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梦回古代看我怎么生活

作者:紫楪绽息 | 分类:古言 | 字数:55.1万

第61章 中秋是“秋报”风俗

书名:梦回古代看我怎么生活 作者:紫楪绽息 字数:2274 更新时间:2024-11-17 02:57:36

李家荣最为关心的是高粱地里套种黄豆这样的种植方法,两种作物的收成是多少?

地主当然更关注粮食的产量问题。

王富贵想的是这种套作模式可不可以在全村,甚至全县推行?想想就心里火热。

等过了十几天,秋收落幕。全村都知道周家一块地种了两种不同的庄稼,收成看起来还不错的样子。

时不时就有人来个路过,看到周家人迫不及待的打招呼,然后顺口再说庄稼的事,问问周家的收成,还有黄豆的事。

也有腼腆的,悄悄站在一边,打量着周家的高粱穗头,比较一下自家的高粱穗头:他家的穗头要大一些,籽粒更饱满,颜色更深红……

还有那什么黄豆,豆荚鼓鼓的,把外皮都撑破了,有一些散落,圆滚在地上。

等黄豆荚晒的大部分张开嘴,清欢找了几根长棍子,挑了根顺手的抡起来,对黄豆秸进行敲打。

这一举动,惹来了更多的村民看稀奇。看了一会儿后,感觉没什么技术含量,有一个大胆的就上前来,问清泉他可不可以给抡几下子,清欢把木棍递给了他。他喜滋滋的敲起来。别人一看,行啊,这活儿我也可以啊。

一会儿,每人拿了根棍子,好玩一样敲敲打打起来。

“噼噼啪啪~”这声音,这动作很解压啊!

看着圆滚滚,白胖胖的豆粒随着敲打而活蹦乱跳,四分五落。激发的人更是动力满满。

等敲打一阵后,跟着清欢把豆秸翻过来再进行敲打…然后把豆秸挑到一边摊开继续晒。用扫帚等工具把黄豆归拢到一起,晾晒到可以存放再收起来。

豆秸晾晒后需要再经过一两遍这样的敲打过程,为的是把豆秸里的豆子敲打干净。

村民们一看,这比收麦子和高粱容易多了。

看向豆子的眼光更热切了。

……

在众人的盼望里,两个壮劳力杠着粗大的杆称,王富贵的手左右虚扶着长长的称杆,李家荣拨着秤砣,等称杆两头呈水平状平稳后。父亲与三叔把称秆上挂着的最后一袋高粱放下来,李家荣报了一个数,清欢随着在纸上加了一笔,快速写了几下,公布最后的结果:

(换成现代的重量)套种的黄豆亩产收成有297斤。二分地的玉米晒干后净粒重81斤,亩产差不多达到410斤,高粱亩产有312斤。

这个数字一出来,惊呆了李家荣,惊呆了王富贵,惊呆了整个青柳村…

惊呆了秦仲殊,宋敏慈。

饶是心中有些数的奶奶、父亲、三叔,听到这样高的产量,也是不敢置信张大了嘴…

唯一叹息的是清欢。

三种作物的亩产加起来还不如前世一亩地的玉米产量。

目前这些产量,还是尽了全家的力量,在玉米高粱上浆前追加了两次家肥。加上黄豆根系可以自造氮肥与高粱玉米之间实现养分互补,以及几场雷雨的加持,给庄稼追肥追水。

据说整个县城最肥沃的田地,亩产也没有这么多。

府城衙里前年张贴出全河东府每种粮食作物的亩产标准是:小麦约150斤。大麦160斤。高粱180斤,谷子200斤。

周家的三种作物的亩产量都比现在的亩产要高出太多,别说一亩地同时还能收两种粮食。这就是多增加了一倍的产量啊!

李家荣老爷子亲自把周家佃租的四亩地与前段时间周家为给清欢治病卖出的三亩地的地契送来,表示这些田地送给周家了。

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清欢把套种的技术,还有黄豆种和玉米种匀出一些卖给李家。

清欢考虑一番,地契留下来。但是这七亩地要按市价购买。否则怎么拿来的就怎么拿回去。

经过推来让去,最后七亩地按每亩四两银子的价格,去了县衙过户。

其中佃租李家的四亩地,按市价每亩最少值七两银。

清欢心中承李老爷子情!

有没有土地,清欢不在乎,但周家不行。庄稼人没有自己的田地,心里始终不踏实。

话说回来。

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据清欢了解,这里没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也没有吃月饼的习俗…

在这里,中秋节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在秋季的二分之一日。而且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帝王祭月的节日。

而民间重视中秋节,不止以上原因,更重要的是八月十五左右是粮食成熟收获的季节。中秋是“秋报”的风俗,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祈盼丰收、幸福…

慢慢的,也成为了文人墨客饮宴赏月的习俗。

第二天,八月十四。郑澜轩派郑海送来了节礼:五匹细麻布,一匹素锻,两套笔墨纸砚,还有两盒糕点。这些礼物是用了心的,都是周家必要的,能得用的。

还好,清欢早准备简单做些月饼,提前备好了材料。没法烘烤,就蒸熟了再用油煎一下两面,卖相也是很好的。

糖比较稀罕,清欢只从野果里提炼了一罐糖稀。制馅多添加水果干,干果。月饼包皮是用果汁和的面。总之,吃起来不是很甜,但整个月饼散发着甜丝丝的果香气。还有蒸的鸡蛋糕,很适合老人吃。

制出来的第一批月饼和蛋糕,家里只每个人尝了尝味,就打包让郑海加一缸泡菜和二十几个鲜玉米一起带回去了。还有一个小包袱是带给姑姑姑父的。

另外还有祈青山家一份礼,泡菜加十个玉米。

玉米种子是祈青山家提供的,反而他家是最晚才得以尝鲜……

这一天,从周家弥漫出的香气飘了半个村子。这种清甜的香气一直到八月十五下午才结束。

不少来周家送礼的,无论是拿了一节藕,两捧栗子,还是四只鸡蛋,一碗红枣,回礼都是四个一包的月饼加上一碗泡菜。当然碗是需要回自己家腾出再给送回来。

礼太重的,逮一只鸡的,拎两斤肉来的,周家会劝退。照样送上两礼,只是恳请他们在秋后建房子时,若有空就来帮个工。

当然,像李家荣老爷子家,屯长王富贵家送来的礼就照单全收了。回礼除了加重二礼,还有每家二十个玉米。

是的,新鲜的玉米。这些是在三叔院中后来种的玉米,现在吃正当时。最多再过十几、二十天自然这些玉米也会成熟。

除了翻盖房子的需要,出于各种考虑,清欢还是把这批玉米忍痛当作节礼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