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古代看我怎么生活
作者:紫楪绽息 | 分类:古言 | 字数:55.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99章 生生不息的力量
奶奶谢氏看着三双高帮棉鞋,五双棉拖,还有亲家母给缝制的一身里衣,心潮起伏激宕。不是因为第一次收到女儿孝敬的衣物,而是说明女儿家不象过去那么穷困了…还有就是心疼……
谢氏赶紧拉过女儿的双手查看……
周自如明白娘亲的意思,又感动又心酸。这些年,自己可让娘亲挂心了。眼眶热热的,她假装低头,硬硬的把泪憋回去。
这是大年下,喜庆的日子,可不兴流泪。
苦日子的时候,只顾咬紧牙向前走。现在日子好过了,就别矫情的流泪了……
“娘,这些都是家里人帮着做的…”周自如张开手任由谢氏查看着,然后凑近自家亲娘耳边轻声道:“纳鞋底,上鞋帮这些都是大树与两个小叔子做的!”
谢氏听了,微微错愕,尔后笑了。
若说陈大树会纳鞋底,在情理中。他两个未婚的弟弟也会,就让她意外了。
能帮着做这些,起码说明,陈家人对闺女还是很尊敬、爱护的。
嫁去陈家,闺女过的苦是苦了点,至少你的付出,能让人记好。值了!
周自如一家来的早,也是因为姑姑想着多与娘家亲香亲香。
席面都安排好了。家有仆人就省事多了,最起码把奶奶和姑姑解放出来,娘俩有更多时间唠嗑。
不像以往,周家除了谢氏,就两个光棍和一群幼儿,做一桌席面,一家人几乎齐上阵,忙的不得了。
春兰嫂子在周家学会了不少的菜式。秋水和秋黛也有做菜的天赋,可以说,一道菜,清欢只要示范一遍,两人做上一两次,基本上能掌握个七七八八。现如今,几人合作,一桌席面不在话下。
厨房这块,家里的仆妇能独当一面。再有吴恙总管统筹,清欢只管吩咐下去就差不多了。
“天凉了后,菜地里不忙了,我公婆就从府城回来,陆续有人打听包工种菜的事,我公婆只管给我们帮忙,除了菜的长势,也没多打听注意关于价格方面的事儿,哪里知道的清楚……临近年根,有不少给我家二叔和三叔说亲的,都让公婆以我们没在家为由给推了……”周自如与谢氏聊着自家的一些事儿:“春节前后这几天,也有来上门询问的。两个小叔直说让我们看着办,还说长嫂比母,只要与我能和的来就行……”
周自如感到既安慰又忐忑。虽然说这是公婆与家人对她的信任和认可,但婚姻大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长嫂比母,父母俱在,她总归只是嫂子,她怎好拿主意。
相看只是看一个人一时的言行举止,认识老多年还知人知面不知心呢,一个不留神看走了眼,两人性格不合,过不好,怎么整。
“这事儿…既然公婆都在,真轮不到你来做主。让你主事,虽然是信的过你,但各花入各眼……你掌掌眼,大差不差的就行。过日子还是得自己看中的才舒心……”奶奶以过来人的身份说。自己儿子,当父母的都无可奈何,何况是小叔子。
“是呢,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也不是不容人的性子,只要是个心思正,行事不要太过份,别太斤斤计较,怎么都能处的下去。再说,我年纪放在这儿,小叔子等于是我看着长大的,我也不能跟小年青的一般见识……”
周自如说着说着,忽然就“嘿”的乐了一下:“还有,竟然还有给我叔公公说亲的…其中,最热心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寡妇,带着两儿一女……二叔怎么也不愿意,说既然没儿子的命,自己能力也有限,养活自己还行,就不帮外人养儿子了……手中若有点余财,还不如留给侄子。晚年,侄子们总也不能不管他……总之,媒婆去了好几波,谁也说不听他……”
“你二叔到是清醒的很。继子不一定不孝顺,但起码得给人成家立业……亲生的还不敢说就一定给养老送终呢。半路来的,要是有良心还行,心路不正,谁也没法子。清官难断家务事……”谢氏见的多,这世上,什么人都有啊。
“我公婆也希望叔公能有自己的家,不能一辈子孤孤单单的…再说现在条件也行了…可叔公就是不同意,说:自己什么能力,自己心里清楚。就不给别人希望,难为自己了…”
周自如感叹叔公看的明白。公婆还对周自如透露,叔公对来劝说他的哥嫂是这样说的:这些来说媒的,大多看的是侄媳(周自如)娘家那边的关系……到时候想要走侄媳的路子提些要求……时间长了,为难的不还是侄媳……万一弄的不愉快,两家怎么相处……
这,真是值得人警惕的事儿,有些事儿经不起推敲。
叔公表示:目前,自己这样子,挺好的。有好吃,有好喝,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滋润…知足者才能常乐。
“我公婆打算过完元宵节,就与二叔子和三叔子两人商量商量,看看过继一人到叔公名下……”
“这也是一个好法子……”谢氏说道。过日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要自己过的开心就好。
王富贵先一步来到周家,清欢与他寒喧后就让与陈泽文他们一块聊天的清泉和青松过来待客。
清欢来到二姑和奶奶这边,姑姑说了她们一家的打算:大儿子陈泽文在府城读书,侄子侄女也都在府城,她想让二儿子也在府城找个私塾识字。这样以来,互相也有个照应……
家里想翻盖一下房子,现在还没拿准盖什么样式和规模的。娘家现在的房子格局好,住着舒坦……但预算上有点吃紧。两个小叔子早到了说亲的时候,房子也需要准备着……
看着手里有不少钱,可一一分配下来,就有些捉襟见肘。
别人家的事,自己怎好出主意,虽然是姑姑家。但看姑姑一副让清欢拿主意的态度,清欢还是多少说了些:帮两个小叔子盖起房子就行,别整什么两进三进的…在农村,又不是大户人家,也不用三代,四代的住一起。先盖起正房、厢房就好了……
二表弟泽扬去府城读书也好。姑姑不用去宏源作坊工作了,与姑父在府城或买或租家店面,自己做些小生意,怎么也不少挣……
至于做什么生意,最小本的生意就是蒸馒头。这是一个辛苦的生意,不用贪黑,但绝对要起早。好处是不愁卖,家家都需要这口吃的。你可以不喝豆腐脑,但你不能不吃饭。
而且,现在的人蒸食的都是“死面”,也就是没有发过的面食,对脾胃虚弱,还有年龄大的人,消化上有些负担……
所以,蒸发面馒头绝对是好生意。
按现代的计量单位算,一斤面粉至少能蒸一斤六两馒头,是那种筋道很足的馒头。
如果再暄软,像面包一样,按个卖,那就……看着个大,实际上没多少份量。
清欢觉得,馒头就应该有馒头的质和量。
还有烤馅饼,芝麻饼等等,就得看姑姑家的能力了。
李奶奶、李兴泰他们陆续到来,大家欢声笑语,从言谈举止中就能感觉到大家内心的愉悦。
生活中,只要有盼头,人们的心中就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今年的年景真好!
明年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