。
“厉害跟我们关系也不大,我们算是小虾米了。”陈志文淡笑说道:“先慢慢的将美国那边的技术、质量生产经验学到手再转移走,后面等市场稳定之后,直接关门都行。”
就是汽车工厂,陈志文都想着尽量的将产能转移出去,更不要说汽车零部件工厂了,除非为了本土市场而考虑,他才会将处在欧美的工厂给留下来。
毕竟,未来40年,内地会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工厂,前期人工成本便宜,后期产业链完善。
“这不是问题,等到我们收购成功了,我会安排人做这一件事。”雷盛利又说道。
“好,先收购了再说。”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对于汽车这个产业,在数年之前,那时候自己在香港的地产事业外加全球范围内的电子产业还没有达到非常高的成绩,因此,也只是适可而止的投资,毕竟,汽车行业对于烧钱,实在是太厉害了,一个暂时amc足够了,且还有吉普这个品牌,可以用来先行开拓内地市场,因为此刻的国内,除了轿车,还迫切需要通过性强的大型车,以方便很多工程、军方、路难走的地方使用。
到了今天,香港地产市场基本上自己旗下的地产业已经是王者级别,电子产业倒是没那么夸张,但靠着游戏也能成为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了,而后续随着计算机市场的发展,自家的几款软件也能跟着吃一片红利,外加已经投资的微软以及未来还会有几家可投资的公司,这个市场的红利也基本上拿下很多了,剩下的一些,等有机会再插手。
如今资金充足,陈志文自然对汽车行业更有想法,毕竟,人活着得有更大的目标,这样的人生才有动力,实际上不只是陈志文,大部分自己创业人,都会永远有着更强的目标,要不然,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毕竟,哪怕是后世21世纪20年代,想躺平,有个区区500万资产也就足够了。
燕京吉普,已经开始在小批量生产,只要未来产能足够,那么至少在八九十年代,拿下国内越野车市场不难,甚至还可以出口,至于美国那边,陈志文的要求也就是稳住就行,能适当提高是好,没有也无所谓,实在是因为,一个已经健全的市场,任何玩家想挤进去都很难,必须要有非常强的优势技术、适当的时机才有可能。
日系车就是如此,靠着高省油能力及石油危机的高油价,攻占欧洲美国市场,打的本土品牌日益衰退,欧洲品牌也靠着高端或者差异化竞争,才算抵挡的住。但同样区间的大众,也一样被冲击了,甚至大众答应与国内合作,其实也不是说他们慧眼能看出未来内地的经济发展,而是想在亚洲,建一个生产基地桥头堡,来尝试在日系车的地盘范围内,获得一点市场。
唯一知道国内未来趋势的,全球估计也就陈志文一人了,连国内自己都不知道,待吉普汽车稳住之后,陈志文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如同大众一样,引入轿车,amc的轿车技术,或许不如大众丰田,但对比大众60年代的桑塔纳,还是没问题的,唯一的麻烦,就是美系车油耗稍微高一点,但可以用涡轮增压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花了上亿美元研发及购买涡轮技术专利,实在是想与日系车比省油,就只能走这条路了。
收购英国的mini,也算是准备筹划另外一个市场,这些在国内都是空白,一旦自己先进去,再凭借着资本宣传,将品牌深入人心,那以后只要不犯非常大的错误,基本上就可以一直在国内稳住轿车、小型车及越野车市场了。
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零部件本土化,国内缺外汇,高层是不会容许合资品牌汽车,只采购国外零部件然后卖给国内的,这也是和黄利用资本一直在做的事情,在国内投资合适的厂家,给予外汇购买设备、专利乃至请国外工程师,只要能把合格零部件做出来就行了。
但如果顺便收购到了一些零部件业务,能自己生产,那自然可以去国内建厂,再者来说,想将成本降到最低,很多东西的确需要自己研发生产,比如后世的内地汽车品牌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很多零部件也都是自产的,降低成本。
当然,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哪怕是国内未来的品牌,也是花了一二十年才能做到,目前的和黄,还是以资本投资为主,优胜劣汰的模式下,留下来的精英王者,也一样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且不需要自己一方花什么心思。
时间悠然,整个香港非常平静,因为华英双方的谈判,虽然还有一些争议,可基本上都是以英国接连失败为结局,还没到最后的协议签订,可明眼人也已经能看出来了。
加上陈志文收购置地之后,又连续出资入股了恒隆地产与多个本土地产上市公司,并通过海信银行或者其他银行提供贷款的模式,从而将大量停工的项目给续上了,上万的建筑工人也因此有了工作机会,社会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连同香港的恒生指数以及地产市场都稍微好了一点。
“被地产绑架之后,也就只能依靠地产才能恢复经济了。”陈志文看了看报纸上所写的关于经济的好消息后,无奈说道。
很多国家其实也都一样,哪怕是一些工业强国,也会被地产所绑架,实在是,地产所带来的收益太直接了,比工业要容易多了,哪怕是发达国家也是一样,比如英国,现在一个家庭两个成员,靠着工作,不吃不喝3年能够买一套面积适中的公寓,可到了40年后,这个时间会变成10年,美国也是一样,哪怕有房产税也挡不住炒房之风,次贷危机就是因此而出现,那些没有房产税的地方就更是如此了。
“现在的情况也只能这样了,就是我们,也只能将工厂逐步转移出去了。”红牛的总经理,秦志豪说道。
“的确也只能如此,特别是内地的人工便宜,湾湾的电子产业链更完善,香港这边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美的总经理雷盛利也点头说道。
香港目前的平均工资已经超过了一千港元,而红牛、美的这些工厂,一般福利待遇还要更强一点,虽说美的的高利润可以轻松养几万员工,但企业毕竟不是慈善,不可能长期故意养人,而且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美的也许能够养得起那么多人,可美的的供应商不行,他们都会迁走的,总不能还让美的出钱,再养他们吧?那岂不是成为妥妥的冤大头了?
“这样来看,很快就要面对裁员的问题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其实在十年前,当他在香港开始扩建电子工厂与饮料工厂的时候,就知道肯定会有这一天,未来香港的工资,肯定是不适合这些大规模人群密集的简单制造业的,哪怕是游戏机甚至电脑组装,产品利润高归高,但改不了组装就是低端制造业的事实。
可当初他也不可能在其他地方大规模建厂,只能选择香港,且就算选择湾湾,也一样会在未来迁移进内地,湾湾本土的电子厂,除了高端的芯片或者液晶,其他的,基本上也都会最终迁移内地。
“部分有技术能力的人,我们不会裁,而是会送到未来的内地工厂,以内地现在的情况,大学生基本上都进政府部门,我们工厂技术人员及管理层还是需要港人的,但这个数量不是很多,最多是目前工厂的十分之一了。”雷盛利说道。
“十分之一,几千人,那也行,总比没有好,况且这也是一步一步来的,不会那么极端。”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对,即使未来香港房价涨的很厉害,我们也会花上至少5-10年的时间来迁移工业,部分迁移到内地,部分是湾湾,承包给当地的第三方来做。”雷盛利说道。虽说内地成本低一点,但湾湾也有很强的优势,且一家大公司,也不会将自己的所有产能都放在一个地方。
“好,这样,转移产能等到香港地产市场恢复之后,经济好转之后再开始吧,另外,告知整个集团所有人,任何员工都可以向海信银行申请一笔贷款,用于买房,利息会比市场价低一点,额度也会高一点,不过只是建议,买不买随意了。”陈志文想了想又说道:“如果他们以后想做生意,也可以支持,另外,在集团内部,如果地产、服务行业招人,优先从制造业工厂招选合适的人。”
如今香港经济不太好,美的如果传出裁员,那的确会影响重大,反正也就半年时间了,到85年初再开始也行。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85年之后,香港的房价就会像火箭一样上升,到了90年就能翻四五倍,所有人的工资也会翻个三四倍。这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成本上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以现在美的的工人数量,每个月就需要多支出两三亿港元,一年就是3亿美金左右,虽说美的是能吃得消,但肯定是不可持续了,因为到了95年还会翻三四倍,而且其他配套工厂都跑路了,美的一家也做不成什么工业了。
香港的实业,从85年开始,就是必然死亡的过程,哪怕陈志文有心,也只可能留下一点点特殊产业,美的集团这么多人,这么大产能,必须要提前做准备,不像一些小工厂,可以说搬就搬,几个月就可以了。
至于对员工的补偿,除了最基本的法律规定,公司肯定还会稍微给一点,但这些也是比不上能够多买一套房子的,在今年或者明年或者后面几年,闭眼买一套房子,会比打工干一辈子赚的还要多的多,这也是地产市场最吸引人的地方,制造业怎么可能比的过这玩意,就是芯片工业也比不上。
不过,能不能抓住机遇,敢不敢在这个时候下手借款买房,那就看个人胆量与命运了,这种事,也不可能强求。
这也算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间接补偿”计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