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演员
作者:雄心无畏 | 分类:历史 | 字数:110.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67章 阅兵献礼,壮哉少年
张合话音刚落,只听身后五百西凉铁骑齐齐高喊:“为殿下贺!为燕国贺!为大汉贺!”
虽然高句丽归属燕国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许多燕国百姓都已知晓,但刘信自收复高句丽以来,一直出征在外,还没返回燕国对将士们进行表功,也没真正的把这一事情公之于众。
借着举国欢腾的日子,让阅兵仪式更加精彩绝艳,把燕军将士的功绩再度提高,令百姓再度感受燕国无与伦比的实力。
即使百姓们知道这事,但听到张合的豪言壮语,让百姓们豪气丛生,倍感骄傲。
欢呼声、呐喊声再起,瞬间淹没整个阅兵现场。
唯独站在刘信身后的慕淑,及在城墙上观礼的乙巴素、晏留等原高句丽官员脸色奇怪无比。
这哪是我们主动投降,是逼迫我们主动投降好不好!
哎,没办法,我们也想反抗一下啊,但实力不允许啊。
待欢呼声稍稍平息,刘信向下喊道:“高句丽君臣深明大义,日后必有福报,今后同为一家,高句丽百姓即我燕国百姓,即大汉子民,当相互扶持,荣辱与共。”
“张合、张绣、田豫,及一众将士功不可没,理应嘉奖,赐名高句丽为大汉震州,任命田豫为震州刺史,拜张合为镇东将军,张绣为镇北将军,镇守震州,其余将士按功论赏。”
将士们齐齐行礼,“谢殿下厚赏。”
西凉铁骑刚下场,后面的队伍再次引动百姓的议论热潮。
“怎么是一群孩子?”
“怎么还有女子!”
“怎么才这么点人?”
听百姓的议论,便知这是潜龙学院兴汉班的孩子们。
这些孩子本就是燕国的后起之秀,被重点培养,经历了东北大战、驰骋海洋、攻取南海后,每个人身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再也不是以往那些稚嫩的少年,而是燕国真正的战士,是燕国今后的顶梁柱。
这些孩子仅不到五十人,还有一小半是女子。
走在阅兵大街上,略显单薄,但却是最显眼的一支队伍。
这次远征,孩子们的表现着实惊艳,不仅让刘信深感欣慰,让卢植倍感骄傲,更是让内阁各部官员刮目相看。
少年强则国强,这是刘信大肆兴办教育的初衷。
燕国建立五载,已有初步成效,现在让这些孩子们登场,是要让他们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鼓励正在上学的燕国孩子们努力刻苦,立志成才,长大后为燕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刘信知道潜龙学院对其他学子来说,非常不公平,他们不仅拥有最强大的师资力量,背后有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资本,机会也比起普通人多的多。
但是没办法,这种事在后世都很难解决,就不用说阶级分明的古代了。
刘信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把潜龙学院的标准降低,让更多低级官员的孩子入学,让他们也有广阔的舞台,更多的机会。
最后慢慢开放到为燕国做出贡献的农民、工人、医师、商人。
潜龙学院不再是仅有几个班的学校,而是像县学、郡学那般的规模。
逐渐缩短差距,让教育相对公平些。
孩子们均骑着战马,缓步走到城楼前,随后像张合他们那样,转向城楼。
世子刘健及荀缉、诸葛亮、司马懿齐齐上前,刘健手捧三国舆图,荀缉持夫余王的金刀,诸葛亮拿沃沮王的玉印,司马懿托挹娄王的王冠,向城上刘信献奉。
刘健用着还稍带稚嫩的声调,喊道:“夫余、沃沮、挹娄不顾燕国威德,收留延忧叛军,等同向燕国宣战,泱泱燕国岂容宵小挑衅,学生刘健奉燕王之命,同潜龙学院兴汉班四十六名学子,率燕军将士,征讨三国。”
“我等不辱使命,夫余王、沃沮王被俘,挹娄授首,三国平定。三国军民苦其王已久,决意归顺燕国,现献三国舆图、夫余王金刀、沃沮王玉印、挹娄王王冠于殿下。”
“燕国拓地千里,得民七十余万。威震寰宇,四海臣服。”
“谨为殿下贺!为燕国贺!为大汉贺!”
潜龙学院其余学子重复道:“为殿下贺!为燕国贺!为大汉贺!”
“轰!”百姓中再度沸腾起来。
“什么!这三国竟然是这些孩子们拿下的!”
“不愧是世子,当真是虎父无犬子。”
“那些女娃娃居然这么厉害!”
“是啊,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一时间,百姓对这些孩子有了重新的认识,其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有佩服者,自然就不乏心中酸涩之辈。
“还不是咱燕军将士勇猛,要不这些娃娃怎么能攻克三国,要知道咱燕王如此英雄,也是十八岁才开始发迹。”
这家伙还真不是有意诋毁这些孩子,只是作为成年人,难以想象孩子们身上藏储的能量。
想想后世一些老爹教训儿女时,那一套陈旧迂腐的说辞就知道了。
这就是思维上的限制,观念上的固执,消息上的闭塞。
许多人有着同样的想法,只是碍于献功之人是世子刘健,也就不敢言语。
毕竟燕军之强铭刻于心,有如此强军,到哪不是横扫四方。
“嗯,说的有理,定是如此。”不少人纷纷赞同。
“荒谬!”看来还是有人鼎立支持孩子们,“《左传》有言: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若非世子他们居中指挥,出谋划策,部署战略,三国岂会如此轻易拿下!”
“可是他们最大的也就十多岁,小的也不到十岁吧。”
“那又如何!古有甘罗十二岁拜相,我朝霍嫖姚十七岁封‘冠军侯’,世子他们仅是刚刚崭露头角,距顶峰之势还早,又有什么不可能!”
这家伙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当即有不少人转变过思想。
人家说的确实很有道理,甘罗拜相,霍去病封侯,几乎到达人生顶峰,但人家也不是出道即巅峰。
刘健他们才刚出道,虽然是灭国之功,拓土之劳,但这三国本就不是什么大国,还真算不上巨大的功勋。
等到他们到达巅峰之时,极有可能早就超过甘罗、霍去病当时的年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