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
作者:堂少 | 分类:历史 | 字数:7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88章 丢出去的大枣
“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已经开始了吧?
丹麦和英国都是新教派的?”
“不错,从前年开始,这场祸乱整个欧洲的战争已经开始。
今年,应该从罗马帝国联邦各国,延伸到了周边国家。
荷兰、英法,都是新教派的主力军。”
“你是想用毒来改变最后的战局?”
“也是,也不是。
新教和旧教谁胜谁负都无所谓。
我只是想延长这次战争的时间。
最好把三十年战争改变成五十年或者更长。”
“三十年的战争,就让欧洲死亡了八百万人。
已经是接近了十分之一吧?
如果再延续几年,那死亡的人口就会更多啊”
“多?
多了好啊!
你想想,后世那些强大、发达的欧美国家,
有哪一个不是靠着掠夺我们起家的?
特别是大不列颠王国,在这次战争之后就会逐渐殖民印度。
从而在印度种植大量罂粟倾销我国。
可以说,曾经欧洲的每一枚银币,都沾染着华人的血泪。
朕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而欧洲人,也必须为他们的贪婪付出代价。”
“你计划一统欧洲?”
“不。
欧洲是不同于扶桑和印尼的。
那里有着太多的民族和信仰。
也有着太多远久的文明继承。
那里的人,不容易被同化。
所以,像后世的非洲那样,
经久不断的战争,才是控制欧洲的最好手段。”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
“可以这么说。”
“所有的手段,最后的依靠还是势力。
没有实力,说啥都是放屁。
你啊,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大明的发展上才是正理。”
“你说的不错,大明必须走向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已经有了,是该解决制约大明发展的土地问题了。”
“土地收全部归国有,而后施行企业化管理,
这在没有大型农机具的时候,怕是要赔钱的。”
“赔钱也必须这样走,土地和粮食是国家的根本。
必须掌握在朝廷或者皇家手里。
而且,大明即将进入大建设时期。
矿业、工厂、公路、铁路的建设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我们不可能一件件的去处理拆迁和占地赔偿问题。
只有把土地全部收归国有,才可能避免这些问题。
再说了,我们知道后世那么多的增产增收方法,
以及各种各样的粮食深加工技术。
这种地啊,应该是不会赔钱的。
土地必须收回,但咱皇家和朝廷也不能做强盗。
先丢出一些大枣给他们,如果还不识趣,
再丢出去的就该是大棒和钢刀了。”
时光如梭,匆忙间已经进入了天启元年的腊月。
大明的百姓对于天启元年的日子只有三个感觉。
一是好像很少有饿肚子的时候 。
只要勤快一点,家里一个人做工挣得银子无论好坏都能让家人吃饱。
二是粮食在不断的掉价。
从云贵川、吕宋、爪哇几省源源不断运过来的稻米,
比当地的米面都便宜的多。
三是忙。
只要你想做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就是每天打柴去镇上或者是城里去卖。
也能挣些银子补贴家用,因为好卖的很。
四是过的快。
这不知不觉间间已经到了年尾,天启元年就要结束了。
就在人们盘算着再努力干一个月,
让家里好好过个年的时候,
《大明报》上的几则消息又让大明沸腾了起来。
第一条消息是朝廷面向全国招工。
朝廷把吕宋爪哇的土地、山林全部收归了国有。
要组建无数的农场、果木林场、渔场以及加工厂和矿场。
凡是被招收为各厂矿职工的人,以后就是朝廷的人了。
按时上班,按月拿薪水,只要不犯错误,退休后还有养老金。
就是他们的家属,也会享受到一定的政策扶助和福利待遇。
就是所在厂矿再招工,也以职工子弟优先。
家里一人被选上,全家都可迁往两省生活。
家里有劳动能力的,都会给安排合适的工作。
人们一合计,这不就等于只要当上了那什么职工,不就等于一辈子不愁吃喝了吗?
这可是算抱上了一个铁饭碗。
而且报纸上都说了,那里一年都是三熟,产量高的吓人。
遍地都是各种果树,随便摘些吃就能填饱肚子。
这个招工消息,对那些没有土地,又不会做生意的人可是充满了吸引力。
第二则消息,可就让那些有钱人注意了。
大明帝国皇家内务部宣布,要向民间转让一些新型的产业技术。
项目列表如下:
1 火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及许可。
2 灯泡制造技术及许可。
3 胶轮大车制造技术及许可。
4 轴承制造技术及许可。
5 自行车制造技术及许可。
6 脚蹬三轮车,黄包车生产技术许可。
7 脚蹬缝纫机技术及许可。
8 手电筒生产技术及许可。
9 碳锌干电池生产技术及许可。
每项产业,北京、南京及各行省限定两家生产商。
转让形式:报名后进行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通过后,每个许可交一万两白银押金,参与竞拍。
每一许可,包含技术转让费,起拍价五十万两白银。
(备注:不限定户籍,不限定参与者的竞拍项目。
例 北京人可以竞拍南京的许可。
福建人也可以竞拍陕西的许可。
每人可以参与一个许可的竞拍,
也可以同时参与多个项目的竞拍。)
天启二年正月十五至二十举行产品展示会。
正月二十一至二十三进行报名及资格审查。
正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拍卖会。
另,周王府及德王府,自动拥有竞拍资格。
这些报纸上写的东西可以说多数人听都没听过。
不过,进入冬季在各地高层抢购的各种国公牌罐头,
据说就是皇家为了奖赏英国公,转让给国公府的技术。
而这种罐头一上市面,就到了有多少卖多少的程度。
就不说那酸酸甜甜的水果罐头在冬天本就是稀奇货。
就是那透明的瓶子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这东西无论是走亲串友还是请客送礼,都绝对长面子。
一两银子两瓶罐头,有钱人是眼睛眨也不眨的成车买。
听说英国公府已经在大明各处建了十多个大作坊了,
但依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至于英国公府赚了多少银子,怕是算不过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