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来者在古代被迫种田
作者:晚风渡月 | 分类:古言 | 字数:38.5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9章 云城初体验
接下来的两天,沈誉和温慕清都一一带陆离养兔子。
摘什么样的草适合兔子。
该怎么喂养、放出来活动、清洁兔舍。
温慕清觉得也差不多了,可以启程往下一个未知的路途。
第五天,沈誉两人正式向陆母、陆离辞行。
临走前,温慕清还留下了10两银子,叫陆离把欠的银子还了。
要是哪天兔子养得好,讨债的直接把兔子拿走了,陆家两人那可不一定能护得住。
剩下的钱可以给陆母找个大夫看看,或者留着用先,至于这个钱,以后陆离宽裕了再还。
陆离和陆母感激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只知道一个劲的道谢。
陆离很舍不得他们,把两人送到村口才回去。
“娘子,你就直接把这10两给他,也不怕他不还?”
沈誉其实也不是个小气人,只是这世间能过得好的没几个。
就是自己这个心软的娘子不会一路都当散财童女吧?
不过只要他娘子高兴就好。
“我没想过要他还钱。他是个有志气的人,这样不过是给他一些激励罢了。”
“我也不是什么人都送钱的,有些人付不起、立不住,不值得我们费心神。”
“果然是我娘子,心善但是不愚善。只希望陆离以后能立得起来吧。”
“嗯,至于销路,我现在没有说,我不确定一品香那边会怎么样。”
“这个娘子放心,兔子养好是不愁销路的,兔肉和皮毛都能卖钱,要是量大了,一品香也能吃的下的,就看娘子的菜谱了。”
沈誉现在对他娘子有迷之自信,从来不问缘由,只想在她身后支持她。
两人在镇上还了马,又改租马车、租车夫。
最近几天雨还是有点多,坐马车好些。
连续坐了两天的马车,终于到新的城池了——云城。
云城在临城的西南面,也属于南方,但是气候要比临城好些。
临城位居南丰国的正南方,但是四季很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春天相对来说还是有毛毛雨的多,夏天雨水足,秋天有点干燥,冬天下雨天会湿冷,雪的话一般高山才有。
据沈誉介绍,这云城四季如春,不冷不热、刚刚好,鲜花多、水果多,当然虫子也多。
温慕清刚入云城地界就被蚊子咬了手臂几个包。
前世O型学的温慕清可是很受蚊子喜爱的。
一个夏天下来,手臂和腿都是包,还有些痕迹久久都不消退。
云城的城门比临城的还要严,除了盘问,还要看路引。
因为这豪华马车,外地路引,沈誉最后还是给了50文钱的好处费,才顺利进城。
没办法啊,后边都排起了长队,排队的人都开始抱怨了,这士兵却一点都不让步。
无奈沈誉只好掏铜板,给了10文不接、20文也不接,最后沈誉直接掏了50文才放行。
后面进城的人也是每人给了两个铜板。
温慕清觉得这应该是云城最大的那个官默许的。
民不与官斗,也斗不过。
云城的第一印象不太好。
接下来给温慕清更不好的体验是,这里的客栈一般,收费却是临城的一倍多。
不知道自己是外地人被宰了,还是所有人都一样。
两人还是要了间房,把行李放好,休息一小会就出门觅食了。
今天不去各种酒楼吃饭,主打街边的小馆。
两人进了一间苍蝇小馆,是一对老夫妻的面馆。
温慕清在临城也见人家卖面食,不过多是路边摊,摊位不贵,一个月也就300文钱,但是卫生得搞好。
这里街道上除了一些小的摊位卖点鲜花、玩具、蔬菜,好像没有临城的丰富。
“二位是要吃面吧?看着面生,应该没来我家吃过,要不要给你推荐一下。”
老妇人端来一壶茶,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茶水有股淡淡的茶香,温慕清很喜欢。
“是的,我们第一次来,不知店里哪种最受欢迎。”
温慕清也没有见到菜单或者牌牌,实在不知该怎么点餐。
“我们店有酱油拌面、清汤阳春面、豆角焖面、牛肉面、鸡蛋面。”
“酱油拌面和豆角焖面点的最多。”
老妇人说的酱油拌面和豆角焖面,温慕清都想尝试一下,但是不知该选哪个。
“就要这两个吧。”
看着温慕清那个纠结的样子,沈誉直接把两都点了。
“好勒,二位请稍等。”
夫人转身进了厨房。
“相公,你怎么不点你爱吃的?”
“面食我都可以,不挑的,你先吃,吃不完我再吃。”
沈誉可不嫌弃自家娘子吃过的东西,嘴都亲过那么多次了,还怕口水吗?
“这不好吧,我先看看做出来的面是怎样的,到时我们一起分享。”
过了一刻钟左右,先上来酱油拌面,分量很足,焖面还要一会儿。
老妇人还特意拿了两个空碗过来。
温慕清会意,拿了筷子夹了一些面到小碗里吃。
味道很不错,酱油放得不多不少、不咸不淡刚刚好,还有一股葱油的香味。
大碗的面里还有不少的油炸过的葱,很香,这个她很爱吃。
沈誉只吃了一根,全部挑到她碗里了。
一旁的老妇人,一脸笑意的端来豆角焖面。
“这位小娘子,你相公对你真好,很体贴,来我这吃面的人不少,得丈夫照顾的人没几个呢。”
温慕清只是笑着看向沈誉,没有说话。
豆角焖面用的四季豆,这个出的早,这个时候长豆角也慢慢出来了。
出来前,温慕清还特意交代梨花婶子,帮她把适宜的长豆角腌制成酸豆角。
至于制作方法和她上次从娘家带来的腌酸萝卜一样。
有条件就多腌些,最好是大伯母几家吃不完的也腌了。
“这个豆角焖面很不错,也很适合我的胃口。”
温慕清见豆角焖面里还有几片五花肉,想来价格应该比酱油拌面的贵些。
“适合你的胃口就好。”
说话间,在厨房收拾的老伯也出来了。
“您这个面很不错呢,怎么没有几个客人?”
这个点刚过午时不久,照理说应该还会有人来吃的才对。
“唉,这个说来话长。您二位刚刚进城,是不是交了进城费?”
老伯一边说着,一边摇头,满脸愁容。
“是的,走路进城的给了两文,我们坐的马车比较好,给了50文才进来。”
“这些王八羔子,胃口越来越大了!也不怕哪天为此送命。”
“哎哟,老头子,这话可不能乱说,小点声,你是嫌命活长了。”
一边的老妇人见自家老头子一激动起来,声音越大,赶紧制止。
“不是我不想活,是他们不给我们活路,现在天天的网上涨。”
“以前云城进城不收钱,我们也是在街上摆摊的,每个月给个固定的摊位费。”
“后来来了个后台硬的狗官,摊位费一涨再涨,我们的收入还不够摊位费。”
“远在京都做生意的孩子,知道我们不想远离故土,给我们买了这间铺子开面馆。”
“谁知道,这个铺是自家的,还是逃不过被压榨,说收什么保护费,每个月2两银子。”
“本身都是小本买卖,赚不了几个钱,一个月收2两勉强还能做下去,谁知那个狗官纵容下面的人,隔三差五的来吃白食,还每次都收个几十一百文的孝敬钱。”
“我们只能把面的价格提高,这一来,食客就少了,再加上进城费也比之前涨了一文,街上的人都少了,更别说有生意可做了。”
“就没有人管管吗?”
“谁敢管,反抗都要脱一层皮,再说了,大多数人不来就是了,没人敢去惹当官的,况且他还是这里最大的。”
也是,大多数老百姓面对压榨,除了心理愤愤不平,又能怎么样。
就算同样是当官的,官大一级压死人,往上告的有几个不被背后的势力弄死,谁敢啊。
“我们本来也打算把这铺子卖了就去京都投奔儿子去的,消息放给牙行1个多月了,没人买。”
“只有那个狗官出了50两,这个铺子当初看着位置好,虽小,也是350两买下的。我儿子来了信,说50两就50两吧,保命要紧。”
350两的铺子只给50两,这不是明抢吗!
但是一介白身又能怎么样,活着才是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