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清穿之后宫升职日常

作者:爱吃紫米酸奶 | 分类:古言 | 字数:147.4万

第150章 各人心思(4)

书名:清穿之后宫升职日常 作者:爱吃紫米酸奶 字数:2096 更新时间:2024-11-16 15:32:41

苏麻喇姑站在太皇太后身后,目光平静如水,“奴婢觉得,顺应自己的心便好。”

有些时候,身为奴婢,不管和主子关系有多好,都要时刻注意分寸。

苏麻喇姑之所以能在太皇太后薨逝后还能在后宫过的不错,就是因为她自己足够理智清醒清醒。

眼下,苏麻喇姑看似说了一句废话,但同样这也是太皇太后想听见的。

不管是作为太后还是作为太皇太后,孝庄都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上位者,她的思想就不是能将人放在与她同一位置探讨的,她生性就喜欢替别人去做决定,不管是先帝的顺治,还是如今的康熙。

“苏麻,有时候,哀家还是羡慕你,你一人无牵无挂,不像哀家,总要顾忌考虑这么多。”

苦笑一声,太皇太后摇了摇头,她转过身,手上握着被她拿下来的佛串,“找机会将皇帝请来一趟。”

苏麻喇姑低头应是,“奴婢明白。”

……

“皇祖母请朕过去?”

康熙坐在椅子上,正前方站着过来请人的苏麻喇姑。

“事关中秋册封,太皇太后想和皇上简单沟通一下,”苏麻喇姑弓着身子,话说的恭敬。

听了话,康熙沉吟片刻后点头,“朕知晓了,还请苏麻姑姑替朕给皇祖母带话,朕忙完手中政事即刻过去。”

招了招手,让候在一旁的苏培盛送苏麻喇姑离开,康熙摸了摸下巴,又一次从身侧抽出一本批红奏折,奏折上是有关一些蒙古亲王在此次藩王之乱中做出的混账事,包括不听军令,擅带女眷,扰乱百姓……总之大大小小一箩筐,如今全被捅到他跟前。

奏折自然已经被康熙处理过,不过康熙觉得此时太皇太后找他,倒也能让太皇太后自己看一看。

伸手,随意从桌面上又挑出两本都在对蒙古进行批判的奏折,康熙将其单独放在一边备用,这不怪他先提前准备,实在是不知道太皇太后要和他说什么,万一是令他为难之言,倒不如用这些奏折堵上她的话。

自觉深明大义的康熙直到太阳西斜才带着人赶去慈宁宫。

太皇太后为了等康熙过来,晚膳都还没用。

“正好,陪哀家一道用膳吧。”

太皇太后有求于康熙,加之他们祖孙的感情还是在的,有些话讲出来,很能提升周围气氛。

康熙笑着点了点头,撩起身上常服坐下的时候,还感慨自己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来慈宁宫请安。

“你平日忙的很,总往慈宁宫跑像什么话,”太皇太后说着话,边将苏麻喇姑盛好的羹汤送到康熙手里,“尝尝,这是你最爱喝的老鸭汤。”

“劳烦皇祖母帮朕准备,”康熙拿起汤匙舀了一勺送进嘴里,“还是原来的味道,记得朕小时候总是不爱吃饭,皇祖母每每都将这汤放在饭后食用,朕若是想喝汤,就不得先用膳。”

“是啊,那个时候你挑食的很,一点口味不对就要闹,你额娘不舍得管你,”太皇太后一脸唏嘘,“如今时间一晃,她都走了十几年,你也从会闹会耍脾性的孩子成长为合格的帝王,真让人猝不及防。”

回头想一想,顺治六岁登基,康熙八岁登基,这两个人都是少年帝王,一开始肯定没有什么能力去掌控朝政,为此,太皇太后操心的东西一向不少。

只是康熙比顺治强的点在于他对时机的掌握和个人能力的把控,所以顺治英年早逝而康熙却能年少掌权。

在饭桌上,太皇太后和康熙聊的最多的就是年少时的那些事。

说起来,那段时间是康熙过的最轻松自在的日子,亲爹虽然混账但还正常,亲娘活着,自己又是后宫仅有的几个阿哥之一,被各种人疼爱关注。

若是能有机会,康熙甚至还想回去体验一把,童年的经历太短,登基之后更是风霜雪雨齐齐落下,更衬得年少岁月的美好。

祖孙两人忆往昔,话说的最多的当属太皇太后。

毕竟比起男人,女人更加感性,不管是属于哪个年龄段的女人。

康熙坐在一旁听着,偶尔喝完一碗汤后再让身边伺候的宫人帮忙满上。

太皇太后感慨,“玄烨,哀家老了。”

康熙一愣,随后放下手中碗筷,“在朕心里,您依旧是当年的皇祖母。”

太皇太后闻言叹气,当年,是说她当年太过独断专行,借此机会要点她?

晚膳已经到了尾声,两人没心思继续用膳,起身,康熙扶稳太皇太后手臂,他们干脆去了榻间。

榻间早就准备好茶水漱口,有关餐后甜点也都就绪。

见此情此景,康熙觉得不出意外,太皇太后要出招了。

“玄烨,这次中秋册封,你原本的打算是要册封七嫔。

哀家不是要阻止什么,虽说你选出来的这七个人,各有各的优点,但蒙古那边,不能一点都不顾忌。”

到底,太皇太后还是想要为蒙古和科尔沁争取一次。

康熙没有立刻回答,他先是将含在嘴里的茶水咽下,随后朝身后招了招手,由梁九功将他带来的奏折搬过来。

“皇祖母,这些都是有关蒙古的一些折子。”

嗯?

太皇太后不动声色的捡起最上面的一本翻看起来,结果就让她瞧见了被康熙用朱砂圈出来的那大大的违抗军令四字。

太皇太后:……真不争气!

“皇祖母,并非朕不想关照他们,实在事情做的太过,边疆好不容易稳定,再乱起来对大清没有好处。”

将话说完,康熙又继续拿着剩下的折子举例。

这还真不怪康熙不给面子,蒙古自己的把柄太多,又不怎么喜欢长脑子,眼下和刚入关的时候能相同?不知低调还使劲得罪满汉朝臣,康熙都觉得不可思议。

“玄烨,蒙古太大,总会有几个不懂事的跳脚,你自可不必理会他们。”

太皇太后尽量找借口圆话,可惜借口太烂,自己都用不下去。

太皇太后:……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