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
作者:堂少 | 分类:历史 | 字数:72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1章 宣府镇
许显纯考虑了一下,就派总旗官王祖望带着部属和那几个伤员,
一起押送俘虏和大部分物资退回到了鸡鸣驿。
他在昨天就已经接到了京师的飞鸽传书。
帝师孙承宗领九边大都督之职,不日即将率部抵达宣镇,全权处理宣镇之事。
他看到帝师两个字时还没怎么在意。
可当看到九边大都督几个字后,他就不得不重视这个帝师了。
这九边大都督可是从来没有过的职位。
能给出这个职务,可以看出皇上是有多么的信任这位帝师。
而鸡鸣驿是京师到宣镇的必经之地。
让部下带着缴获在那里等着这位帝师,
一是表示出自己对这位帝师的尊敬。
二么,就是为了报功,显示自己的能力。
至于说自己率众抢劫一事,他就给忽略过去了。
这些都是给鞑子运送军资的叛贼,就是杀了也白杀。
然后他就把部下又分成了几个部分。
先让百户刘湘来、高文采各领一个总旗的人手,
分别带着缴获的茶叶和棉花,
化装成马队先去张家口堡和来远堡打探情况。
而后又让总旗张罗善带着手下,
分头去打探那八家晋商的家族情况。
而他自己,则要带着百户王世德和余下的人马
去宣府会一会巡抚督察张经世和锦衣卫宣府百户马吉祥。
现在已经有了晋商通掳的证据。
对于只要有一个借口就能办案的锦衣卫来说,
这些证据已经足够办理那些晋商了。
他现在要查的就是这宣府巡抚督察御史张经世和宣府锦衣卫与晋商有没有牵连。
大家不要有疑问,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指挥签使就能查办一任巡抚。
但凡只要有御令,就是一个锦衣卫千户,就敢查总督,查内阁辅臣。
许显纯考虑要见的人第一个就是张经世。
这张经世刚任宣府巡抚督察御史还不到一年。
应该没参与此事,或者是参与不深。
至于宣府锦衣卫百户马吉祥参与此事有多深就不好说了。
但可以确定的是,马吉祥绝对清楚此事。
而且,他还向上故意隐瞒或者说帮助遮掩了此事。
所以他认定马吉祥的锦衣卫百户所已经不能信任了。
第二天一早,各部人马依令而动,纷纷离开了驻地。
许显纯带着王世德和一众下属,一早就奔向了宣府镇。
宣府镇不愧属于九边第一重镇。
城墙周长足有二十四里,高有两丈四尺 ,也就是有后世的七米来高。
就这里,最多的时候是十五万宣镇边军的指挥部所在。
许显纯带人来到了宣府镇巡抚督察院府衙前。
他抬头看了看高耸的府衙门楼,大踏步就向衙门走去。
那些门口守卫,见一群布衣贫民要冲击府衙,立刻就想抽刀恐吓。
可还没等他们把腰刀抽出来,
就被疾步上来的几人个人给治住了。
许显纯指了指那个被拿住的小旗官说道:
“你去和张御史禀报一下,
就说有他渭南邻渭里的世侄许显纯前来拜见。”
那小旗见许显纯等人虽然是身穿布衣草鞋,但那一身傲气和匪气却无从掩饰。
还有他们的坐骑,更是军中一等一的好马。
小旗官离刻就收起了傲慢之心 ,小心翼翼的问道:
“不知将军可有信物,让小人带给督台老爷验证?”
许显纯想了一下说道:“我虽有信物,但是不能给你等观看。
你就和张世伯说,我的上官洛指挥让我代他给世伯问好就行了。
你只要说了,见与不见,张世伯自有分晓。
而且,我们身份敏感,不能在门外多侯,就先借贵衙 门房一待了。
许显纯话音落地,不等那小旗有所反应,
就带着众人进入了府衙,待于门房之中。”
那小旗官见许显纯他们也没有太过分的举动,
只好无奈的摇了摇头,飞快的进去禀报了。
年逾半百的张经世已经好多日子没睡过好觉了。
这宣府镇是九边第一重镇不假。
可现在也成了九边第一烂镇。
萨尔浒一战,原宣镇总兵赵梦麟被调去辽东一战而亡。
而后,继任总兵刘孔胤,被调令率一万宣镇精锐支援辽东。
刘孔胤畏惧后金兵锋凶残,一路踟蹰不前。
因而军心不稳,再加上欠饷,
没等走出宣镇地界,他麾下的军士就发生了哗变。
结果,不仅刘孔胤及以下副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牵连者甚。
就连原宣府巡抚督察御史赵士谔也因此事而被罢免。
然而,自己的倒霉时光因此也到了。
临危受命,这宣镇巡抚督察御史的差事从天而降,砸到了自己的头上。
可到了任上才知道,自己究竟是接了一个什么样的破差事。
由于一年连失两任总兵和诸多高级将领。
这宣镇边军已经是空有其表而无其实。
宣镇按编制应在册兵十二万,马五万七千匹。
可现如今只有兵七万三千余,战马三万两千匹。
且朝廷两年已累计欠宣镇饷银五十三万余两。
因此宣镇不仅兵员短缺,将官奇少,
就是现有的军将也心绪不稳,怨气冲天。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近年宣镇气候异常,灾害频发。
今年更是干旱、严冷甚重,粮产只有十之二三。
所以上任数月来,张经世为了安抚宣镇军民,
可谓是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
然而即使如此,以宣府参将王承胤为首的宣镇卫所军,
还时不时的就要闹一两次饷。
这数月来,多亏有来远堡的互市在,能用部分交易税款补贴军资。
如若不然,这宣镇军将,怕是就要又来一次哗变了。
可是这月余以来,天子更替甚快,朝堂阴云不定。
这宣府重镇,更好似被遗忘了一般,
催补军资的文书递上去就如同泥沉大海,不见回复。
张经世感觉对这宣镇之事,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