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姜月的古代田园生活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34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6章 我小弟让我擎等着吃就成
姜月听到姜老太太的话不由满头黑线,那能怪谁呐!
还不是您老谁都不信,只信自己分饭最公平,非要把着勺子吗,别个人哪里敢碰。
这话姜月也只敢在心里嘀咕,可不敢说出口,怕被老太太喷,况且老太太说的也是实情。
家里若是年节奢侈的杀只鸡,别人或多或少还能啃上两三块肉,只姜老太太自己吃那干巴的鸡爪,和没肉的鸡头。
姜月想到这里心里既暖又酸,把锅里的两条鱼小心捞出来,一个海碗放上一条,又舀出一大勺豆腐块,让等着端饭食的姜大毛和赵翠英端与姜老太太和姜来福。
待把所有人的饭食都分好,姜月也端着满满一碗汤汁浓白的鱼汤上了桌。
还真和老太太说的一样,分饭的人最后果然只能看着别人吃喝。
今晚也和往常一样,摆开两桌,男人一桌,女人一桌,每桌都有一大海碗的红烧肉和一大海碗的家常版豆腐香菇煲。
每人面前还有一碗热气腾腾,鲜香味美的胖头鱼豆腐汤,手里都拿着白暄暄的大白馒头。
各桌在姜来福和姜老太太夹第一筷子后,也跟着把筷子伸向自己早瞄好的饭菜。
有趣的是所有人放着红烧肉不吃,都把筷子伸向今日的新菜品,豆腐煲。
叶氏也先夹一块煎的两面金黄的豆腐,一口咬下去,热烫味浓,轻嘶一下,发现大家都被烫的吸溜嘴,不由失笑。
待嘴巴里的豆腐稍凉,再细咀嚼,豆腐每个细小孔洞里都浸满汤汁,混合着菇类和木耳特有的香味,这豆腐这样一炖,竟是这样好吃。
忙又夹一块放到四毛的碗里,再去夹时豆腐依然没了!
这就没了!
只得把筷子伸向香菇与木耳,香菇吸饱了汤汁,菇伞变得肥厚,咬一口满口鲜香,就连她不爱的木耳经过烹制似乎也变成另外一种吃食,肥嫩软糯。
桌上无人说话,众人都专心吃着肉菜,很快,最先空盘的是豆腐香菇煲。
姜大毛眼疾手快夹走最后一片木耳,得意望向懊恼不已的弟弟妹妹,张开嘴放进嘴里。
“大姐,这个豆腐可真好吃,蘑菇和木耳也好吃,我都没尝出味儿它就没了。”二毛嘟嘟囔囔。
“就数你吃的多,你是怎么说出你没尝出味儿来的。”姜月不由扶额,看着没有吃满足的二毛。
“月娘,这个叫豆腐的吃食可真不错,我喝鱼汤的时候还觉得它带着鱼汤味,鲜美水嫩极了,这做成闷菜从里到外竟是满满的干菇味还有各色配料味,滋味比起鱼汤里的豆腐更胜许多。”叶氏满脸掩藏不住的惊叹。
”是啊,三婶,书上说豆腐极容易入味,和啥食材一起烹制就带上啥味,而且它还很营养,也不像豆子吃多还容易胀气。”
“那我们啥时候开始卖这个豆腐,这么好吃的东西肯定很好卖,我们卖多少钱一斤好呐!”
“三婶,别着急,这个豆腐我另有用途,明儿你和三叔去给许家送馒头的时候,把灶房里我留下的豆腐带上两块交给梅厨娘,就说是我们家这两日琢磨的新吃食,请许太夫人尝个新鲜,再把我们今日如何做的两道豆腐菜告诉梅厨娘就成。”姜月言笑晏晏。
叶氏一边听姜月说话,一边细细思索姜月的用意,突然她想到什么眼睛猛的一亮:“我知道怎么和梅厨娘说了。”转而又想到另一个问题:“那还剩下另外两块呐。”
这个三婶比她想象的心思更细致,别人还一头雾水,她就能看出送豆腐的关窍。
“剩下的两块就有劳二婶明早的时候,让鹤来酒楼的车夫带回,送给徐掌柜,千万记得交代车夫轻拿轻放,莫要弄碎。”
许太夫人目前看着确是个慈和的长辈,待人也算厚道,还没有富贵人家目下无尘的高傲。
但姜家往后的路还很长,以后不受人掣肘必然要多多筛选出几个可以合作的生意伙伴。
这两根橄榄枝她递出去了,至于结果如何,最迟两日后也该有分晓。
姜老太太看着微弱灯火下,轻笑沉稳的大孙女,疑惑道:“月娘,你想把这个豆腐交与这两家卖吗。”
“不是,阿奶,至于如何合作,还要看他们给出的诚意,或许许太夫人和徐掌柜见多识广,看不上这豆子制成的简陋吃食也未可知。”
“那是他们没眼光,这样没眼光的人就是找上我们,要与我们家做这个豆腐生意我们也不踩他们。”姜老太太对于自家的豆腐就是这般自信。
一旁旁听的众人忙都附和姜老太太,给予姜老太太十万分的支持与肯定。
“是啊,大侄女,这样端碗吃肉,放碗骂娘的人我们千万莫要与他们做生意。”陈氏被带的义愤填膺。
姜月不由有些侧目,这个二婶原来也知道端碗吃肉,放碗骂娘的行为不好啊。
陈氏突然就扭捏起来:“月娘,你看,我娘家弟弟也在酒楼供职,不知可否也送他们酒楼一份,若是生意做成,我们家也能多一笔进项。”
姜月向来不会主动翻腾原主的记忆,那是独属于姜月娘这个人的,她的生活,见识,与细微感受,姜月都会帮她妥帖保存。
这会儿听到陈氏说起陈家舅舅,姜月的脑海就浮现出原主知道的陈家舅舅的一些信息。
陈氏一共姐弟五人,陈氏说的在酒楼供职的弟弟是同胞姐弟中的幼子,名叫陈耀祖,也是最小和最有出息的那一个。
年少时上过学堂,考取童生两次不第,家里无力供奉他继续求学,陈耀宗就从学堂退学回家。
后面在他同窗亲戚家中的酒楼打工补贴家计,他识字人又聪明圆滑,这么些年已然做到酒楼的二掌柜。
当然这些事都是听陈氏说道的,就算陈氏有所夸大,想来也出入不大。
姜月看到陈氏变换的脸色也不在意,想了想道:“二婶说的是,这做生意与谁做都一样,和气生财就好,陈家舅舅供职的酒楼在我们永宁县,我们这里离永宁县可不近,家里诸事繁忙,实在抽不出人去永宁县跑上一趟。”
陈氏听到姜月答应已然喜出望外,忙道:“我也知家里忙乱,再过得几日就是我老娘的生辰,虽然不是整寿,但我这个兄弟年年都会回来给我老娘磕上一个头,到时我带上豆腐回娘家走一趟就是。”
一旁的姜老太太听见亲家生辰将到,原本含笑的面色就带了思量。
想了想还是开口道:“以往我们家自己都够呛,这些亲家们都怠慢了,过得几日亲家生辰你回娘家把二毛三毛都带去,也让两个外孙子给他们姥姥磕个头,再割上一刀肉,捡一筐馒头,家里鸡蛋若是不够再去村里收上三十个鸡蛋,也算你这个出嫁女的一片孝心。”姜老太太一番话说的不疾不徐。
一旁同是儿媳妇的赵翠英和叶氏听的满脸羡慕,也不知道她们爹娘过生的时候婆婆会不会也这样安排。
陈氏听完忙摆手:“不用的,娘,我把二毛三毛带上就成,二毛他们小舅不让我回家捎带东西,让我只管带张嘴擎等着吃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