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古代看我怎么生活
作者:紫楪绽息 | 分类:古言 | 字数:55.1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2章 商人,何等重要
没几天的时间,这首歌初始的全词及曲谱放在了秦伯胤的案几上,还有河东省府打算建技术学院的事。
这是秦仲殊传报上来的。并注明河东省青云学院已经把这首《不负年少》作为院歌。而且是去掉了一部分的。
秦伯胤初初看到时,也诧异,作词的人真是大胆,竟然把大景的未来寄期到年轻一代人的身上……不过,细细品来,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江山辈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替旧人。代代都有人才涌现,江山才能永固。
《不负年少》整首歌曲国风韵味十足,曲风悠扬,既唱出了未来大景的光辉前景,又在歌曲中听出了属于大景的锦绣未来与壮丽前程。
这首歌,期望、激励着正在成长的大景少年心怀未来,挺起脊梁……何尝不是冀望正在崛起的少年大景披荆斩棘,敢将日月再丈量…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多么生机勃勃的希望,多么美好的愿景!
秦伯胤亦愿大景的青年都能够昂扬向上,立下宏志,不世俗不消极……今朝有这些少年郎,未来的大景将会更璀璨辉煌。
若年轻人都羸弱不堪,大景就会更孱弱无依。大景的明天,大景的将来能靠谁呢?
他能冷静思考,就是不知道父皇听闻了《不负年少》这首歌词,会有什么想法?自己得多注意点才好。
仲殊信中还说,再给他派一部分人手,除了安排进青云学院培养,日后要派向全国各地的农学生,还有需要派入军队的医学生。他自己还得培养一批生意上的骨干力量。
为什么如今总觉的可用的人太少了?以前没有关注朝堂之外的事儿,如今才意识到,哪怕是乡下的一个农人也与国家息息相关。
何况各行各业,尤其是大景需要进一步发展,好似缺的人才太多,太多了!
不止仲殊觉得手中无可用之人,他从仲殊不时递过来的消息总结后,每次也会感叹:除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原来下厨做饭,能说会道这些也是一种能力和本事。
而琴棋书画那些技艺,根本还是要建立在吃饱喝足,有遮风避雨的容身之地才有那份闲情逸致。
仲殊说在某一个领域有所专长的人都是人才。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景不应该只重文而轻其他。
士农工商,虽然农排在第二位,却又受世人轻视,口中宣扬“民以食为天”,眼睛却动不动就鄙视乡下人。商人更是被污蔑为“铜臭气”,而人人却对金银贪婪无厌。由此可见世人是多么的虚伪至极。
仲殊说:这也是因为世人的价值观念畸形,社会观念所致,名人导向有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国家重视文人,世人就对读书趋之若鹜。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甚至发展为对保家卫国的军人也可斥为“一介武夫”。
试问一个国家真的无粮无钱,只剩下一群清高的人,任你有千般本事、万般能力,总不能喝西北风活着。
秦仲殊的奏报里还引用了清欢的意思:抑商虽然能把农人拴在了土地上,同时也限制了经济…
治国可能遵循儒家思想,但一个国家的运行却不能单靠思想支撑……
国家的强大,是离不开经济的增长。
社会发展进步,国家繁荣强大必须有商业,商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行业。
而拉动经济是离不开商人的。秦仲殊说,譬如他,在各地的买卖,若没有商人东进西出,进行货物交换…就不能促进商品流通,满足市场供需平衡。
没有商人,就没有流通,就没有交易,就没有推动工农业发展的枢纽。
所以商人对国家繁荣强大和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商人,何等重要啊?
商人的利润确实可观,这是无须置疑。“无利不起早”,商人的利只是直观的可用利润体现,有人就觉得铜臭味重了。
君不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即使贵为皇亲国戚也一样不能免俗。有财力和没有财力的皇家子弟,生活也是天壤之别。不出仕的皇家子弟能放下面子学着做生意的,生活的也能体面些。觉得自己身份不一般的,拆东墙补西墙的也大有人在。
秦伯胤无奈的想:
身为皇帝也有穷亲戚啊!
人只有自救,才能得救。
等到他或者仲殊坐上皇位,皇家的穷亲戚又会增加一批吧……
秦伯胤苦中作乐的笑了。
父皇现在就是上上早朝,张张口,吩咐一下,收收奏折,下了朝全都送自己这儿。曰:有事,弟子服其劳;有折,儿子批奏也。要不是你身体不是很好,上朝之事,也是可以替替老子…
秦伯胤明白,父皇想退位给自己,考虑到自己的身体,他虽是顶在那个位子上,但已经把权力放给了自己。
是因为皇姑吗?他不恋皇权,也不顾着享乐。闲睱时,竟然与母后玩什么红袖添香,还讲什么快意恩仇……
自从母后学会了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后,父皇就不让母后来了,说是他没办法教母后精髓部分,母后再跟着他学也没什么进益了。
真是鄙视父皇这种半路摘果子的行为…
父皇还说,他即然做不了明君,也做不成昏君;即然建不了宏业丰功伟绩,也不能败了祖宗基业。他就做个最恣意快乐的皇帝!
你这是要把你的快乐建立在儿子身上吗?
真是越来越摸不透父皇的心思了,没见总管公公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父皇脾气好了,越来越有人情味了,反而让伺候的人心神不定。
朝上的大臣除了在一些小事上扯扯皮,对自己的利益看的很紧。涉及到一些朝廷大事,他们也不是很敢揣摩来揣摩去了。
细想想,十年来,父皇竟然罢了七八个三品以上的大员了,两个一品官员……
但这些人都是依附世家门阀的傀儡,对那些世家门阀是影响不了根基的。
当初,大景作为流亡政权,当地士族不是很在意,只是迫于被皇帝托孤的骠骑将军,后来的大景兵马大都督江云龙的威慑,不得不屈从。为了更好的让士族支持幼皇,江大都督拉拢当时的二等士族,从四家中各挑了两名女子入宫,与小皇帝培养感情,并允诺,只要入了小皇帝的眼,四首妃的位置是跑不了的。
江云龙的意图是一等门阀士族你看不起我,我就拉拢二等士族,让他们联合起来。织成一张共同利益网。
一只老虎再厉害,照样招架不住一群鬣狗的围攻。
果然,四家各有一名女子占了贤良淑德四妃位,可皇后的位置一直空悬。
原来小皇帝在骠骑大将军家暂住的这段时间里,喜欢上了他家的小女儿江绮漫……
但无论如何,江云龙的这招有了成效,大景才磕磕绊绊走到今天。
俗话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初为了拉笼士族,给出了优厚的政策,导致士族门阀在政治上享有世代为官的特权,又操控把持选士任官大权……渐渐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势力甚者足以与皇权并立……
直到皇姑“同和”公主提出:自行举荐,逢进必考的策略,才使得门阀世家对政治的把控中,略微撕开了一个洞…~
大景依然没有办法完全摆脱士族的控制。
仲殊有个大胆的设想:首当其冲是大景的经济。即然大部分土地已经被门阀世家给控制,那他就从生意上作为突破口,摆脱钳制大景百多年的士族集团……
老牌的士族,不就是有着绵长的底蕴,有着庞大的经济链,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才不得不在一些事上妥协。而且,一旦有损氏族利益的改革,哪一项能顺利的推行下去。长期以往,大景究竟是谁说了算?大景的皇室又给那些氏族背了多少锅?
历代皇帝念着大景初建时,借了当初的氏族拥护。一直容忍着~结果他们越来越不知足。
真是养虎为患!
这样下去,皇室越来越弱,不是好现象。好在历任皇帝都是血性男儿,汲取前朝的教训,再浑的人也不敢忘记前朝之耻,尽力避免出现昏庸无识之人登基。才没有被氏族欺辱的无还手之力…
但愿仲殊能开辟新的经济贸易链,先让大景在经济上摆脱氏族的钳制。他们这一代打下基础,也好逐渐让后来人能大展拳脚。
现在看来,此法已有收获,颇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