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奸相
作者:王远洋 | 分类:历史 | 字数:111.4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6章 亲家母首肯
唐律忐忑不安,如果一回来就向母亲说明白就好了,又担心母亲听了受不了,一下子接受太多信息,是有些信息轰炸的嫌疑,为了母亲身体健康考虑,还是不说。不说也不行,让书童去说,结果还不如自己去说,书童不是当事人,有些事,他也说不清楚。
见了母亲,唐律不敢隐晦,一五一十,全都交代清楚。
就是如何通过一个白日梦知道了两个鬼的谈话内容,然后就知道赵家庄赵小姐被鬼缠的事,一一说清楚,唐母听完,连忙问道:“那个赵小姐怎么样 ?律儿是否见过?”
“见过!”唐律答道,然后又把那一夜的情况说了,就是被赵老爷设局喝酒,将他灌醉后送入洞房的事也说的清清楚楚。
唐母一听,哈哈一笑,原来是这样!
唐母很高兴,原来自己的儿子还是这么诚实!不当官也好,当官时间长了,受到官场风气的影响,说不定就一说话就撒谎了。他还是保持着初衷,喜欢讲真话,估计这也是吸引赵小姐的地方。
“母亲,孩儿和那赵小姐只是在洞房,并没有坏规矩,等孩儿回来请示母亲,但是,一时半会还没调整过这个心情,没进入状态,就没说,现在问起孩儿,孩儿就但说无妨了,还希望母亲对孩子的这门亲事提出意见。”唐律说。
“孩子,你是实诚人,母亲我也知道你才遭遇这些不幸,不过,苍天一定保佑行善人,你一直行善,上天就保佑你,虽然你没有官当了,也没有考取功名,前妻也离你而去,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还是保持初心,一心向善,并且力求行善,这个就很难得。你的婚事,为娘我有什么好挑剔的呢?这个一定是上苍的照顾,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遇到了赵小姐这样的贵人,你就不要挑剔了,就是没有赵小姐,凭你现在的条件,恐怕很难找到女人的。你这门亲事,为娘同意。”唐母说。
“那太感谢母亲了!”唐律说。
“谢什么谢?给你娶媳妇,本来是为娘要做的事,你都自己做完了,要说谢谢的,应该是为娘,你有贵人相助,就不用去担心什么。”唐母说。
唐母说完,就安排家人,到街坊上寻求黄道吉日,准备一些礼物,作为聘礼,前往赵家庄下聘礼。
但是,因为赵家庄隔着山又隔着水的,要走陆路,又走水路,的确有些不容易,就选择好黄道吉日,准备去迎亲,初步定在腊月十七迎娶。这个日子很好,是一个吉日。
根据往年的经验这个时间雨水很少,正适合婚丧嫁娶 ,办理红事白事,都是很合适的。
再说赵家庄那边,赵温氏接到了从枣阳唐律家来的信息,还有一些聘礼,知道吉日就是腊月十七,赵温氏的心里想念着女婿清贫,况且路途遥远,就看来送信的人,也十分诚实,就告诉来人说知道了,到时候一定准备。
赵温氏就重赏来人,带回回礼。
家人回到枣阳,见了唐母,交上回礼,唐母很高兴,家人就说亲家那边非常热情,道德高尚,出手大方,大家都很欣赏这位亲家母 。
唐母一听,重赏家人,就是对家人十分看得起,十分尊重,既然如此,这里也不能太寒酸,于是唐母就派人收拾收拾一间洞房,然后再打造几套新郎穿的衣服。为这婚事积极准备起来,不能办得太寒酸,免得未过门的媳妇来了瞧不起唐律。
很快,日期渐渐逼近,进入冬月,不知不觉,从初旬到了中旬,中旬眨眼就到下旬,吉日即将来临。
唐母早早就向族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打了招呼,盛情邀请前往赵家庄迎亲,族里的老人都喜欢唐律,唐母邀请,都十分乐意,都想促成这段姻缘,玉成好事。
在赵家庄,赵温氏也不闲着,早早地预先准备了不少的妆奁,就这一个女儿,啥都是她的,啥都舍得,不给这个独生女,给谁合适呢?各种穿的、用的、化妆的、金银细软以及金簪、玉簪、银簪、珍珠、项链、猫眼、祖母绿、蓝宝石、绿宝石、红宝石等等一应俱全,还有西洋运进来的洋玩意,的确有的见都没见过,再就是她特别看重的,就是唐律给她的信物,那个金银丝镶嵌的墨盒,金龙银凤飞天紫檀墨盒。她轻看所有的财物,就是对这个墨盒情有独钟,她知道这墨盒对唐律来说多么重要,也是他们爱情的信物,价值不菲,意义重大。
到了吉期,赵温氏打发女儿出阁发嫁,并且命令合适的有经验的媳妇和丫鬟,陪着一起送到枣阳。
恰好在腊月十七辰时准时到了,花轿送到了唐府。
唐律在此时吉时与赵月牙成婚,二人花好月圆,经历这些波折,总算圆满收场结局。
夫妻俩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出双入对,在天比翼鸟,在地连理枝,众邻舍都啧啧称奇,艳羡不已。
再说,赵月牙本性善良温柔,对唐母孝敬胜过亲生女儿,唐母非常开心,娶到了一个女儿,是自己的贴心小棉袄,天天高兴的嘴合不拢。
第46章 亲家母首肯
唐母见她如此孝顺,心中欢喜,也从内心里将其视为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婆媳相处融洽,真的是当地模范的婆媳!
没过几天,唐母却一病不起,不知何故,是不是乐极生悲还是咋的,唐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去请各地名医前来诊治,用了千方,还用了百计,都无法治愈,总不见好!
赵月牙和唐律亲自侍候唐母,衣不解带,席不安枕,悉心照料,非常艰辛。
即便如此,也无法抗拒天命,这是运,大限将至,无人能挡,定数已经定了,无法再逃,真的逃无可逃,到了次年的正月月底,唐母竟然一命呜呼哀哉了!
唐律此时,痛不欲生,哭天喊地,无济于事,那唐母竟然不管不顾,总有千般不舍万般无奈,也只有撒手人寰,驾鹤归西了。
唐律悲痛欲绝,赵月牙安慰,在身边照顾,又要照顾来祭奠的人,忙得不可开交。
赵月牙担心唐律身体,悉心照顾,让他尽到儿子本分,表达哀痛之情,另外,七七斋戒沐浴,请和尚道士做法事超度亡灵,这些开销,都是要出的,将唐家的资财,耗费大半,所剩无几。
唐律为了最后尽孝,花费也不在乎,不放心上,赵月牙也不劝,因为唐母这一去,他也就再无双亲了。因为他父亲早亡。这一点和赵月牙类似,真是同命相怜。
唐律将他母亲唐母与唐父一起合葬,葬礼结束,众人离去。
大事已经办完,接下来就是平常的日子。唐律居家守礼。
唐家经济拮据,幸好赵月牙勤勤俭俭,擅长经济,打理内外,都有一套。
她非常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上上下下都佩服,这个让唐律十分放心,几乎不用操心家务,因为赵月牙经理有方,算账合宜,不出差错。以至于唐律可以有时间不管家务,就闭门读书修为,整天都是埋头读书,不问世外事,只读圣贤书,窗外风声雨声,不听闻,只闻得朗朗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不是大事,唯独读书是大事。
唐律的父母都已经去世,心无挂念,专心苦读,就像未出嫁的大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门等候考试时间到来,准备再去参加考试,以待将来有一个好的出路,对得起列祖列宗,也对得起身边的不离不弃的美人。
再说那年隆庆皇帝自即位以来,天下太平。
隆庆帝好色,耽于安逸,多次从民间拣选秀女充斥后宫,每次选拔都是三百人,现在后宫已经超过一万人。
这些女子进宫后,隆庆帝没有把她们当成杂役人员,而是随时随地与她们行云雨之事。这些女子当然十分愿意,并想尽办法博得皇帝的欢心,隆庆帝一高兴,就会把她们册封为妃子,从此命运就大不同了。
正因为如此,隆庆帝的妃子数量最多,每年都有妃子受到册封。级别还不低。
但是,隆庆帝纵欲过度,却是无子嗣,没有留下龙种,他也不在乎,只管自己快活。他身上总是带着淫药,经常服用,因为药性很大,他每天都跃跃欲试,不能控制,所以,他总也不上朝,因为他走不出后宫,总在那里流连,每年都沉浸在肉海中,在肉林当中不能自拔。
隆庆帝已经昏迷,虽然有三五大臣冒死进谏,劝皇帝早建储君,皇上总是不听,当成耳旁风而已。
过了几天,皇上龙体染恙,病得不轻,皇后得知,非常惊恐,害怕皇上突然驾崩,那么,天不可以一天没太阳,朝廷不能一天没君王,如果皇上突然没了,就要有接替者即位,免得天下生乱。
所以,皇后就去找皇上,说要建立储君,立太子的事。
皇帝说:“现在各个王爷都正健壮,身体很棒,正在虎视眈眈,觊觎帝位,想要在朕驾崩后,他们立刻来争夺皇位,坐上这宝座,朕如果挑选近支派的儿子为太子,恐怕诸位王爷有意见,必然会挑衅闹事,恐怕生乱,天下失去太平。所以没有定下太子之位,还需要从长计议。现在朕已经病重,危在旦夕,立太子的事宜,不容推迟了,皇后之言,言之凿凿,劝人谆谆,令人动容,有情有理,不容卸责。不是皇后提醒,朕就忘记了!”
于是,着太监去宣文华殿大学士陈柱进宫,皇上召见,觐见皇上议事,不得有误。
这位陈柱是皇上宗室亲臣,也即是皇上的亲信,皇上非常信赖他,因为他从太祖皇帝那里开始就服侍皇帝,他为人忠厚耿直,仗义执言,说话难听,但是句句都是真话,从不撒谎,不欺君, 他看着皇上长大,知道皇上的性格脾气,几代皇上都信赖他,到了隆庆帝,也是如此。
在关键时刻,要用忠臣,在小打小闹中,要用奸臣,不管忠奸,都是为保皇上的天下安静。不用引起纷争。
皇上十分信赖陈柱,就宣他进宫。然后令他到龙榻跟前,让服侍的人全都退下,在没人的时候,皇上问道:“朕心有忧虑,卿是否知之?”
陈柱俯下身子,像是鞠了一躬,问道:“陛下的忧虑,臣已经知道了。”
皇上一听,这家伙还真行,竟然知道朕的心思!
“嗯,朕心甚安!朕自从登上皇位,成为九五之尊,虽然后宫佳丽三千人,却从未见哪个给朕生下龙子。这些没用的嫔妃,真的没一个有用!朕心非常忧虑,或者说是焦虑,因为朕深感不久于世。现在病重,可能病入膏肓,药力无法达到了。现在大限之前,立下太子储君,以承接大统,即皇帝位,统领天下,恩泽万民,乃是万民之幸!就是苦恼,不知道谁才能担此大任,不清楚谁是最贤德之人,可以引荐,继承皇位,接续朕为民服务,能继承大统,朕可以放心了,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请为朕举荐举荐。”隆庆帝说。
“陛下,如果要立太子,打算从近支派系中挑选,就在诸位王爷中挑选年纪最大的来堪当此任。如果想要立储君,就是贤能之人,充满仁义,又有睿智的,就需要访察外面的贤能之人,如果有贤德能干之辈,就选入朝廷,陛下躬亲讯问,考验遴选,以承继大统,这样才天下幸甚,万民福祉!所以请皇上明察,挑选合适的人才才好!”陈柱说。
“朕见诸位王爷及其子弟晚辈之中,都是一些贪图安逸之人,不是励精图治之辈,也不就学上进,每日游手好闲,完全是酒囊饭袋,不知道发奋图强,如果立这样的人为一国之主,恐怕天下苍生生灵涂炭,不胜其苦!朕心甚忧!而且诸位王爷之中,个个都是如狼似虎,觊觎帝位,如果立一人为太子,恐怕其他诸位王爷不服气,继而图谋不轨,必然起争端。不仅不能安定天下,反而会引起混乱,天下大乱,还是会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隆庆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