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我就是个手艺人真没想带文明飞升

作者:一枕到天亮 | 分类:都市 | 字数:68.1万

第54章 科技文明和玄幻文明的新婚之夜

书名:我就是个手艺人真没想带文明飞升 作者:一枕到天亮 字数:2287 更新时间:2024-11-16 16:37:03

二人争论了一番没有达成一致,也就默契的停了下来。

松元青也知道,这么重大的事情,确实应该给皇帝留出充足的时间好好考虑考虑。

不过康平皇帝很疑惑,为什么松元青会如此坚持,于是便问了出来:“爱卿,你的意见孤会认真考虑的,不过孤就奇怪了,为什么你会坚持要重刻传国玉玺呢。”

毕竟如果重刻传国玉玺的事情出了岔子的话,作为提议者必然会受到影响,以松元青的滴水不漏,不可能想不到这点。

按说他也马上到致仕的年龄了,应该更加小心才对,完全没必要如此冒险。

“爱卿就不怕晚节不保?”

松元青当然知道自己是在走钢丝,钢丝下面就是万丈深渊,一不小心就会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到时候别说顺利致仕了,很可能连回家乡安度晚年都成奢望。

晚节不保?他当然怕。

可松元青不是因为怕就不做事的一个人,既然一天还在尚书令的位置上,他就会肩负起尚书令的职责来。

松元青无所畏惧的回答了皇帝的疑惑:“陛下,老臣当然知晓其中的风险,又怎会不怕。可老臣更清楚,李听白的出现对大唐来说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机遇,决不能因为怕担责任就畏手畏脚。”

“臣坚持重刻传国玺固然激进,却也是有一些担忧在其中的。鉴于目前还只是老臣的胡思乱想,所以之前一直没有和陛下坦明。”

“不过既然到了这个份上了,老臣也只得全部与陛下道来,还请陛下听听就好,切勿当真。”

“哦,愿闻其详。”

康平皇帝已经决定,无论待会松元青说的是否都对,自己都要把松元青致仕时候的待遇提高一个等级了。

这样打着灯笼八竿子都找不着的臣子,绝对不能让其寒心。

“陛下,您知道老臣出身苦寒之地,全赖朝廷重视,才没有错过读书的机会,可即便学校年年都有新的老师补充进来,到最后依然只剩下了一名老师还在坚持。”

“这名老师教给老臣印象最深的一堂课,讲的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那堂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能量守恒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是人类总结出来的唯一一条绝对正确、任何尺度下都不会失效的定律。哪怕有一天人类证明一加一等于三,能量守恒定律依旧不会错。”

“这句话老臣至今依旧奉为圭臬。”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所以当李听白出现的时候,老臣就一直在思索,他的能力到底从何而来,又是凭什么支撑起那样神奇的超自然现象。”

“假如这一切的背后是有代价的,李听白又能坚持几回?”

“体检报告显示,他和我们同样,是肉体凡胎呐。”

皇帝后背冒出一层冷汗。

其实这样的猜测和预警,康平皇帝案头不知道有多少,只不过那些因为没有坚实的依据,所以没有被皇帝放在心上。

而松元青则不同,他让皇帝重新认识到,即便李听白的种种已经不能用科学来解释了,可这个世界,终究还是科学占据主流。

“所以爱卿如此坚持,就是怕李听白的能力只是昙花一现?”

“是有这方面的顾虑。所以老臣才会觉得,有时候必要的冒险也是不可少的。”

“爱卿...说的有道理。”

然而还没等康平皇帝消化完前面的,尚书令又抛出了新的观点。

“还有一点,陛下不觉得很奇怪么。”

“哪一点?”

“陛下您想想,李听白一千多个作品里,为什么偏偏指挥刀、观音像和手珠冒出了头,余者无论再怎么精美,也都只是凡物而已。”

“这三样,一道、一佛、一王朝,难道是巧合么。”

皇帝眼睛瞬间一亮:“爱卿是说...”

“没错。”松元青点点头:“最起码,涉及到宗教和王朝时概率大一点。”

“这也是老臣阻止陛下选择桌椅碗筷的原因。”

“同理,祭祀就更不用说了,中华文明立足之根本,想来机会也不小,所以涉及到鬼神这块千万慎重。否则真是祖宗也就罢了,若弄出来的是吃人的邪物,我们可就成千古罪人了。”

皇帝抹了一把冷汗:“爱卿放心,孤省的了。”

好处也是有的,松元青一通有理有据的分析下来,虽然让皇帝的可选范围变得小了许多,却也意味着不用再发愁挑花眼了。

可着正面和光明的东西挑就行了。

如此,皇帝突然觉得,传国玉玺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既是王朝象征,寄托着众生所愿,而且堂皇大气,不怕弄出什么奇奇怪怪的负面效果。

把难题留给皇帝后,尚书令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康平皇帝陷入无比的纠结之中。他头一回意识到,自己此前还是小看了李听白带来的变化。

而他们争论的焦点,此刻就静静的躺在案头的一个四方锦盒里。

皇帝揭开盖子,把传国玉玺从锦盒里小心的捧了出来。

能看到,哪怕有最厉害的修补大师进行了修补,玉玺上面依旧布满了数条细小裂纹。

可以想象的到传国玉玺当初受到了多么大的损害,没裂成两半已经是苍天庇佑了。

而且因为迫不得已使用了其他玉石进行填充,还可以看到不少边边角角的地方明显和主体颜色存在很大的差异。

远望还好,凡是近距离观察过,和看过高清照片的人,就没有不失望的。

传国玉玺?就这?

也就怪不得民间重刻传国玉玺的呼声一直很高了。

然而此事甚至关系到大唐国运,皇帝不敢轻易下决定,于是让殷怀把珍藏在大内深处的第二块和氏璧取了出来。

这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二者的品质相差无几,传国玉玺固然有岁月变化积攒下来的厚重沧桑,依旧比不上第二块的浑然天成。

这块玉,天生就是为传国玺准备的。

尚书令有一点说的没错,该出手时就必须果断,世上不存在万无一失,一直等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李听白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康平皇帝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费了很大的克制,才忍住没有下令,重刻传国玉玺以彰显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