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五胡争霸
作者:平原真君 | 分类:历史 | 字数:87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3章 六山一水三分田 无人石屋来住宿
慕容山接过两个锦囊看了看,朝着小花竖起大拇指:“厉害!”
慕容水接过两个锦囊看了看,朝着小草竖起大拇指:“佩服!”
“好了,现在所有的人都到帐篷外面去,包括你们两对新人。”陶辽有些神秘地说道。所有人随后都陆续离开木桌,来到了帐篷外面的空地上。见帐篷里面没有了人,陶辽拿起毛笔,思考、斟酌了一会儿,在四块儿小绸子上,分别写上了四个不同的字。等字迹上的墨汁干了,陶辽小心翼翼地逐字折叠好,并把四个字按顺序放进锦囊里。然后陶辽朝外面喊道:“大家进来吧!”
听到陶辽的话,帐篷外面的人又回到了木桌前。陶辽说道:“四个名字已经写好,都装进锦囊里了。你们姐妹俩用针线把四个锦囊缝好。平时不要拆开。以后每生一个孩子,就拆开一个。”
慕容山和小花,慕容水和小草,赶紧拿起了属于自己的两个锦囊。陶辽提醒道:“锦囊里的名字,是给你们以后的孩子准备的。所以没有生孩子以前,千万不要打开锦囊,否则就失去意义。”
陶辽说罢,让士兵们把随行的几个箱子,搬到外面的马车上去。陶辽一行就要北行去见慕容廆了,慕容哥俩和小花、小草都依依不舍。慕容兄弟俩往马车上放了很多鲜卑人爱吃的美食,像烤全羊等,还有两木桶马奶。小花、小草脸上闪烁着泪花,就像给亲人送行一样,舍不得陶辽他们离开。慕容山、慕容水到帐篷后面牵来四匹马,两辆马车各套一匹马,其它两匹马,作为路上轮换套车的副马。慕容山说道:“从这里往北,虽然只有二百多里路,但这里的地形复杂,山岭起伏,地势险要,峰峦叠嶂,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有句话形容这里的地形,叫做‘六山一水三分田’,有‘山路十八弯’之说。我这里有一张路线图,只要你们按着路线图走,就能够顺利抵达棘城。我给你们多备了两匹马,拴在马车后面。万一路崎岖不平,也可以每辆车两匹马拉。”
慕容山说着,从怀里拿出一个布包。他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张在黄绸子上画的路线图。上面除了从海边前往棘城的道路,还有一些主要的沿途地名。陶辽接过布包说道:“阿山,你有心了。这几天,感谢你们兄弟俩如此周到的安排。使我们这些从江南来的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就要上路了,也请你们夫妻多保重。等我们见到了慕容大单于,完成了任务,还会再见面的。”
一边说着话,士兵们已经把两辆马车套好了。两辆马车各坐了一个赶车的士兵,成秽、乌福和两个厨子上了第一辆马车,剩下的士兵上了第二辆马车。慕容兄弟俩跪在陶辽面前,小花、小草随后也给陶辽跪下。两对新人一齐说道:“路上请义父多保重!”
陶辽赶紧把慕容哥俩和小花、小草拉起来,小花、小草早已经泪湿眼眶。小花拉着陶辽的左手说:“本来此次随义父前来辽东,是给你们帮忙的,也是为了朝廷,为了不再有战事发生。想不到我们在这里成了家,有了自己的感情寄托,让我们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这次不能再随义父前往棘城,还请义父原谅!”
小草拉着陶辽的右手,泪流满面地说道:“虽说我们家里没有了至亲的人,但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我们非常感谢义父。义父就是我们的亲人,以后在这里我们还会有更多慕容部的亲人。请义父回到家乡,向乡亲们问好!我们会想他们的!”
“好的,孩子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已经年近半百的陶辽,眼角也挂着泪花。陶辽说道:“这些年因为战乱,导致华夏南北不能统一,百姓不能自由来往。不过我想,我们国家的大一统一定还会到来。不管这一天是十年还是五十年,甚至几百年。因为这是百姓的愿望,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已经过去的大一统秦朝,让匈奴人望风而逃的西汉、东汉,一定还会再次出现在华夏大地上!孩子们,后会有期!”
陶辽最后一个上了前面的马车。两个赶车的士兵各自“驾!”了一声,挥舞着马鞭子赶着马车,一前一后离开帐篷前的空地上路了。从空地到西边来时的南北大道,也就是一箭之地。来到南北大道之后,两辆马车马头朝北行驶。赶车的两个士兵再一次甩了一下手中的马鞭子,“驾!”的一声,四匹马开始奔跑起来。
走了一段路,陶辽掀开门帘往后一看,慕容兄弟俩,小花、小草,还在大道上向北张望着。陶辽挥挥手示意他们回去,慕容兄弟俩和小花、小草也挥了挥手,直到互相看不见为止。
两辆马车十三个人,一直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南北大道行进着。大概一个时辰后,前面出现了一个分岔路口,是往西、往北还是往东?陶辽掏出慕容山给的路线图一看,应该往西拐,才是往棘城走的路。陶辽说道:“咱们继续往西走!”
听了陶辽的话,从马车上下来两个士兵,替换了刚才赶车的两个士兵。这两个士兵马鞭子一甩,马车拐向往西的路。往西的路和刚才的南北大道相比,就有些窄了,也有些崎岖不平。走了大概有一顿饭的功夫,前面出现了一条南北流向、波光粼粼的河流。河流的宽度大约有五十步,河面上横亘着一座年久失修的石桥。虽然看上去石桥有些破损,但行人、马车通过,并没有什么问题。两辆马车,马车后面的两匹马小心翼翼地过了石桥,前面又出现了一个分岔道口。这是一个十字路口,一条路继续往西,另外两条路是往南、往北的路。对照路线图,应该往西继续前进。这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远处的景物已经看不太清楚了。陶辽说道:“天马上就要黑了,咱们找个地方歇歇脚吧!”
“陶大人,你看前面是不是一座山脉?!”前面赶车的的士兵停下马车说道。陶辽掀开门帘,抬头一看说道:“是啊,这条绵延南北的山脉,草木繁盛,看上去一派生机啊!不过现在毕竟天要黑了,等到了山脚下,我们就看不清进山出山的道路了。我们也不了解山脉的情况,说不定这座并不算很高的山脉,南北绵延数十里,甚至上百里也说不定。各位,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沿路而来,道路应该是相通的。也许山里有人家居住,我们快些往山脚下赶,以便找个地方借宿一晚。”
马车到了山脚下,借着并不算明亮的月光环顾四周,发现山脚附近的树木、植被多了起来。两个随从成秽、乌福先下了车,包括陶辽在内所有的人,也陆续从马车上下来了。
“那里是不是一座房子呢?不过看着和我们江南的房子不一样。”成秽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建筑物说道。陶辽顺着成秽指的方向一看,笑着说道:“可不是吗,今晚我们有地方住了!”
一行人都朝这个建筑物走去。到了跟前一看,原来是一处用条石搭建的石头房屋。石头房子看上去是东西两间,每一间都有一个朝南开的木门。石屋四周和前面的小路上,长着十多棵挺拔的松树。赶车的两个士兵,把套车的两匹马卸下来拴在松树上,以便让这两匹马好好休息休息。两匹副马,也有士兵从马车后面解下来拴到松树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四匹马肯定也累了饿了,看见地上的荒草,四匹马也兴奋起来,低着马头吃起了地上的草。陶辽带着大家来到石屋西边的门前敲了敲门,里面没有动静。于是陶辽让士兵们围着石屋看了看,也没有发现有人。陶辽推了推西面的木门,木门没有从里面插住,很轻松地就推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