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里的配角小村姑翻身啦
作者:夏西西 | 分类:现言 | 字数:120.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章 休养日子4
“闺女,吃饭了,你在写什么呢?头都低到桌子上了。”小蔡婶子手上端了个汤碗面,一边说一边打开房门,就看到女儿坐在窗前的小桌子旁,在写些什么。
午饭就是用筒子骨熬出来的汤下的面条,她用大碗全部盛了过来,准备吃多少就往饭碗里盛多少。
面条是昨天上供销社的时候买的,面粉是两毛一斤,面条是三毛二一斤。
这一毛二在现在这个年代可不是能当洒洒水就当看不见的钱,所以一般大家都会买了面粉回家自己做面条。
但是昨天她儿媳妇非要买了给她,说买面粉回去做还要时间,晚上要吃的话来不及。
所以后来就买了两斤面条,两斤面粉。
小蔡婶子看儿媳妇那么主动,她就默默的拿了。
毕竟就这点东西也要花一块多钱呢。
张秀兰也不想这样,但是供销社什么都贵,她带婆婆来一趟,总不能只给小姑子买点熬药的东西吧,还不如主动点买点吃的,听上去也好听。
朱小琴一听她娘喊吃饭,应了一声就停下了手中的笔,回头就看见她娘把大汤碗放下。
她赶紧站了起来要去帮忙拿碗分面条。
小蔡婶子看她过来要去拿碗,赶紧喊她坐下,“你坐好了等吃就行了,两个碗还要你拿呢。”
虽然看着女儿今天确实是好了很多,但是在去医院复查之前,她的心都还不能完全放下。
现在让她不要做事,好像她就能好的更快一点。
“知道了,娘啊,我真的好很多了,刚刚一下子写了四张纸的字,头都没怎么晕。”朱小琴接过了她娘递给她的筷子坐在了桌前,等她娘给她盛面条。
小蔡婶子一听她写了那么多,就知道她刚刚剁肉馅做饭的时候她一直写着没停。
“你可注意点吧,刚好了千万要小心,写东西什么时候都能写,”她一边给女儿盛面条,一边叮嘱她,“自己的身体自己要在意啊!”
“我晓得,我会注意的。”朱小琴端着她娘给她盛的面条,一边吃一边回答道。
由于之前的社会的形势变化,作家这样的脑力劳动者的待遇大幅度的降低。
后来更是情况特殊,写作都是为劳动人民服务,不是为了稿费而写作,所以现在写作是没有稿费的。
稿费的恢复约莫还要七,八年左右。
她现在写东西往出版社投稿子,等以后稿费制度恢复了,这么些年总有些文章能被选中吧,这样她以后专职从事写作也有理由。
而且虽然现在没有稿费,但是有荣誉啊。
出版社如果选中了稿子的话一般都会寄一些书本或者纪念章之类的东西来鼓励作者。
主要是闲着也是闲着,不行她写了把稿子存着,以后再说。
“我记得你们老师不是还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吗?你回来还跟我说学校还给他奖励了,是吧?”女儿一说到自己开始写文章,小蔡婶子突然想起来她以前提过的老师。
朱小琴回忆了下,他们上的初中是三个村共用的,学校里的老师有村里的知青,也有村里上了高中的村民。
稿子被登的那个老师是个知青,写的是知青积极学习种田,响应号召,积极支援农村建设。
虽然这些年都是这些文章,但在朱小琴的回忆里,她那个老师确实是文笔好,写的让人看了感动的热泪盈眶。
文章发表后,出版社给他寄了好几枚像章来鼓励他继续好好建设农村。
学校比较实在,直接奖励了这个老师十斤米和两斤肉,还有两尺布票。
然后七零年的工农兵大学招人,他就被推荐去了。
就算是特殊时期,文笔好有时候也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
这不是靠文章赚钱,这是靠文章改变命运了。
“对的,不过那是好久之前的事了,怎娘你怎么突然想起来了?”朱小琴有些疑惑。
“你们那个时候,跟疯了一样,你还好,那个时候刚初一,还小,你那几个堂姐天天写,要去报纸上发表,光邮寄费就花了不少钱。”
想到这儿,小蔡婶子提醒女儿,“你自己写写就好了,就别往外说了,等哪天你文章报纸上发表了,我们再说这事。”
“哎呀,我就是写写试试,娘你赶紧吃面,面都要坨了。”她还没说要去投稿子呢,她娘比她有信心多了。
“我知道,但是你写归写,可不能像刚刚那样了,你现在是觉得自己好点了,身体还是虚的,要不然你待会看,吃完饭你头就要晕了。”小蔡婶子说完这话,赶紧吃了两大口面。
朱小琴没接她娘的话,吃完饭饱了那头晕是困了呀。
她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身体了,吃完饭本来她就想着小睡一会儿,结果一睁眼,太阳都落山了。
她本来想着就睡一会儿,然后就起来帮她娘一块包饺子的,结果醒来都快要吃晚饭了。
这天气冷,饺子包了就冻住了,也不会坨掉。
小蔡婶子把两斤肉都剁了,然后把家里有的那两颗白菜也剁碎了,和肉拌在一起,加了酱油,盐,糖给一块拌了。
两斤面粉是不够包的,拿了家里本来就有的豆面和高粱面给一块揉了擀了面皮出来才差不多够。
一下午就在擀饺子皮和包饺子中度过了,包了大概两百来了颗饺子出来。
两百来颗,听上去多,但是三个大人,加个半大的再加个孩子,一顿一百颗饺子都不一定够,而且还得给儿媳妇带些回去给亲家。
今天晚上一顿,明天中午她再和小琴吃一顿就没了。
不加调料,这一堆饺子成本都有三块了,两顿就吃完,可吃不起啊。
要不是情况特殊,这么做饭她可下不去手。
饺子跟元宝一样,密密麻麻的摆在竹编圆篮子里,因为天气的缘故,包好一会儿就硬了,所以摆在里面也不用担心会粘在上面。
篮子里一圈一圈的码了大概一百来个,剩下的全在桌上摆着,就等着张秀兰和朱建国带着儿子到了,就准备下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