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8:内卷之王
作者:天天滚雪球 | 分类:都市 | 字数:99.4万
本书由番茄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19章 送别张老师
王新十分感谢叶记者的尽心尽责,希望通过这一篇报道,让更多人知道,华国还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一心为了学生的优秀教师。
果然,两天后国内级别水平最高的华国日报,头版头条介绍了京城大学数学教授张筑生老师的感人事迹。
“作为一名在数学研究领域天分很高、同行服膺、学生敬佩的高水平教授,张老师却默默地编写‘不算科研成果’的基础教材,担任‘不计工作量’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主教练,为海淀区教师开设的‘数学教师研讨班’授课,前几年分文不取,后来才拿点授课费。”
“张老师是不折不扣的教学型教授,而伴随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是奉献,是辛劳,是不计名利,是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曾几何时,名教授上基础课成了稀有的事。这里的部分原因是,近些年来大学的评估体系开始从教学向科研倾斜,科研成果本身能为教师本人带来职称的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带来现实的经济收益,而教学成果却不容易定量,因此一些大学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倾向比较明显。”
“其实,名师上基础课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接触到一流的教授,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种较高的起点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同时,教授通常将基础课程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授了良好学习方法和创新的思路、研究的要领,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触摸到不同教授的学术思路,启发心智的同时感受到思考和为学的乐趣。即使是对于教授本身而言,教学过程中扩展的知识也能弥补科研向纵深发展后越来越窄的局面,从思维活跃的年轻人那里获得不少新东西。”
“我们当然应该首先从体制方面去改革导致名教授不从事基础教学的不合理状况。比如说如何界定教学工作量,如何去衡量教学成果,使像张筑生这样鞠躬尽瘁的教授不至于‘每年核算教学工作量都差一点’。”
“然而对于基础教学这样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来说,我们的教授更应该从张筑生老师那里学到一种精神,那就是教授从事基础教学不完全是因为必要,更重要的是要超越个人利益,有身为人师的奉献精神。”
“果真如此,我们的学界也许就不会出现有时间去抄袭别人的学术成果,有时间去出一本又一本的学术垃圾,却没有时间去进行基础教学的现象。”
王新看了华国日报,很多语句都让他感同身受,张筑生没能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他一生钟爱教育事业,心里只有工作、学生。他似乎不懂得争成果,争头衔。然而,熟悉他的人们授予了他最高、最响亮的头衔——真正的教授。
张筑生这个名字和他的事迹,终于让更多的人知道,京大校园网的BBS上自发对张筑生老师进行悼念,很多学生都发布了自己对张老师的感谢与思念。
“张老师也许是我一生中再难遇到的顶尖级的老师……当他讲到几何,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没有学过真正的几何;当他讲到代数,我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学过真正的代数。张老师的数学思想深刻但极其清晰,使我这样智力平常的人都能懂……”
“我曾经数次拜访了张老师以前在蔚秀园的家,真的是非常清贫,看过后我一度放弃了要从事科学研究的打算。2000年的夏天,最后一次拜访,张老师高兴地拿出蓝旗营的结构图,说:用我和刘老师的积蓄,也可以住进去了。我难过的哭了……”
“张老师,是您让我明白了,思考的乐趣比物质的享受更加高贵。张老师,您走好……”
京大官网上也全文转载了华国日报刊发的有关张筑生的报道,并且发布了讣告在自己的官网首页。
张筑生老师遗体告别那天,来了很多人,有老有少,很多都是张筑生多年教出的学生。
国家高等教育部门,京大校领导也都前来瞻仰,虽然张筑生生前被他们有意无意忽视,但死后大势所趋,也要过来拜祭一下张老师。
很多已经放假来不了的学生,委托在京城的同学来给张筑生老师最后献上一束花。
还有很多海外的学生,都委托亲戚朋友,一定要在最后的时候送张筑生老师一程。
本来王新等人以为追悼会最多能来百十号人就很多了,谁知道前前后后一共来了上千人之多。
王新这个时候待在师母跟前,张筑生老师没有子女,他现在就尽着子女的义务,帮助师母接待吊唁客人。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王新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帮着师母,处理完张筑生老师最后的人情世故。
看着络绎不绝的人群以及平台上摆满的菊花百合,王新有些哽咽,张老师,您一生的辛苦没有白费,这些前来的人们和满地的鲜花就是最好的证明,您永远都是我们最敬爱的老师。
伯乐已逝,王新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回想起和张筑生老师从认识到熟悉的点点滴滴,王新又一次流下了眼泪。
张老师,您一生都在奋斗,为青年学生的未来而奋斗。您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成果,一心想的是国家的荣誉。您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有始有终做成每件事,爱国家胜过爱名利,爱他人胜过爱自己,您是我们的楷模!
希望您在天上快快乐乐的,我们永远怀念您。