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执刀记
作者:道无行 | 分类:历史 | 字数:87.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3章 运河
“陈先生果然不凡,对目前的局势有十分清晰的认识,此言深合我意,就这么决定了。不过还有一事请教,开封府来不及撤离的胡人不少,全部杀了总感觉哪里不对,陈先生已经是开封府经略使了,不知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殿下,我在开封府呆了十余年,与开封府的胡人接触不少,其实也有不少善良纯朴之人,不过在当时以蒙胡人为尊的环境下,压榨汉人已成习惯,好人也变成恶人了,全部杀了也无大碍。不过属下不赞成这么做,还是可以利用一下的。李重山退回河北,大军云集,河北是养不了这么多军队的,只能拼命压榨民众。河北落入胡人之手时间很长了,那里的汉人慢慢也习惯了,我很少听说有多少反抗的行动,属下建议把中原留下的胡人全部赶到河北去,让其负担更重,民众自然就更活不下去了,那怎么办呢,只有起来反抗。殿下,他们既然要当顺民就要有当顺民的觉悟,现在也不是殿下讲仁义的时候,以后收复河北再对他们好吧,也便于恢复人心。”
林建岳叹了一口气,现在也只能让他们先受苦了。
也不能老让陈渠表现,刘秉云已经有点不高兴了。
林建岳转头对刘秉云说道:“刘先生,中原陷落后,以前的运河槽运除了淮东还在进行外,其它经过的地方都停用废置了,我专门派人了解了一下,许多地方都不能行船了。现在中原收复了,是否该下大力气恢复它呢?现在地盘大了,压力也大了,恢复运河耗费惊人,我感觉有些为难。”
刘秉云立即答道:“殿下,自隋以来,运河就是中原繁荣的象征和保障,以前可是直达关中京兆府的,开封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大宁朝的都城时,仅每年运输的粮食最高就可达五六百万石,更是其它无数货物交易往来的主要通道,因为相比陆路来说,风险小得多,代价也小得多。还有个关键处,它可以养活许多失地的民众。”
林建岳点点头道:“看来恢复运河势在必行,不过中原战乱这么多年,民生困苦,看来咱们得勒紧裤腰带了,恢复运河不得无偿征发民役,让他们活不下去,否则和无道胡人腐朽朝廷有何区别?”
“殿下圣明!中原百姓将迎来明主,这是他们的幸运。”
“如果这样就叫明主,那明主也太好当了,两位先生也不必恭维我,还承受不起,现在才刚刚开始,咱们要做的事千头万绪,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安抚好百姓,也是最难做好的事,就拜托诸位先生了”
刘秉云陈渠躬身答应,刘秉云又接着说道:“殿下,虽然江南不在我们手中,暂时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北运,不过运河可以作为以后后勤运输的主要通道,这样压力就小多了,属下有两个建议,一是命令曲尚群抽调无极军组建巡河司,制造可用于运河通行的战船,维持运河秩序,同时保障军队后勤安全,这样日后即便中原再有大战,胡人的骑兵也很难威胁到我们的辎重线,二是江南虽还未在手中,但支持我们的江南大族并不少,要他们无偿援助太为难他们了,可是生意还是可以做的,中原的世家不能就这么躺在功劳簿上睡觉,现在还是他们要出大力的时候,可以以燕王妃的临清商行为首,组织大家南下与江南联络,汇集江南的物资恢复中原提供军需,这样也可充分利用运河的便利作用。”
林建岳想了想说道:“就这么办,不过这几年支持我的中原各家都快被掏空了,该有的好处还是要给的,连年大战,中原的许多地方十室九空,无主田地房屋很多,刘先生安排各地经略使清理一下,留下足够的勋田勋屋,分配好普通民众应得的东西,其它的都交给这些世家,他们本身人多,隐藏的也不少,现在重点是恢复。土地兼并本是难题,不过不是当务之急,先这么办吧,咱们要做到心里有数,不能让他们无限制扩张,以后我会有办法的。”
不能再说下去了,再说就扩展成内政会议了。
林建岳对陈渠说道:“开封府胡人破坏不大,人口不少,恢复起来很快,陈先生,开封府就拜托你了,近卫军主力我就留在开封,你要与郝天峰将军多多沟通,这里是李重山的重点目标,他一旦缓过气来首先就可能进攻这里,要有御敌的准备,守住开封皇城很难,不过我相信你们有办法的,近卫军是对胡主力,这次大战损失也不少,你要利用开封府的条件继续支持近卫军扩大,我巡视完各地就回来,那时可能就是渡河收复河北的时候了。”
“殿下放心,陈渠必将竭尽所能为殿下分忧,不过有句话属下不知当说不当说。”
林建岳笑道:“看来陈先生还没习惯咱们的做事方式,我们都是有话当面说的,什么都可以说,不必有什么忌讳。”
“中原已一统,殿下还是要确定核心之地的,否则各地各自为政,没有中央之地,以后很难梳理。”
意思很明确,可以开始集权了,权力不能放纵,否则长时间下去,又是大大小小的藩镇。刘秉云也点点头。
林建岳望着天空,不知在想些什么,刘陈二人这时也不敢说话。
“现在还不急,我所在之地就是中央之地,不过军政必须分离。军,我现在需要亲自掌控;政,刘先生带着你们治理。现在还在打天下的阶段,各军暂不能擅动,不过以后会互调的,不用过于担心。当然,中央之地以后还是要确定的,我是燕王嘛,燕地就是中央之地。”
开封府本是宁朝的京畿所在,条件成熟,交通便利,陈渠是希望燕王长留此地号令天下的,不过看来燕王志向要远远大于曾经的宁朝,目光已看向更远更辽阔的北方,这也是好事,陈渠就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说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