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我在明朝赚大钱

作者:何物阿花 | 分类:历史 | 字数:216.7万

第561章 选择阵营

书名:我在明朝赚大钱 作者:何物阿花 字数:3144 更新时间:2025-01-19 14:29:05

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远处的山峦已经披上了灿烂的霞衣,放牧归来的牛羊正缓缓的走近,地上的青草又肥又嫩,葱翠的让人不忍心踩踏下去。

因为不久之前刚刚在漠西打了大胜仗,阿巴哈尔的人们家家户户都分到了数量不菲的战利品,人们再用这些战利品从商贩的手中换取布帛、盐茶等等生活必须品。

在这几年的时光当中,虽然漠东事实上就是处于赵深的统治之下,但人们的日子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起来,普普通通的牧民也能穿上艳丽的绫子衫了,牛羊也在逐渐增多……

部落里从来都没有过上这么富裕的生活,作为阿巴哈尔名义上的最高统领,小朝鲁和乌拉图娅母子已经很久没有回来过了,人们已经有意无意的忘记了这一对母子,总是习惯性的把赵深当成是他们的首领……至于说赵深的身份,虽然他是汉人而不是蒙古人,但谁还在乎那些呢?

能让部落强大,能让部落里的人们过上好日子,就是最好首领,至于说他到底是汉人还是阿巴哈尔人,早已经已经没人在乎那些了……

“赵深啊,你可真行。”徐静昌嘿嘿的笑着:“刚才我听部落里的老巫师说,这次祭天要请你宣告祭文,可真了不起呀。”

祭祀长生天是部落里一年一度的大型庆祝活动,只是以前的时候因为部落里实在很穷,祭祀活动的规模总的弄的比较小。这一次老巫师准备大肆铺张一次,搞出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祭祀,并且让赵深代表整个部落宣读祭文。

让一个不是阿巴哈尔出身的汉人向长生天“祷告”,这是以前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但却得到了所有人的极大赞同,这已经足以说明赵深的影响力了……

“全都是小公爷的功劳……”

“行了,行了,你可别给我戴高帽了,我有多少本事自己心中还能没数吗?”徐静昌看了看身边那几个贴身的长随,不动声色的说道:“这里不用你们伺候了,都退下去吧。”

“是。”

屏退了身边的闲杂人等之后,徐静昌从抽屉里取出来一封书信,很随意的递给了赵深:“你看看这封信吧。”

这是汉王朱高煦写给徐静昌的私人信笺,信中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无非就是一些“山水相阻,遥寄相思”的普通言语。

虽说汉王朱高煦贵为皇子,但他和徐静昌本就是姑舅表亲的关系,写这么一封书信问候一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真心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这是汉王给小公爷的家书啊,干嘛要给我看呢?”

“和我就不用装傻充愣了吧?”徐静昌指着信件末尾的那一段话说道:“还不是因为汉王在书信里头提到了你嘛……”

在汉王朱高煦的这封书信当中,确实曾经提到了赵深,无非就是说他勇猛善战,乃是国之栋梁了,乍一看也不过是几句很普通的客套话而已,似乎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但徐静昌却早已心中雪亮,知道这是汉王朱高煦要拉拢赵深的意思。

汉王和太子之间的明争暗斗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双方都有自己的班底,各自都有一大区拥护者。

虽然汉王在书信当中没有明说,但暗示的意思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拉拢赵深。

现如今的赵深,虽然官职依旧不算很高,但漠西之战却已经让他在事实上成为镇守一方的重要人物,汉王分明就是想拉拢他的意思。

但朱高煦毕竟的皇子,私自结交外臣,尤其是赵深这种手握兵权的将领,那是非常犯忌讳的事情,所以才表达的这么隐晦。

“为国而战乃是我的本份,感谢汉王的褒奖……”

如果是一个老牌的政客,徐静昌绝不会公开询问赵深的政治立场,更不可能这么直白的询问他的态度。

但徐静昌终究不是那种老奸巨猾的政客,而且他自认和赵深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在这个事情上说的非常露骨:“你我之间就不用打这种哈哈儿了吧?汉王和太子之间的争斗由来已久,既然汉王已经这么问了,你总要表明一下立场吧?你到底是支持汉王还是支持太子?给我说句痛快话吧。”

“小公爷,这种事情……我得劝你一句了。”赵深坐到了徐静昌的对面,用一种推心置腹的语气说道:“自古以来,皇子之间的争斗都不适合外臣介入,这种事情咱们最好不要参与……一个弄不好,就会引起严重后果,这个道理小公爷不会不懂吧?”

“我怎么可能不懂?你以为我真心愿意掺和进这种破事当中?”徐静昌无奈的苦笑着:“我爹早就说过不要参与这种事情,但也是没有办法呀,不管我们徐家怎么极力置身事外,外人都会认为我们是汉王一党中人……想甩都甩不开呢。”

以魏国公徐增寿的政治敏感程度,当然知道这种事情不能参与,但徐家本就是勋贵出身,而且徐增寿之所以能够代表整个徐家,除了因为他本就是最大的外戚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靖难之中的表现。

一直以来,汉王党的中坚都是靖难功臣那一批人,尤其是军中将领,几乎有一多半是站在汉王朱高煦这一边的。

偏偏徐增寿有着分成身后的军中背景,自然而然的就被当成了汉王一党,根本就无法独善其身。

虽然徐增寿从来都没有表明过自己的态度,但大家都认为徐家是偏向于汉王朱高煦一系。而且徐静昌本人又和朱高煦走的比较近,颇有几分身不由己的意味……

“我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太子和汉王,不过呢……”赵深似乎完全就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老公爷对我不仅有知遇之恩,更有提携栽培之情,即便是我再怎么不愿意掺和这种事情,也得唯老公爷马首是瞻。再者说了,这不是还有静昌兄你在逼我么?小公爷想要我站在那一边我就站在哪一边好了。”

魏国公徐增寿站在哪一边我就站在哪一边,你徐静昌说我是谁的人我就是谁的人。

虽然赵深对这种事情毫无兴趣,但这个回答却让徐静昌非常非常的满意。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徐静昌哈哈大笑着说道:“那我就给汉王表兄回信了呀。”

“随便吧,我真的无所谓。”赵深关心的根本就不是千里之外的政治角力,而是另外一件事情:“我的监军大人,咱们的正事办的怎么样了?”

对于赵深来说,京城里头皇子之间的争权夺势,根本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他真正关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情:自己的权力。

现如今漠西已经打下来了,赵深控制的地盘囊括了漠东和漠西两个大的部分,虽说统治的人口还不如内地一个大型的州府,但下辖的地盘却已经非常之广阔了。

赵深曾经不止一次的对徐静昌提起过这个事情:向朝廷申请,组建漠北都司。

按照赵深的意思,就是以现在的漠东漠西为基础,逐步向大漠以北更加广阔的区域拓展,建立了一个空前广阔的“漠北都司”。

从表面上来看,有没有这个“漠北都司”的名义,根本就是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儿,毕竟这里的地盘都是赵深打下来的,也是由赵深在实际控制。

但徐静昌却很清楚的知道赵深的真实用心:他不希望朝廷在这里委派官员,而是要由他自己实际控制。

按照大明朝的制度,有了新的疆土之后,肯定要派遣大量的行政官员,管理民事和行政,但都司却是另外一个概念。

根据洪武朝的制度,偏远地区的都司一旦建立起来,除了少量象征性的驻军之外,各地各部的实际统治权依旧归属于各部首领,只是给他们印信和名义上的官职而已。

“遵其旧俗”“不设州县”就是都司的基本架构,仍然是由原来的部落统领统治各自的地盘和人口,而没有知府、知州、知县之类的官员。

一旦成立了漠北都司,赵深就会顺理成章的成为这大片广阔区域的最高主宰……虽然事实上他早就实现了这个目标。但漠北都司的成立,却可以杜绝朝廷的干预,让他具备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当天晚些时候,徐静昌就写好了一份奏陈,通过军驿发了出去。然后他把那个贴身的长随唤了过来:“徐福啊,你去办点事情。”

“少爷有什么吩咐?”

徐静昌拿出了一个早就准备好的药匣子:“这里边装的是十味丸,你送到京城亲手交给我爹。”

“是。”

“还有这个马鞍子。”徐静昌指着那个样式极为精美的奢华马鞍说道:“这幅马鞍在赵将军送给我的礼物,你带回到京城之中替我转交到汉王府。你知道应该怎么说吧?”

“知道,少爷还有什么吩咐没有?”

“咱们不是还有点金沙吧,你拿一袋子回去,交给陈长生,他知道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